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讓
為做好小學英語素質教育教學工作,提高素質教育水平,小學英語教師應不斷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思考,努力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被感染;認真學習教材,注重課堂教學設計,努力將生活教育理論融入教學實踐。
一、生活教育理論及其意義綜述
生活教育理論的主要倡導者是我國當代著名的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該理論認為教學離不開社會生活,生活就是人的教育。就小學英語教學而言,小學生活化英語教學是在適應現實生活的背景下,全面開展各種英語教學實踐活動,將小學英語課程活動與學生的日常校園生活、家庭和社會生活等活動有效結合。學習、生活、實踐教育教學理論在英語學校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有利于創造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對促進學生自身成長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并不重視英語生活教育理論及其應用的現實意義,導致英語傳統教育嚴重脫離現實生活。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對較差,導致小學英語傳統教學效率比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將生活教育理論充分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將教學實際與現實生活教育要素充分結合起來,并運用到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教學實踐中,能夠有效增加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也充分調動了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了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二、生活教育理論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生活教育氛圍
生活教育理論研究側重于將生活教育要素的各種活動引入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將生活教育理論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時,小學英語教師首先要充分重視英語教學與生活教育理論相結合的基本要求,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它保證了教學實踐的教育自然性和教學合理性,從而有效實現了小學英語的有效、順利教學,使更多的小學生在充分理解相關生活教育要素的前提下,能夠加強對英語基礎知識的綜合記憶[1]。比如,在教學What is your food?時,可以結合小學生日常生活的科學元素,積極引導小學生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部分小學生特別喜歡的各種食品知識為學習切入點,開設教學課程,增強他們對食品學習的積極興趣。
(二)注意提供合適的素材
小學英語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合理運用生活教育理論,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運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讓學生充分掌握和吸收生活素材,盡快掌握所學知識,加快英語知識的積累,最終高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2]。比如,在教學My favorite season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每個季節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對每個季節的特點進行分析思考,用英語表達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的特點,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補充,充分運用生活教育理論,讓學生在課前查閱資料,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實踐能力,擴大小學生的知識范圍,加深其對相關知識的認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在英語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實現“理想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依靠真實的生活來創設生活情境;要聯系現實生活,學會在模擬生活語境中正確地使用英語;通過綜合創造生動、形象、真實的課堂語言教學環境;綜合組織一些符合小學生實際體驗的英語活動游戲,運用虛擬物體、圖片、簡筆畫、教具等方法,巧妙設計現實生活中的場景。通過初步設計形成小學英語生活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在這種動態的現實語言環境中學會使用生活英語,讓現實生活進一步走進小學生的英語課堂,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幸幸.“生活即教育”理論下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探微[J].黑河教育,2020(8):57-58.
[2]蔣佳黛.巧用生活教育理論 激發英語聽說讀寫[J].家長,2020(3):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