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平
數學作為初中重要學科,難度較小學數學更高,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應的,也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是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積極學習信息技術并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
一、借助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被應用于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尤其是在教育行業中,信息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為例,借助計算機、新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制作課前導入視頻、講解視頻等,能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因為部分學生沒有很好的空間幾何想象力,不能根據文字憑空構建幾何模型,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采用傳統的講教式教學方式授課,學生很難理解,學習難度較大。為解決這種問題,教師可在課前提前利用新媒體技術制作幾何圖形立體展示圖,將所要教學的幾何圖形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二、借助信息技術完善教學方式
在之前的初中數學課堂上,大多數教師是采用“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對所學知識的思考不足,過于依賴教師的講解,難以更深入地學習。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式。首先,立足所教知識,從網絡上搜集相關新穎的教學題材;其次,在教學中借助圖片、視頻等活化所學知識,直觀、有趣地把知識呈現出來。
例如,在對“立體幾何”一章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在網絡上收集常見的幾何圖形,然后用信息技術制作幾何圖形合集,讓學生從生活人手了解幾何體,然后把立體幾何題中涉及的幾何體分解方式用視頻直接呈現出分解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幾何題型。
三、借助信息技術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隨著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課堂教學資源來源不斷拓寬,教師可以快速整合知識,并將最新的知識點、例題引入課堂中,充實課堂內容,讓課堂教學更有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PPT作為重要的教學軟件,可容納大量的知識點、課外延展題目,可更方便地展示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源,所以運用PPT進行教學是初中課堂教學的必然方向。
例如,在“勾股定理”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先搜集“勾股定理演變史”的相關故事,分析古代及西方國家對勾股定理的定義,然后制作成簡單的動畫,在課堂上展示,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更直觀、深入地了解勾股定理,拓寬學生的知識寬度。
四、借助信息技術強調教學重點
相比小學,初中數學知識量增多、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起來難免吃力,尤其是面對大量的新知識,很多學生習慣廣撒網,無法確定或掌握重點知識,不利于學生之后更深入地學習知識。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強調所學知識中的重點內容,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理解重點知識。
例如,在“平方根”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前制作PPT 課件,并在課件中放大并標注平方根定理、使用規律等重點內容,讓學生更直觀地知道什么是本章內容的重點,方便之后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學習。需要注意的是,單純的文字可能不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可添加音頻,根據文字以人聲的方式進行講解,或制作與所講知識相關的動畫,這更能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五、借助信息技術強化學生與教師的交流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相互關系,即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加強兩者間的交流,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還能讓教師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并分析學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并以此為基點不斷優化、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支持下構建的網絡交流軟件能為交流者提供不限時間、不限空間的交流平臺,將其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大大方便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如學生可在預習、復習時及時就不理解的知識點向教師請教,教師也可以通過該平臺統一講解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知識點,讓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
例如,在“統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在交互平臺上留下本章作業“請量一量各位家人的身高,并計算出家人的平均身高”,讓學生在課外完成并通過該平臺提交作業,之后教師針對統計錯誤或計算結果偏差較大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另外,教師還可以在交互平臺上組建“小組交流群”“師生交流群”等,方便學生在群內實時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能鍛煉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