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啟宏
[摘要] 社會情緒學習是美國比較成熟的情商教育項目,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學業水平的提高、學習和生活態度的改善、問題行為的降低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美國在社會情緒學習的研究歷時二十余年,已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標準體系,且其課程教學也比較成熟。本文對美國社會情緒學習及其在中小學中的課程開發進行介紹,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其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啟示。
[關鍵詞] 社會情緒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2017年8月頒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心理健康教育”板塊中提出“開展認識自我、尊重生命、人際交往、情緒調適、適應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教育”[1]。這些內容與社會情緒學習中所包含的五項核心技能有著較大的重合點。美國在社會情緒學習中有著較為豐富的研究與實踐經驗,并且其開發的社會情緒課程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業中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所以,本文將主要對美國社會情緒學習及其在中小學中的課程開發進行簡要介紹,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其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啟示。
一、美國社會情緒學習及其課程開發
(一)社會情緒學習的產生與內涵
社會情緒學習(簡稱SEL)最早起源于美國,1994年美國費茨研究院主持召開的旨在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會議指出,社會情緒學習指學生既能感知并控制自己的情緒,又具有共情能力,能夠與他人友好交往,能處理好自身所遇到的內部與外部問題的學習過程[2]。隨后,以Daniel Goleman為代表的專家學者一起成立了有關社會情緒學習的組織,即“學業與社會情緒學習聯合會”(簡稱CASEL)。CASEL指出,社會情緒學習所包含的五項核心技能,即自我意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會意識能力、人際關系技能、負責任的決策能力。自我意識能力是指能夠較為準確地評估出人的價值、情緒、興趣等,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自我管理能力是指能夠調節自己的情緒,處理所面臨的壓力,能夠控制沖動,并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有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進而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社會意識能力是指具有同理心,有發現他人或團體身上閃光點的能力,能夠利用好自己身邊的資源;人際關系技能是指能夠建立并保持一種良好的合作關系,拒絕不適當的社會壓力,能夠預防、解決人與人之間產生的矛盾,在必要的時候學會尋求幫助;負責任的決策能力是指基于道德準則做決策,不違反社會規則,有安全意識,能對自己各種行為的結果進行預測,并將決策的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學業和所處的社會環境中等。CASEL在社會情緒學習中提出,進行五項核心技能訓練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情緒調節與問題處理的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在校生活,處理好人際關系,減少問題行為和情緒問題,有助于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積極作用
美國的學者們經過對社會情緒課程的深入研究,指出社會情緒學習對學生處理人際關系、認識并調節自身情緒、促進自身行為和學習態度的改變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具體概括主要有以下四點:
1.改進學生的學習表現
2017年,CASEL的研究者們對82種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結果進行了分析,發現在最后一次課程完成之后的3.5年中,接受過“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學生的學習平均成績均高于未接受“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學生的13%[3]。CASEL的研究者們在Building school success through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書中論述到社會情緒學習對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作用,學生通過社會情緒的課程學習,對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在學習上變得更加自信。而且,學生對待學業任務會更認真,能巧妙地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讓自己變得更好[4]。
2.促進學生的積極行為
社會情緒學習有利于學生自我效能感和情感認知的提高,讓學生具備規則意識,另外也能減少學生的不良行為,如校園冷暴力[5]。Taylor等研究者在2017年的研究中發現,接受過“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學生的問題行為和情緒困擾發生頻率有所減少,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也更樂觀,有利于學生積極行為的產生[6]。
3.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隨著學生“社會-情緒能力”的進步,其所獲得的教師的幫助在減少,獲得的同伴支持也在減少,學生變得越來越獨立。“社會-情緒能力”越高的學生,對教師尋求幫助的頻率越低,對教師的依賴度降低[7]。
4.形成良好的學校環境
Lantieri認為,社會情緒學習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幸福指數。社會情緒課程營造了一種充滿愛與關心的良好的學校氛圍,學生在此氛圍中能夠與團體保持良好的社會關系,進而有利于學生更加快樂地生活[8]。
(三)美國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開發現狀
美國社會情緒學習課程是各州根據自身的情況,因地制宜開發的,具有較強的靈活性。2001年《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出臺,標志著社會情緒學習在美國的順利推廣實施。之后,美國各州嘗試著在各階段的學校中推廣實踐社會情緒課程。美國社會情緒學習的先行者當屬伊利諾伊州,此州最先在K-12開發并實行社會情緒課程。2003年,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制定出了“社會情緒學習標準”,并在州內所有的中小學中實施。2003年,CASEL組織研究評估出了“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第二步”“多種沖突解決”“創造性解決沖突與合作學習”“關愛學校團體”“強健兒童”課程項目等6個側重提高學生情緒能力的優秀項目。其中“強健兒童”課程項目相較于另外5個項目來說,耗時短、花費更少、更容易實施。而且,“強健兒童”項目本來針對的就是資源相對有限,但又想要開展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學校。
