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靈
初中教學視域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極為必要,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進程加速背景下受到重點關注,它能夠切實強化初中生道德品質,實現對初中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推動。在這樣的背景下,變更、優化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策略是當前的必選之路,而通過在其中滲透情感教育內容,則能夠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第一,推動初中生思想道德更好地發展。情感教育內容的融入能夠更好地打動學生,提升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點的認同度與接受度,并主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用相關內容,促使相應理論知識深入學生的內心。第二,激發初中生課堂學習興趣。情感教育的開展能夠營造更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氛圍,避免整個教學過程過于死板僵硬,從而激發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興趣,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成效。
就當前的初中教學實踐情況來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極為必要,旨在實現對初中生良好思想認知、道德品質與個人素養的強化,是加速素質教育改革進程的重點內容。在實踐中,教師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引入情感教育,能夠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感悟教學內容,進一步加強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設,從而達到增強初中生情感素養的目標。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路徑探究
(一)重視對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把控
第一,對知情因素關系實施正確處理。教師應當提前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性挖掘與分析,并主動依托各類教學活動的展開向學生灌輸知識經驗,推動教學的生活化,促使學生真正意義上掌握理論內涵,規范學生思想意識的同時,促使其行為能夠體現出更高的道德素養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中包含的所有情感因素,主動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以此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感悟教學內容。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對積極情感的價值進行充分挖掘與利用,發揮情感的育人功能,以此促使初中生知行統一、知情共進成為現實。
第二,在教學中重視、理解、尊重所有學生。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教學實踐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之間的差別,理解學生群體的多樣化思想觀念與接受能力,平等對待班級內的所有學生。明確并深入挖掘學生的個人潛力,主動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促使其自信心、自尊心得以強化。給予學生及時鼓勵,增強其學習成就感,活躍初中思想道德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展開深入探索。
(二)應用更為多元化的情感教育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的應用
情境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迅速進入某一真實情境,并以此為背景展開思考,提升思維活躍度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情感教育滲透提供支持。
例如,在進行“社會服務”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案例與問題情境,為學生播放2021年夏天河南水災中感人瞬間的相關視頻,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如“這些人與事跡為什么能影響周圍的人?”“事跡對我們有什么啟示?”“你參加過類似的社會公益活動嗎?”讓學生充分感悟體味,達到很好的共鳴體驗,并在思辨中做出價值選擇,增強學生的責任、奉獻、擔當意識,深化學生對“奉獻社會體現人生價值”的理解,并鼓勵學生主動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展現自我價值,實現全面發展。
2.生活教育的應用
推動教育的生活化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舉措。例如,在進行“家的意味”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理解《陳情表》,體會其中表達的孝順長輩的情感。同時,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小故事,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
(三)增加教學實踐活動的頻率與豐富形式種類
1.重大節日與關鍵時間點的利用
在中國傳統節日、重要紀念日期間可以引入不同主題的情感教育內容,并以此為基礎組織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以豐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生活,驅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更加生活化,并更好地達到強化學生品德素養的效果。
例如,可以在國慶節期間組織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在校內開展紅色主題征文比賽、國慶主題板報比賽、線上國慶祝福以及“向國旗敬禮”線下活動、“講述紅色故事”演講活動等,依托國慶節這一關鍵時間節點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教育教學內容,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升級。
2.校外教育基地的利用
在利用校外教育基地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在更為真實、直觀的環境中形成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學生的教育是具體的、形象的,學校要充分利用區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加強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教育,讓初中生牢記“少年強則國強”,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育愛國主義情懷。
例如,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入區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講解員講解展柜的一張張照片、剪報、模型,了解中國國防史的珍貴資料和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學習本地革命先輩的光榮事跡,以此開展一場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現場通過問答的互動形式增強初中生的參與感,讓學生在參觀時感同身受,勿忘國恥,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定期組織初中生深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開實地參觀與學習,能夠達到更好地調動初中生熱愛祖國之情的成效,并引導學生將愛國熱情逐步內化為開展學習的驅動力,幫助初中生樹立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尊心,達到持續性強化初中生愛國主義情懷的現實教育效果。這就意味著,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應當積極帶領初中生進入區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
(四)持續提升課堂教學評價的情感性
1.教學評價內容情感性的提升
引入更具有情感性的教學評價內容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更準確、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在實踐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著重在教學評價中引入積極性評價策略,及時針對學生的正確行為做出正向反饋,在幫助學生認清自己不足的同時明確自身的閃光點,實現對初中生積極情感的調動。例如,當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所表述答案即便沒有完全貼合教材內容或是課堂教學要點內容,教師也應當盡可能挖掘學生回答中的可取之處進行贊揚,隨后再利用建議性的話語指導學生掌握改進方向。這樣的方式能夠強化初中生的感情體驗,并在后續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更主動地配合教師開展教學互動實踐。
2.教學評價形式情感性的提升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全面掌握主體性評價策略,并將這一評價模式滲透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際評價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自我評價以及互評,正視自己以及他人的優點,并進行學習,推動學生更好地發展。例如,在進行“回望成長”的相關主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對自己的初中學習生活做出回顧與全面性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引導組員之間就初中生活進行相互點評,提升教學評價形式情感性。
在此基礎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還應當全面掌握象征性評價策略,并主動將這一評價模式滲透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際評價活動中,通過向學生發放合適的獎勵,完成對學生正確行為的正向激勵與強化激勵,讓學生明確感受到自己的正確思想、行為被肯定與認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成就感,精準定位自身不足,提升教學評價的實際效果。
綜上所述,將情感教育深入滲透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是當前初中教學改革的必要舉措,相應教學策略值得進行深入性優化更新。在切實把握情感教育應用價值的基礎上,提出了重視對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把控、應用更為多元化的情感教育教學方法手段、增加教學實踐活動的頻率與豐富形式種類、持續提升課堂教學評價的情感性這些應用路徑。在實踐中,這些教學策略的落實,實現了情感教育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深入性融合,推動了初中生更好地發展,促進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