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
隨著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理念理解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作為兒童啟蒙與思想成長的重要陣地,閱讀教育就更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此,小學語文除了基礎文化知識的教學外,過半的素質教育目標都要借助閱讀教學來實現。為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任務應當難易適中、張弛有度,建立并維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才能夠保證其他閱讀教學策略效用的發揮。下文將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旨在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價值的發揮。
一、充分發揮情境教學價值
小學閱讀教學是個由易到難的過程,低年段的閱讀內容趣味性較強,較為常用的閱讀繪本形式能夠較好地吸引學生的關注。當閱讀教學難度逐漸增大,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會逐漸被消耗,如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維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變得更加關鍵。鑒于小學生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的特性,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影響力,對維護小學生閱讀興趣、發揮閱讀教學策略的價值有較大的幫助。除了常見的創設課堂閱讀情境的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依據課后閱讀素材,為學生提供適宜的閱讀環境。學生在養成自主閱讀習慣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意境與氛圍的影響,減少閱讀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法國梧桐的特征,輔助學生直觀地理解“金色的巴掌”。之后引導學生聯想,自己身邊的秋天是什么樣的?秋天來了都會有哪些特征?通過引導性的提問帶動學生展開回憶,同時培養學生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最終引出文章環境描寫與人物情感之間的聯系,為學生建立閱讀中環境與情感相關聯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在閱讀中,環境條件與情感存在直接聯系,也能為學生后續寫作訓練中環境描寫的應用做一定的鋪墊。
二、著重強化學生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想要保證過程持續有效,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學閱讀的習慣。所謂閱讀習慣,不僅包括有效的閱讀習慣,還包括學生終身閱讀意識、自主閱讀興趣等內容,這樣才能降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強迫性,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在閱讀能力培養方面的積極意義。筆者認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習慣培養應當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有效閱讀能力、自主閱讀習慣和終身閱讀意識。特別是終身閱讀意識,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存在意識層面的誤區,很多學生努力學習只是為了討父母開心,還有部分學生以學習時間有限激勵自己堅持學習,這兩種學習觀念較為常見,也對學生長遠發展影響較大。實際上無論是學習、閱讀還是體育鍛煉,都應當貫穿學生的整個人生,保證學生在長遠的生存、發展中緊跟時代變化,更好地發揮自身價值。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閱讀習慣培養方面就要降低閱讀教學的任務感,借助課堂辯論、朗誦、游戲等形式,盡可能將閱讀教學以引導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在此過程中維護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建立有效的閱讀方法。從學生而言,閱讀訓練雖然難免枯燥、困難,但在充分保證學生主動性的基礎上,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對閱讀訓練的任務感和抵觸感,有助于學生養成健康、長遠的閱讀觀念與閱讀習慣。
三、構建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
在閱讀能力相對薄弱的階段,科學的閱讀方法是保證學生從閱讀過程中汲取養分提升自我的關鍵。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與閱讀興趣之后,教師就要著手培養學生的有效閱讀能力,以此保證學生自主閱讀的價值。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在閱讀教學前要求學生通讀文章,記錄生字詞和難以理解的句子,在課堂學習中解決通讀中產生的疑問。學生在閱讀初期難以依據閱讀內容拓展思維,因此在初期僅以生字詞和理解困難的句子作為學生課堂閱讀學習的準備即可。這樣也能保證學生在課堂閱讀學習中更有側重點。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展開思考提出問題,并逐漸將這個環節放在學生的課前準備階段。這樣一來,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也會主動依據閱讀材料展開思考,對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都會產生較好的鍛煉作用。在閱讀教學之后,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總結、整理、記誦,最終輔以寫作訓練,鞏固學生閱讀學習與訓練中的新的體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閱讀有所得,并能夠充分利用。
四、適當使用激勵制度
鑒于學生主動性在閱讀學習中的積極價值,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應當適當地使用激勵制度,以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主動性,更長遠地保持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性,激勵機制應當以正面評價為主。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成果、體悟做出正面評價,并為學生如何繼續提升自身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做出引導。及時發現學生的成長并予以鼓勵,能夠較好地維護學生對閱讀學習的成就感。成就感不斷積累會成為學生以后面對更難閱讀訓練的動力與主動性。除正面評價之外,教師還可以設定一些評價標準,用于衡量學生閱讀能力、水平的變化。一方面學生在評價指標的影響下,能夠更系統地看到自身閱讀能力的短板,并在后續的學習與訓練中有意識地強化;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依據評價指標適當地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在閱讀訓練中的好勝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閱讀訓練。