“強健兒童計劃”主要對兒童心理問題進行早期干預,通過行為訓練、主題學習來增強其情感與社交能力。此計劃針對的是K-12年級的學生,主要包括“強健幼兒”“強健兒童”和“強壯少年”三部分的課程體系。雖然該計劃課程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課程設計,但是其蘊含著的理念是相同的,不同課程的設計特點和內容也有相似之處,并且在課程的學習主題上存在著層層遞進的內在聯系。“強健兒童”系列課程結合了認知行為和情感教育技術,前、后課時都緊密相連,每課內容包含對應的練習、相應的反饋、學生活動等內容[9]。可以說,該系列課程比較簡潔、貼近實際、易于操作(一般是10~12節課,每節課45分鐘,并且有其他的選修課程),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性。“強健兒童”系列課程對師生積極行為的產生具有促進作用,其能促進學生共情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的提高[10]。
二、美國社會情緒課程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啟示
(一)課程設計理念上注重發展性、預防性和實際問題的解決
我們從CASEL在社會情緒學習中提出的五項核心技能可以看出,美國社會情緒課程注重對學生問題行為和心理問題的預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社會情緒學習關注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非僅僅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注重全體學生的情緒認知與調節、人際交往、問題解決能力及責任心等方面的需要。學生接受了社會情緒課程的學習后,無論是人際交往還是學習都有了較大的提升。
當前,我國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甚至有的學生無法排解這些壓力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并出臺減負政策,注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中小學基本上每個學校都配備了心理教師,并開設了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條件好的學校甚至有專門的心理宣泄室。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在實踐中被冷落,未能注重對學生潛在心理問題的預防。美國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開設證明對學生各階段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早預防,不僅能夠減少學生的心理疾病發生率,也有助于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并且從長遠來看也利于學生的后續發展。因此,美國情緒學習課程面向全體,著眼于預防和發展的理念值得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學習。我國中小學校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應當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心理成長需要,設計出人人受用、人人受益的科學且實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二)課程目標上從注重知識傳授到注重學生情緒體驗的轉變
美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和實踐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服務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的,而非專門傳授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從“強健兒童計劃”中我們能看到SEL課程強調積極性、體驗性和分享性。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孩子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感知能力、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解決問題等能力,主張以對話的形式讓孩子在自己不熟悉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策,進而讓孩子的情商和社會適應能力得到提升。而我國中小學的心理健康課程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課、思想品德課。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空心人”,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獨生子女家庭比較普遍,一個家庭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一個孩子身上,孩子的學業負擔越來越重,隨之而來的是厭學、焦慮、人際交往矛盾等心理健康問題,這無疑不利于孩子的學業發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長。與之相應的是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對滯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呈現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傾向。正如有學者所擔心的,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難在實踐層面保障其實施效果,課程化更適合的是心理健康的知識范疇,而不是包括情緒、行為等在內的一切領域[11]。另外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機械地套用傳統學科課程教學模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學生學起來覺得枯燥無味。而學生如果沒有理解知識,那么知識對他們來說就是負擔。對于知識的理解孩子們的體驗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小學的孩子來說,心理學知識太抽象,他們需要借助自身體驗去理解相關知識。美國社會情緒學習的一系列研究也證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注重學生情緒體驗十分必要。因此,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在目標上注重從知識傳授到學生情緒體驗的轉變。
(三)課程內容上注重各階段內容的層次性、系統性
