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小學階段具有的特點是:有活躍的思維、有強烈的求知欲、總會問為什么等。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非常有必要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充分利用,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教學內容設置適時的、合理的問題,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時效性。
一、小學數學課堂創設問題情境存在的問題
在對數學問題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時,由于小學生具有差異性,每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差別,所以教師指定的問題不能使每個學生的發展需求都得到滿足。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些教師把握不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至于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時使教學內容有所偏離,使教學效率不升反降。
二、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要貼近生活實際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他們的生活經驗比較缺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做到將課堂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課堂的內容越接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受。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要根據教學的要求,將生活情境融入數學教學中,采取多種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感覺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很抽象,很難對其進行掌握,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聯系,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創設貼合生活的問題情境,不僅使課堂增加了趣味性,還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認識到了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教學“乘法與加法的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在導入時設置問題:媽媽讓小明去水果店買水果,讓他買兩斤香蕉和三斤橘子,香蕉3元一斤,橘子4元一斤,他有50元,請問他的錢夠買水果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回答問題,進行引導,得出結論。最后得出“小明一共花了18元,所以他的錢夠用”這一結論。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學生能更快地進入數學學科的情境中,對生活化的問題更有親切感,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設問題情境可“巧設陷阱”
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問題的答案具有準確性,學生知道正確答案后很容易判斷自己答案的正誤。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設置問題時增加一些陷阱,故意讓學生回答錯誤,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尋找答案,加深印象。例如,在“比和比的分配”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將1g的藥溶入100g的水中,藥與藥水的比例是多少?學生的答案不盡相同,有的學生回答“1∶100”,有的回答“1∶99”,還有的回答“100∶101”。接著教師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是怎樣得出答案的。最后教師公布正確答案是1∶101,并解釋題干中說的是藥與藥水,藥水的量是101。有些學生審題不嚴,誤將藥水認為是水才得出錯誤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并且引導學生注意審題。
(三)在游戲中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自制力不高,愛動愛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過于死板,不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且小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容易走神,易被別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通過趣味性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放松的同時掌握相關數學知識,集中精力學習,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在教學乘法口訣時,應盡力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可以通過“擊鼓傳花”的游戲加強學生的記憶。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讓學生跟著音樂拍手,當音樂停止時,作為傳遞用的道具在哪個學生手上,就請這個學生接著背誦口訣,背誦不出來可以為大家表演節目以作懲罰。這種游戲的方式更為小學生喜聞樂見,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的同時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點,使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并能消除其回答問題的緊張感。
三、結語
小學數學的教學通常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來進行的,教師在教學中更需要不斷地探索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將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轉變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使課堂生動有趣且貼近生活。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創新問題情境。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時效性,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小學生的研究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從而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東海.奏好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三部曲[J].新課程,2021(7):199.
[2]張翼龍.探究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J].南北橋,2021(2):60.
作者簡介:楚勇勇(1986—),男,漢族,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