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軍 劉慧 陸敏
摘 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主渠道。如何對思政課進行改革創新以增強其實效性和吸引力,使其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和鑄魂育人的第一課堂,是當下思政課教學探索的主題。本文結合技師學院專業特色,就如何在技師學院思政課實施“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探索。
關鍵詞:“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 ? 技師學院? ? 思政課
課? ?題:本文系山東省學校思政課教學改革項目“以實現‘ 知情意行相統一為目的,以‘五位一體為載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SDS2020B54)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中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主渠道,更好地發揮思政課意識形態教育主陣地作用,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引導學生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心中有信念、學習有追求,自覺將愛國情懷、報國志向與專業課學習相結合,不斷精湛技藝、超越自我,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技師學院思政課教學任重道遠。
在我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思政課如何進行改革創新以增強實效性和吸引力,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和鑄魂育人的第一課堂,是當下思政課教學探索的主題,也是技師學院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實現長久發展的現實需要。思政課“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由山東商務職業學院首創,其理論基礎和內涵對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思政課實踐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及借鑒意義。筆者從學院實際出發,結合專業特色,就如何引入思政課“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探索新時代技師學院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路徑進行分析。
一、“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的內涵
“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是指“品、觀、說、悟、行”五個實踐環節。“品”主要是品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觀”是指參觀博物館和抗戰紀念館,觀看紅色經典電影,觀看優秀紀錄片,參觀紅色實踐教學基地等;“說”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所學、所知的理論知識表述出來;“悟”是讓學生自己體會、感悟;“行”是鼓勵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參加義工、志愿服務。這一實踐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品德發展及認知規律,五個環節是一個有機整體,相互聯系,聯動延伸,實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各種實踐基礎和教學資源為載體的良性互動,取得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課上與課下無間斷學習、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的良好效果。
二、“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
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和“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思想觀念的更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院結合自身實際,從學生就業的實際需求和職業能力發展需要出發,辯證吸收了“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的精華,遵循學院學生認知規律,創新適合學院學生學習、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一)“品”——品讀原著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其獨特的魅力,能夠穿越時空,給予我們啟迪,引導我們走向真理。但由于學生的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學習經典原著有些困難,為了提高實效,學院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根據各專業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對現有的教材內容及閱讀書目作了必要調整。充分挖掘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中蘊含的教育資源,找準切入點,并有針對性地增添感性材料,如學生關注的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社會現象等,使閱讀內容更加貼近、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院將這些適合學生閱讀識記的內容匯編成冊,利用主題班會、早課的經典文化誦讀、課前引導等方式讓學生閱讀、識記、思考,強化學生對政治思想理論的記憶。
(二)“觀”——視覺感受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與學的統一點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體驗式教學,組織學生觀看經典紅色電影、優秀紀錄片,或參觀紅色實踐教學基地、紀念館、博物館等,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充分發揮校內紅色教育基地——紅館的作用。在新生入學教育期間或日常教學過程中,學院依托紅館豐富的資料和廣闊的平臺,成功地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通過聽講解員講述發生在膠東大地上的系列紅色故事,開展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拓展式教學等實踐教學,讓學生近距離了解膠東革命歷史,感受膠東紅色文化,領悟紅色資源中蘊含的信仰信念,感受“忠誠堅定、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的膠東革命傳統,從而激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信念。
(三)“說”——表達運用
充分發揮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根據各專業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活動,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思想理論、講“四史”故事、講人物事跡,并在班級內分享自己的體會感悟,營造共享氛圍。通過組織開展演講、辯論等各種比賽,如“師生講膠東紅色黨史故事”“緬懷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唱紅色歌曲,觀紅色電影,做紅色傳人”等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具體,讓學生容易接受,讓思政課變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學院紅色宣講社團組織的紅館講解員選拔活動及“中國夢新時代跟黨走”青年宣講團(學生組)選拔賽。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使黨史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學生思想密切結合,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補足精神之鈣,用黨史知識武裝頭腦。在學生將黨史理論知識入腦入心的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也得到發展。
(四)“悟”——理解體會感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黨史講黨史不能停留在講故事、聽故事層面,而要通過講故事引導廣大黨員加深對黨的歷史的了解和把握,加深對黨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同樣,思政課實踐教學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講、聽層面。教師要圍繞使命擔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內容,通過寫觀后感、舉辦情景劇大賽等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悟”,學會進行深層次思考。結合所學專業,引導學生理解體會革命先輩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共產主義的執著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真正意識到我們國家現在的和平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從而進一步激發青年學生明大德、立大志,向革命先輩學習,珍惜美好時光,奮發向上,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將專業課學習與自己的職業理想相結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就業打下牢固基礎,為成長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而努力拼搏。
(五)“行”——付諸行動
實踐教學的目的就是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知行合一。鼓勵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各種社團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學院先后舉辦了“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黨史知識競賽,“唱著歌兒學黨史”——走進御花園老年養護中心,以“重走紅色革命路,堅強體魄育新人”為主題的“紅色之旅”校園定向賽等主題教育活動。黨史知識競賽增強了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激發了學生的愛黨、愛國熱情,堅定了學生的信仰、信念、信心。為了真正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落實到具體生活中,中餐學院組織成立了由學生團員組成的志愿維修突擊隊。突擊隊成員利用課余時間,一邊學習黨史理論知識,一邊參與校園的維修工作,為廣大師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在具體實踐中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服務意識,堅定理想信念,矢志實學實干。
實踐證明,“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凸顯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實效性,是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符合學院實際,契合學生實際需要,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它實現了思政課教學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提高了思政課的實效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思想覺悟、政治素養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及職業能力的提升,為學院思政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提供了思路。
三、小結
只要思政課教師共同努力,堅持問題導向,以積極探索的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去思考問題,總結經驗,繼續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優化、完善“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不斷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親和力,思政課教學就一定能發揮好它的功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希望思政課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希望學生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肩上有擔當、腳下有力量。
參考文獻:
[1]趙白玉,魏.高職思政課“品觀說行悟”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以山東商務職業學院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
[2]孫霞,黎萬和,李群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234”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創新[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8(3).
(作者單位: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