美國的“強健兒童計劃”中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是呈系統性與層次性的。“強健兒童計劃”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每一階段將會遇到的心理問題來分階段設置教學內容,每一階段的教學內容都不是零散的、毫無關聯的,而是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特點,同一個知識點雖然在不同年級出現,但是不同年級的側重點是不同的。美國有多個州都對社會情緒學習建立了統一的課程標準,各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根據對應的課程標準來實施。而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顯得比較零散,缺乏完整性、系統性。正如唐超在對比美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Health & Wellness和我國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心理健康》后指出,Health & Wellness教材往往以單元的形式歸納相應的知識點,并且在編寫時考慮到學生認知發展規律,高年級的教材會在原有的低年級知識基礎上補充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識點,達到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效果,而《心理健康》教材則并沒有將知識內容進行分類,僅僅是用簡單的課程排序的方式進行編排,因此學生難以形成知識的系統性與完整性[12]。
(四)以情商教育為切入口解決學生學業成績與心理健康問題
美國社會情緒學習是根據美國的現實社會問題而提出的,但社會情緒學習并不是針對問題孩子,而是從全體學生的社會實用技能和情緒素養出發來開發的一項預防性、普適應的情商課程項目。這一項目是著眼于學生長遠發展,為學生未來幸福生活奠基的課程。美國社會情緒學習的系列研究也證明,以情商教育為切入口解決學生學業成績、人際交往問題是有利的,也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眾所周知,情商對于人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它是“影響人應付環境需要的一系列情緒的、人格的和人際能力的總和”[13]。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他們通常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因而在此背景下,社會情緒學習顯得比較重要。還需指出的是,對于剛剛步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因年紀小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無法理解他人的情緒,往往在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矛盾,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所以,這時給學生進行適當的情商教育,有助于孩子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也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綜上所述,社會情緒學習是一個新視角,有助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但是,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我們應該理智、客觀地看待美國社會情緒學習,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對美國社會情緒學習項目進行改進,而不是盲目照搬。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2018-03-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
201709/t20170904-313128.html.
[2]McGiLL R.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2011(3/4):1-2.
[3][7]孔祥瑞.美國小學“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7,9.
[4] Zins,J.E,Weissberg,R.P.,Wang,M.C.,Walberg,H.J.Building school success through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7.
[5]Elias M J.Haynes N M.Social comptence,social support,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inority,low-income,urba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2008,23(4):474-495.
[6]Taylor,R.R.,Oberle,E.,Durlak,J.A.,Weissberg,R.P. Promoting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Through School-based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terventions:A Meta-analysis of Follow-up Effects[J].Children Development,2017,88(4):1156-1171.
[8]Lantieri L. Cultivating the Social,Emotional,and Inner Lives of Children and Teachers[J].Reclaiming Children & Youth,2012,21:27-33.
[9]Kenneth W. Merrell,Michael P.Juskelis,Oanh K. Tran(2008).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Evaluation of Strong Kids and Strong Teens on Students Social-Emotional Knowledge and Symptoms.Journal of Applied School Psychology,213-215.
[10] Kenneth W. Merrell(2010).Linking Prevention Science and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the Oregon Resiliency Project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67.
[11]劉華山,等.全國中小學生心理輔導與教育學術研討會綜述[J].教育研究,1994(07):13-14.
[12]唐超為.中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比較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9:56.
[13]陳權,陸柳.美國社會情緒學習計劃及在中學課堂實施策略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4(1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