此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能力提升不應當忽視家庭環境的影響。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溝通平臺,適當地將閱讀教學理念與要求傳遞給家長,盡可能為學生創建具有閱讀氛圍的家庭環境。借助網絡溝通平臺,教師同樣可以將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作為激勵標準之一,在班級范圍或年級范圍內展示,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這樣一來,充分利用了小學階段學生的競爭心理與好勝心,能夠避免閱讀興趣下滑或閱讀訓練枯燥給學生閱讀能力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好地保證小學語文閱讀訓練的價值。
五、提高小學生閱讀教學的策略
教學研究中發現,小學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較高,但閱讀教學中采用的策略卻有待優化。換句話說,很多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沒有注重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只是采用傳統授課方式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技巧。這樣的教學方法具有較高的強制性,不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閱讀觀念與閱讀習慣。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應當針對學生年齡段、心理特點、教學內容等多方面因素,在課前準備中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在實際教學中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學生課堂狀態、閱讀效果等為指標,綜合評價不同閱讀教學策略的效用,并依據教學需求予以適應性調整。當前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經出現較多效果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做的就是借助網絡平臺,及時了解、學習、應用、改善閱讀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發揮教學方法對學生閱讀水平提高的積極價值。教師應當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優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案例,理解不同閱讀教學策略的精髓,才能在實際教學中靈活應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才能有效地推動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發揮小學閱讀教學的實際價值。在閱讀教學中還應當培養學生課后總結的習慣,以閱讀筆記的形式將課堂所學所想完整記錄,鍛煉學生書寫筆記的能力,同時也為之后的溫習做好準備。閱讀教學策略的提升是一個不斷磨合的過程,教師要對此賦予極大的耐心,在實際閱讀教學中不斷嘗試、優化,才能充分發揮不同閱讀策略的教學價值。
六、不斷鞏固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保證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主動性的關鍵,教學研究中發現,小學生的興趣維持時間不長,想要保證學生閱讀水平呈現穩定提升狀態,就需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有意識地鞏固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學習過程中也難免存在枯燥、難懂的階段,尤其是在這樣的階段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容易出現大幅度下降,對后續的閱讀學習產生負面影響。鞏固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較多,調查中筆者認為相對有效的興趣鞏固方法有三種:一種是穿插式閱讀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將難度較高與趣味性較高的閱讀教學穿插開展,可以有效避免一個階段中高難度閱讀較多,學生閱讀興趣嚴重喪失。另一種方法是閱讀活動的展開,閱讀活動的性質與形式多種多樣,但所有閱讀活動都要以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為核心。在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征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閱讀活動形式,往往能夠呈現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一種方法則是增加課外閱讀材料片段賞析。教師依據學生的閱讀能力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籍,并從中選擇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片段,利用少量課堂時間展開賞析活動。利用賞析活動提高學生對特定閱讀材料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展開閱讀活動。教師在賞析活動的帶領下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要以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為驅動力,保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動性。受閱讀學習難度的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會是一成不變的,注重日常教育中對學生閱讀興趣的鞏固,能夠將學生的閱讀興趣維持在一定水平,更好地保證學生閱讀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以科學的策略充分發揮小學語文閱讀的價值,推動小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性提升,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長遠發展的積極作用。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著重關注學生閱讀觀念的養成,正確的閱讀觀念能夠使其閱讀策略效果更好地發揮。除閱讀觀念的培養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自主閱讀能力,同時充分挖掘情境教學、引導教學、激勵教學等策略的價值,全方位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價值的發揮,為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發揮應有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