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軒

糖尿病是一種因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導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性疾病,臨床癥狀主要以高血糖為主。隨著社會發展,糖尿病的發病率急劇攀升。本文就針對糖尿病的表現和護理來進行相關介紹。
糖尿病的病因
現階段糖尿病的病因尚未明確,不同類型的糖尿病病因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遺傳因素和環境共同影響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生。還有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統缺陷導致體內的胰島素分泌較少而患上糖尿病。
現階段,已經在人體內發現了50多種遺傳變異因素與糖尿病的感染有關,有400多個遺傳變異因素與糖尿病或者高血糖有關。值得關注的是,遺傳只是說該個體有一定程度的患病幾率,該個體并不一定會患病,糖尿病的致病因素非常的復雜,環境中的細菌等都會引起糖尿病。總的來說,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攝入營養過多、日常運動較少、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作息習慣等會引起糖尿病。
此外,還有一些患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統缺陷而導致患上糖尿病。由于自身免疫系統而患糖尿病的這類患者的發病因素,除了環境影響之外,還和自身的遺傳因素有關。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會對身體內的胰島細胞進行免疫攻擊,導致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數量減少,從而引發糖尿病。
糖尿病的表現
糖尿病早期主要是指患病的前期。患病前期通常情況下沒有明顯的不適感及臨床表現。主要依靠對患者進行血糖監測來發現。
多尿、多飲
糖尿病患者的尿量會增多,這是由于尿滲透壓升高而導致腎小管回吸收水減少。有些患者甚至起夜十幾次,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由于多尿,導致患者體內失水過多,飲水量過多導致血糖濃度及尿量和失糖量比例失調。
多食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糖分未能良好的利用,同時伴隨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導致患者的食欲亢奮,很容易有饑餓感,進食量增多。但有時也會出現食欲突然降低,這個時候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現感染等其他并發癥。
容易感到疲勞、體重減輕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代謝失常,能量的利用率較低,會出現氮負平衡、失水和電解質,患者會感疲乏、虛弱無力。尤其是重癥患者會消瘦明顯,體重下降可達數十斤。患有糖尿病的幼兒生長發育會受到一定的抑制,導致身材矮小、臉色枯黃、毛發較少、體力虛弱。
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的癥狀通常出現在女性身上。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導致尿液中的含糖量升高所導致的。有時并發白念珠菌等真菌性陰道炎,瘙癢更嚴重,常伴以白帶等分泌物。失水后皮膚干燥亦可發生全身瘙癢,但較少見。
手足麻木
糖尿病還會導致患者神經末梢出現異常,感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燒灼感等,也有的人會產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覺。在糖尿病的晚期末梢神經炎的發病率就更高。
糖尿病的日常護理
日常飲食原則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為低糖、低鹽、低脂肪、高膳食谷物為主的食物為主。要定量的攝入主食,包括大米,面粉等各種主食,要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水果也要食用含糖量較低的水果,還要注意水果的食用時間,每次食用水果要定量。不推薦患者飲酒,因為酒精會引起低血糖變低,切記不可以空腹飲酒。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吃的過油過咸的食物,一些醬油、雞精、味精的調制品都要少吃。一些煙熏類的燒烤、烘烤等食物也要精力避免。
做好日常血糖監測
除了注意日常飲食之外,還要做好日常血糖工作的監測。如果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的話,要每天進行治療并對血糖進行監測,直到血糖得到控制。當血糖得到控制之后,可以適當的減少監測的頻率。當患者采用注射胰島素的方法進行治療時,就要根據醫生出具的治療方案對血糖進行監測。血糖監測的時間要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來制定監測方案,患者要根據方案配合治療。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很高,需要在餐前和睡前注射胰島素的話,那么在餐前要對患者的血糖進行監測。如果是控制比較好的糖尿病患者,只需要在餐前兩小時進行血糖監測即可。如果需要進行劇烈運動的患者,需要在運動前進行血糖的監測工作。
適當運動
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做好日常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需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因為運動過度而引發低血糖建議在運動前先做好血糖的監測;如果顯示血糖指數不正常,要立即采取措施,血糖過低的話可立即食用一些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提高血糖后在進行運動,血糖過高的話可以按照醫生建議進行適當的運動。糖尿病患者適合的運動有:健康舞、簡單的肌肉鍛煉、四肢伸展等。1周3~5次即可,每次運動時間不易過長。運動前要確保自己的身體狀態良好,及時的補充水分,避免體內的水分流失過多。如果患者進食后出現輕微的血糖升高,可以考慮散步等簡單的運動幫助降低血糖。如果出現其他的并發癥,可以遵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腳踏車或游泳等運動。
調節好心態
患者要調整心態。糖尿病雖然不能完全治愈,但是做好控制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的。因此,不要因為自身的心理原因而拒絕使用胰島素治療,導致病情惡化。
綜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且發病過程中會引發其他的病癥,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