馬存夫
詩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提倡文化自信這一新時代背景下,依托古詩詞教學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文章以小學古詩詞教學為例,探討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趣味教學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雖大多朗朗上口,容易理解,但由于古詩詞的語言特點與小學生語言能力發展存在差距,很多學生依然覺得古詩詞學習有難度,尤其是高年級學生,接觸越多古詩詞,越覺得無趣,學習積極性越來越低。針對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趣味教學法,試圖通過創新古詩詞教學方法,增加古詩詞教學的趣味性,以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率,發揮古詩詞的育人作用。
一、詩詞與繪畫相結合,品味古詩意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并不只是用來評價王維古詩詞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古詩詞體現了這一特點。比如,《畫》這首詩,其既是一個謎底,又是一幅“畫”,更是一首詩。詩畫結合是小學古詩詞趣味教學的重要形式,也是非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品味古詩詞意境的教學方法。通過繪畫來描繪古詩詞的意境,能夠增強古詩詞內容的趣味性,同時也能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讓學生在詩詞描繪中體會到詩詞學習的樂趣。
例如,《望廬山瀑布》就是一幅山水畫,畫起來既有氣勢,又有動感,能夠非常形象地呈現詩詞描繪的場景,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詩詞意境。又如,《山行》這首詩意境就非常豐富,詩詞描寫的意象也多,詩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整首詩描繪出一幅色彩艷麗且濃烈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傾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先指導學生找出詩中的意象,然后以繪畫的形式簡單描繪出每一個意象,在描繪時注意布局,一句一句地呈現古詩詞內容,最后請學生按照描繪意象的先后順序依次串聯整首詩。如此,給學生呈現一幅山林秋色簡筆圖,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加深學生對詩詞的印象,提高學生詩詞記憶效率。
二、詩詞與音樂相結合,體會音韻之妙
押韻、對仗和精練是古詩詞的重要特點,詩詞這一特點使其有非常強的可唱性,尤其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大部分都以唱的形式表達。追溯詩詞起源之時,大多詩詞本就是通過唱的方式得以流傳的,詩人也是以唱的方式呈現詩詞內容的。鑒于此,我們在教學古詩詞時,同樣可以采取“唱古詩”的方式教學,將古詩詞改編成歌曲增強古詩詞表達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唱詩詞的同時樂學詩詞。
譬如,杜甫的《絕句》、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賀知章的《詠柳》、李白的《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古詩詞,都可以通過唱的方式呈現。一方面語文教師可以攜手學校音樂教師自主改編這些古詩詞,另一方面可直接從網上甄選一些優質的詩詞演唱視頻。課堂教學中,先組織學生讀古詩詞,然后學唱古詩詞,接著小組合唱古詩詞,最后分組比賽演唱古詩詞,看一看哪一個小組唱得有氣勢。通過演唱的方式,課堂上無疑是激情飛揚,學生也學得輕松快樂。
三、詩詞與寫作相結合,引導學生創編改造
學古詩詞的方式不僅可以通過讀、畫、唱,還可以通過寫。傳統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基本上是引導學生讀詩詞,很少采取其他詩詞教學方法,這導致詩詞教學效率一直偏低,學生興趣不夠濃厚,大部分學生詩詞背得滾瓜爛熟,卻不能準確把握詩詞意境和內涵。針對此,我認為引導學生創編古詩詞也是非常有趣的詩詞教學方法,通過創編古詩詞,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究古詩詞內容。當然,通過創編古詩詞,引導學生將古詩詞改編成記敘文,也非常有利于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除此之外,引導學生將古詩詞應用于寫作中,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學生積累古詩詞的意識,幫助學生實現詩詞積累,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另一方面也是學生借助古詩詞表達自己喜怒哀樂的體現,有利于學生抒發真情實感。如教材中那些表達友情的古詩詞,抑或者是愛國情懷的,這一過程其實也是學生深度理解古詩詞情感的過程,實現了讀寫結合。需要強調的是,這一教學方式更適合高年級學生,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需要結合學生年齡、身心發展規律、語言水平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方法的優勢,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總結
古詩詞就像一條亙古至今的河流,是中華文學藝術的精髓,古詩詞不僅能提高學生語言能力,還能熏陶學生,增強學生文化自信。通過詩畫結合、詩音結合、讀寫結合,將古詩詞趣味化,給學生創造有趣的詩詞學習環境,讓學生樂學、趣學詩詞。
參考文獻:
[1]王玲.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進策略[J].考試周刊,2016(40).
[2]周永成.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藝術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