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護理配合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治療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行護理配合,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情緒狀態、疼痛程度、生活質量、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患者情緒狀態改善、痛感減輕,觀察組SAS、SDS、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觀察組患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觀察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患者應用護理配合效果理想,可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緒狀態,減輕患者痛感,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升護理滿意度,推廣可行性較高。
關鍵詞: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護理配合
闌尾炎為臨床常見病,發病率較高,受眾多因素影響產生闌尾炎性病變,依據闌尾炎病程可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急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1]。闌尾炎患者發病后會產生發熱、腹痛、反跳痛、壓痛等表現,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影響較為嚴重[2~3]。本研究以我院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治療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對接受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的患者應用護理配合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治療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1~56歲,平均(38.14±3.65)歲;分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9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5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11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22~54歲,平均(37.96±3.58)歲;分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0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5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10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包含生命體征監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應用護理配合。(1)術前配合。①術前訪視:術前到病房探視,了解患者健康狀況,并為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包含手術方式、手術室環境、安全性、相關注意事項等。②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交流,并于交流中對患者情緒及心理狀態進行評估,采取適當的方式幫助患者疏導負性情緒,給予患者鼓勵與安慰,穩定患者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醫護工作。③皮膚準備:術前,護理人員要將患者劍突到恥骨、兩側至腋后線范圍內的毛發剔除,做好臍孔的消毒工作,臍窩內置入肥皂水棉球,待污垢軟化后,應用松節油棉簽將污垢清除,使用清水反復清洗,動作輕柔、避免擦破皮膚,隨后涂抹碘伏,降低感染發生風險。
(2)術中配合。患者進入手術室前,護理人員提前將手術室溫度及濕度調節至舒適范圍,叮囑患者排空膀胱,與麻醉師、醫生對患者具體信息及術前用藥狀況進行核對。針對心理壓力大、過于緊張的患者,護理人員對其開展心理疏導工作,給予患者安慰與鼓勵。協助醫生調節患者體位,并將軟墊墊于患者骨、關節薄弱以及隆突處下方,適時按摩,降低壓瘡發生風險。護理人員要規范、正確的連接好各種導線、管道,并對其進行檢查,對其清晰度進行調試,從而保證手術的順利開展。靜脈通路創建完成后,協助麻醉師行氣管插管。氣腹針進入腹腔后,將其與氣腹機的二氧化碳導管連接,協助醫生維持患者氣腹壓力,并持續增強呼氣末CO2濃度監測,降低低氧血癥與高碳酸血癥發生的風險。以醫生習慣及手術需要為依據,精準傳遞醫療器械,實時關注手術進展。操作者切除闌尾時,護理人員要提前將肽夾備好,配合醫生操作。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指標,提前做好中轉開腹的準備。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要對手術器械、敷料等物品進行清點,做好整理、清洗、消毒工作。
(3)術后配合。①術后監護:待患者返回病房后,護理人員對其展開心電監護,指導并協助患者去枕仰臥,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待患者意識清醒術后6 h后,鼓勵并指導患者適當開展床上活動,從而促進患者排氣,降低腸粘連發生風險;②飲食護理:待患者肛門排氣后,指導患者少量飲水,若患者未產生不適癥狀,可于第2天指導患者少量進食流質食物,如蔬菜湯、米粥等,且隨著患者病情恢復,逐漸使其由流質食物向半流質食物、軟食、普食過渡。康復初期,指導患者不得食用牛奶、豆類等產氣食物,提高蛋白、熱量、維生素及粗纖維的攝入量;③并發癥護理:定期檢查患者切口狀況,觀察并詢問患者是否有腹脹、腹痛等癥狀存在,指導患者咳嗽時捂住切口。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患者產生并發癥,要及時聯系醫生處理,降低并發癥對患者的影響。
(4)出院指導。護理人員需到病房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為其講解出院后相關注意事項,叮囑患者保證傷口清潔、干燥,且短期內不得參與激烈運動,若發生嘔吐等癥狀需及時到院治療。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2)使用焦慮(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情緒狀態,分值越低,患者情緒狀態越佳;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越低,患者痛感越輕。
(3)應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共4個維度(環境因素、心理健康、社會關系、身體健康),各維度滿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佳。
(4)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切口感染、遺留瘢痕)發生情況。
(5)以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價護理滿意度,問卷0~100分,非常滿意(95分及以上)、一般滿意(80~94分)、不滿意(低于80分)。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2.1 兩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情緒狀態及疼痛程度比較
護理后,患者情緒狀態改善、痛感減輕,觀察組SAS、SDS、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觀察組患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在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手術治療期間,于術前、術中、術后搭配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使患者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且通過手術器械、物品的準備、調試等,可穩定患者情緒、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增強患者治療心理,從而更積極的配合醫護工作,保證手術的順利開展,降低術中不良事件發生風險,保證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患者情緒狀態改善、痛感減輕,觀察組SAS、SDS、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觀察組患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觀察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對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治療患者搭配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提升患者康復速度,改善患者情緒,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滿意度更高。
參考文獻
[1] 屠娟,平琛玥,濮靜波.圍術期護理干預對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者應激反應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2,17(3):205-206.
[2] 呂東廣.整體護理對腹腔鏡行闌尾切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32):155-156.
[3] 田琳,崔妮,白毅,等.小兒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1):3056-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