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佩佩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情趣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包含了興趣、情感等要素,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加熱愛語文學習,從而提高自己學習語文的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情趣教學模式,可以讓課堂變得有趣,其不僅在娛樂中蘊含教育元素,還讓學生在娛樂中學到了知識。本文提出了多種策略,包括創設相關的情境、充分使用教材、開展趣味游戲活動、進行課外實踐等。利用這些策略,可以實現將情趣教學模式合理地運用到語文教學中,達到快樂教學的目的,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在有趣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知識。
一、創設相關的情境,增強學生的理解體會
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創設情境這一方法越來越普遍運用于教學中。這個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把學生放到所要學習的文章情境中,讓學生體會文章主人公的一顰一笑、一悲一喜等,讓學生化身為主人公,體會他們的思想情感。也可以運用話劇表演的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其中。例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節選)》這一課文時,文中有句話:“我用刀子在一根大木桿上刻了一些字,并把它做成一個大十字架,豎在我第一次登岸的地方。”演繹這個片段時首先要找好道具,并且劃分海和岸邊。一個學生演魯濱遜,模仿他刻字的動作和神情,想想他當時是怎樣的心情,是無聊的,還是生氣的或者是其他的心情;思考他為什么要做成一個大十字架的樣子,有什么寓意。學生演繹可以更好地體會魯濱遜當時的心情,這對分析文章的主旨起到了重要作用。演繹和情境創設的方法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了文章的深層含義。
二、充分使用教材,讓學生投入情感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材的使用,好的老師會充分利用教材,讓教材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那么,如何將教材的作用最大化發揮便成為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我們最常見和普遍使用的朗讀法。朗讀是注入我們的情感在其中的。朗誦文章或者古詩時,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情感是需要思考的。例如,在教學《石灰吟》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一遍朗讀者是怎么朗讀的,他們的情感是怎樣的。然后讓學生盡情地朗讀、反復地誦讀,讓他們在一遍遍的誦讀中體會作者寫這首詩的心情,理解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在班級舉辦朗誦大賽,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配樂。最后,大家投票選舉最好的朗讀者。獲得第一名的學生可以領到一個小禮物。在班級中多舉辦這種朗讀比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投入情感。
三、開展趣味游戲活動,讓學生快樂學習
語文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有趣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愛動、好玩的心理,在課堂中適當引入游戲活動,這種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設計或選取游戲時,要注重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匹配,將游戲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課堂教學不再枯燥,使教師與學生一起快樂地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中彩那天》時,可以引入擲硬幣的游戲,讓學生改寫課文的結局,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將前后桌的四位學生設為一個小組,由每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到講臺前擲硬幣。擲出正面的硬幣,表示這一小組的學生按照原文中的結局進行續寫,即不改變父親將彩票還給同事的結局,繼續展開想象,小組學生之間再次續寫自己想到的結局;而擲到反面的學生,則應改變文中的結局,即父親沒有將彩票還給同事,而是選擇自己留下,對原文的結局進行改寫。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改寫結局的小游戲,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切身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更加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時,這篇文章主要贊揚了“誠信”的品質。通過這個小游戲,學生也能更進一步地理解并學習這一品質。
四、進行課外實踐,強化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只在課堂上進行書本知識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讓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在現實生活中感受語文的魅力。適當地進行課外實踐,可以讓學生的視野變得開闊;對課堂上的內容進行補充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圖書館和博物館進行參觀,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地球環境被破壞的現實,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操場、公園等公共場所撿垃圾,將撿到的垃圾進行分類回收。讓學生感受地球環保的緊迫性,并讓他們了解到愛護地球可以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比如,當看到上學途中有垃圾時,可以隨手撿起來扔進垃圾箱,為地球環保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這樣的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更深一步地理解課文的意義,明白作者表達的觀點,并通過現實中的動手勞動,踐行課文傳遞的美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