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卉君
數學教育教學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的數學教育教學之間存在很多的差異,此時就需要樹立銜接意識,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兩者的銜接,這樣才能夠使數學教育教學的質量得以提升,確保學生可以有效度過銜接階段。數學銜接的問題,一直是比較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無論是小學數學教師,還是初中數學教師,都沒有在此方面進行合理的投入,數學銜接機制的構建處于步履維艱的狀態,這無疑會對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造成不良影響。
一、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對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銜接情況進行調研,發現數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其一,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銜接意識處于匱乏的狀態。很多數學教師會將焦點放在當前階段的數學教學上,往往會忽視九年義務教育的整體性,也沒有關注兩個階段數學知識的關聯。或者說部分數學教師對數學銜接的價值認定有偏差,很少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也沒有從學生思維方式、學習態度、心理轉變等角度進行思辨,這樣都可能對數學銜接機制的構建造成不良影響。其二,學生學習銜接意識也不是很好,知識體系架構能力不足。通過對小學生和初中生數學學習過程進行調查,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并沒有良好的銜接意識,課前預習的時候沒有將自己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結,在新的數學知識學習之后也沒有將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知識進行對比和整合,做筆記的技巧也沒有掌握,這樣就可能使他們的數學知識體系構建處于比較差的狀態。這樣的學情也會對實際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有效性造成不良影響。其三,數學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銜接不是很順暢,存在諸多的不合理。小學數學教師很少去關注初中數學教材,初中數學教師也很少去關注小學數學教材,兩個階段的數學教育教學,在知識上的銜接不是很清楚,教師自然難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架構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橋梁,對應的數學知識學習效益和效率也會因此下降。在教學方法上的銜接也不是很到位,小學階段的課程中數學知識點不多,但是課程時間充足,此時教師往往會以啟發或者引導為主導,教學節奏可能比較慢,教師在講述之后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去鞏固教學。初中數學教學課程內容多,難度比較大,此時如果還是以單一講述的方式來進行,學生可能難以跟上節奏,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吃力,此時教師不是很重視對應教學方法的引導,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都可能導致數學教學質量處于不理想的狀態。其四,在數學課題活動中,多數都會限定以自己當前的數學教學階段為主要對象,因此很少有課題研究能夠關注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問題,在此方面的研究比較少,自然難以有夯實的理論認知,這也會對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機制構建造成不良影響。
二、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銜接的實現策略
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會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這是違背新課改要求的,對于這樣的問題需要以正確的視角去審視,繼而切實地進行優化,以確保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可以有效地銜接。結合此方面的經驗教訓,可以嘗試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數學銜接意識的提升
中小學數學銜接機制的構建是確保數學教學持續性和整體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科的進一步發展。由此在新課改背景下需要正確看待數學學科銜接的問題,提升數學銜接的意識。在此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節點有:其一,能夠研讀課程標準,正確看待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銜接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體學生,立足教材,實現教材資源的深度挖掘,處理好小學數學教材與初中數學教材之間的關系,實現教材資源的整合,在此基礎上切實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發揮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以“數與代數”知識的學習為例,小學階段主要在四、五、六年級,初中階段主要在七年級,此方面的知識處于螺旋上升的狀態,知識循序漸進的特點明顯,所以教師要懂得進行知識梳理,建立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在小學階段可以適當地設定一些初中“數與代數”的相關簡易問題,以開放性問題的方式來進行,在初中階段鼓勵學生去復習之前學習的數與代數的概念,由此架構健全的數學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夠使各個階段數學知識點的銜接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進展。其二,數學教師主動地針對數學銜接的問題進行探討,確保正確看待銜接對學生數學素養培育的效用。設定對應的課題,讓小學數學教師和初中數學教師協同參與進去,積極對這樣的問題進行探討,并且思考如何有效地將數學銜接貫徹到日常的數學課堂中去,這樣才能夠進入更加理想的數學銜接格局。在更加理想的交互平臺上,數學教師關于數學銜接實現策略的問題的認知不斷提升,在此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自然可以進入理想的中小學數學銜接格局。
(二)注重數學學習習慣的有效銜接
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在初中階段如果還是使用之前的數學學習習慣來驅動,就可能陷入比較吃力的狀態,由此要懂得合理地采取措施實現數學學習習慣的有效銜接。在此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其一,確保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習慣,這樣可以提升學習效率,還可以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使學生以更加自信的狀態面對數學學習。首先,通讀數學章節的內容,了解章節的框架,第一遍預習的時候,能夠準確地講述框架結構,對每個小節解決的主要問題進行歸結。然后閱讀每個小節,對其中的概念、定義和練習進行閱讀,并且嘗試進行訓練,確保對定義知識的理解能夠不斷加深,在此環節還可以思考之前學習過的與此有關聯的知識點,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對比,這也是實際預習過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其二,確保學生可以在聽課的過程中,使用正確的方式做好筆記。在課堂上能夠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的習慣,并且懂得合理地將書本知識進行加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點的整合,記錄好課堂內容,并且界定清楚重點和難點,對自己不懂的地方進行標注,然后尋找機會,進行深度了解,這樣才能夠進入更加理想的記筆記格局。上述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以為后續數學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也可以迅速地進入數學知識整合和歸結的狀態。如果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能夠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即使在剛剛接觸注重數學知識的時候,有不適應的情況,也可以迅速地依靠數學學習習慣進行彌補,不至于出現數學學習掉隊的情況,數學學習的質量也會因此不斷提升。
(三)注重數學教學內容的銜接
在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銜接的過程中,最核心的板塊就是實現數學教學內容的銜接,這是銜接機制發揮效能的關鍵性環節。以數的銜接為例,兩個階段對此方面的學習要求是不一樣的,小學階段的要求比較低,初中階段會將所學作為焦點,在教學目標中需要達到理解和運用的訴求。數的學習內容,小學階段出現在四至六年級,主要包括的內容有認識萬以上的數,了解十進制,體會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什么是自然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小數和分數。初中階段此方面的知識主要有有理數、相反數、絕對值、乘方、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無理數、實數、近似數、二次根式等。在要求方面,都可以將“了解”作為目標。小學階段還有負數的意義、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量,中學階段會借助數軸來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比如,在教學七年級“正數和負數”知識點的時候,回顧小學知識板塊,教師可以引入對應的情境:測量紀念碑、凝固點和沸點等素材,由此創設負數和整數的認知情境,依靠溫度情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和負數的差異。在式方面,小學數學是從五年級開始的,主要涉及的知識點有:用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這是用字母表述數的延伸知識。到了初中階段,與此相關的知識點主要有代數式、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二次根式。在實際的初中數學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之前學習的相關內容進行回憶和歸納,在此基礎上使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知識在內容維度上進行銜接,朝著更加縱深的方向發展。
(四)注重教學方法維度的銜接
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還需要關注教學方法上的銜接,這也是數學銜接機制構建的重要節點。在此過程中,需要將關注點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方法的分析。小學生的思維往往比較單一,多數都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此時就可以積極使用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心智漸漸成熟,此時就可以適當地增加難度,可以創設一些自主思考的任務情境,設置啟發式的問題,使初中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鍛煉。其二,對于剛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要適當地放慢節奏,讓他們可以慢慢適應初中生活,有一定的時間去緩沖和適應,并且鼓勵學生采取有效的方式去緩解壓力,繼而迅速地進入有效學習的軌道。
三、結語
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是實現學生數學素養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基礎性工程。無論是小學數學教師,還是初中數學教師,要懂得正確看待數學銜接機制的效能,從數學銜接內容、數學銜接方式、數學銜接機制等維度入手,以確保數學銜接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