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立芳 蔡召輝
什么是心臟疾病
心臟病是指影響心臟正常運行的循環系統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包疾病、心肌疾病和一些瓣膜疾病,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心臟病。心臟病可能是由一些后天因素引起的。2016年死亡率中,心臟病死亡率仍高于腫瘤等疾病。病情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出現暈厥或猝死,嚴重危及生命。
心臟疾病的臨床癥狀有哪些
心臟病的常見癥狀有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發紺、水腫。其他癥狀包括咳嗽、頭痛、頭暈、上腹痛、惡心、嘔吐和聲音嘶啞。大部分癥狀也可見于其他全身性疾病。常見以下并發癥:
(1)中風。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可能導致心臟病患者發生缺血性中風。當大腦動脈擴張、堵塞或過多的血液流向大腦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中風是一種醫療急癥,腦中風僅在幾分鐘后就開始死亡。
(2)動脈瘤。動脈瘤是動脈壁上的隆起。動脈瘤破裂導致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3)肺炎。先天性心臟病常影響肺部的血液循環,導致肺炎,尤其是兒童,表現為呼吸困難和嗆咳。如果先天性心臟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兒童會死于肺炎和心力衰竭的反復發作。
什么是心電圖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或EKG)是一種使用心電圖儀從體表記錄心臟每個心動周期產生的電活動變化模式的技術。心電圖是測量和診斷心律失常的最佳方法,當心電信號組織受損,電解質紊亂引起心律失常時,心電圖是診斷心律失常的最佳方法。
心臟康復訓練前的八大心電圖預警
預警1:V1導聯R波增高或ST段壓低
V1導聯R波的增加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患者都有癥狀,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女性患者。約1/3的患者癥狀輕微或不典型。如果體表心電圖其他導聯無明顯異常,但V1導聯R波振幅增大,往往提示可能存在前壁和后壁心肌梗死(約80%由LCX病變引起),也許是V1和V2導聯R波振幅增大。
預警2:T波增高
T波抬高可見于多種情況,如超急性心肌梗死、高鉀血癥、復極過早、LVH、束支傳導阻滯、顯性預激、心肌炎等。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改變多見于前壁導聯,R波增量差,T波不對稱,基底較寬。急性心肌梗死時,最早的心電圖改變是T波棘波,有或無ST段改變,稱為超急性改變,尤其是只有T波增高時。由于T波峰值可見于正常人、高鉀血癥等臨床情況,心電圖發現T波峰值時,應緊密結合臨床,如是否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既往胸痛發作、心電圖動態變化等。
預警3:低電壓
心電圖的低電壓常被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限制性心肌病、心包積液、肥胖、甲狀腺功能減退、低體溫、心肌炎、肺氣腫等,可以顯示低電壓。一些限制性心肌病,如淀粉樣變、結節病和血管瘤病等,還表現為體表心電圖低電壓,伴有胸悶、憋氣、乏力、心悸、暈厥等癥狀。V1~V3導聯T波倒置,心電圖R波遞增不良。
預警4:T波倒置
由于非特異性T波倒置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高血壓患者,容易被忽視。需要注意的是,T波倒置可發生于多種情況,如冠心病、心肌缺血、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肺栓塞、瓣膜病、腦出血、左心室肥厚(LVH)、束支傳導阻滯(BBB)、心室起搏(起搏信號在雙極起搏時可能非常不明顯)、T波記憶、顯性預激。
預警5:注意QTc間期的變化
QT間期反映心室動作電位(去極化+復極)的總持續時間,可隨心率的增加而縮短。所以心率校正的QTc間期是最重要的。QTc間期異常延長和縮短被認為是預測心臟性猝死的重要指標。
預警6:等位性Q波
心電圖上出現病理性Q波是很明顯的,區分陳舊性心肌梗死的Q波和肥厚性心肌病的Q波并不困難。臨床上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不典型的Q波。因此,等位基因Q波的概念可以顯著提高臨床醫生對相應心電圖變化的重視。
預警7:注意QRs波的細微改變
QRs波是左右心室的去極化波,反映心室去極化時間和心室內或心室間的傳導時間。
(1)QRs波增寬:QRs波寬度是心室激動時間和心室傳導延遲的簡單指標,重復性好,變異率<5%,可作為心肌病高度進展的標志。QRs寬度>120ms是高危患者的篩查指標。
(2)窄而高的QRs波:研究分析了10例不明原因運動誘發的復發性暈厥或先兆性暈厥患者的心電圖,發現10例患者的心電圖具有相同的特征,QRs波時限縮短,下壁和左胸導聯R波異常增高,并伴有ST-T改變。因此,窄而高的QRs波可能是預測猝死的新指標。
預警8:注意有典型特征的心電圖改變
特征性心電圖改變為右束支傳導阻滯型伴ST段抬高,可分為3型:I型,“圓頂型”,以V1~V3導聯J波為特征,ST段抬高≥2 mm,T波倒置;II型,“馬鞍型”,表現為J波≥2 mm伴ST段上下移動,終末靜止抬高>1mm,與垂直T波相連,形成鞍狀;III型,“混合型”或“低馬鞍型”,以J波伴ST段抬高為特征,終末抬高<1 mm。自發性I型具有很強的診斷意義。當懷疑心電圖改變時,可在右胸導聯增加上肋間心電圖和上肋間心電圖。必要時,可進行藥物刺激試驗。
心臟疾病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心臟疾病的預防包括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指發病前的預防,即無病預防。二級預防是降低復發的風險和障礙率,即預防疾病后的復發。
(1)預防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在寒冷的冬天容易收縮痙攣,所以供血不足,容易栓塞。密切注意保暖。高危人群接受有效的抗血栓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2)患者晨練需要注意的問題:睡眠時,人體神經系統處于抑制狀態,缺乏活力。早晨突然運動使神經興奮性突然增加,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應當在冬季多注意。
(3)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和發病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疾病的康復和預后。調整整體飲食和飲食結構。堅持鍛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少喝酒,勞逸結合。減少鈉鹽的攝入,將每日食鹽量控制在5g以內。將鉀鹽的攝入量增加到每天≥4.7 g。
(4)進補要適度:我國冬天有進補的習慣,由于冬天活動量較少,加上大量的熱量食物,非常容易造成我們的血脂增高,從而誘發心臟方面的疾病,因此,需要在冬天控制進補,需要根據自身的體質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