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卓瑩
[摘 要] 幼兒園內涵發展是幼兒園自覺遵循幼兒發展規律,主動追求自身教育價值實現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其主要目標,幼兒園積極主動作為是其明顯特征。幼兒園作為自身內涵發展的主體應主動完善內部制度,積極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努力創設優秀文化氛圍。政府與社會作為幼兒園內涵發展的外部支持性主體,不僅要為幼兒園發展需要提供支持,而且應積極履責,通過優化體制機制、強化資源供給責任、構建行為共同體為幼兒園內涵發展提供制度、物質與環境保障。
[關鍵詞] 內涵發展;教育質量;主體責任
促進幼兒園內涵發展是新時期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優質均衡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從“幼有所育”走向“幼有優育”的必然舉措。[1][2][3][4]教育部等九部門于2021年聯合發布的《“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從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與發展機制、幼兒園保教質量以及幼小銜接等方面提出了系統的改革目標,對幼兒園的內涵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級各類幼兒園教育事業的規劃者、管理者和實踐者須以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幼兒園的發展要務,積極調動各種資源,完善體制機制建設,為幼兒園的內涵發展提供條件支持。
一、幼兒園內涵發展釋義
已有研究對幼兒園內涵發展的理解側重在教育質量方面,質量被視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價值追求,[5]分析維度也主要聚焦在幼兒園課程、文化、教師專業發展等微觀維度。[6][7][8]此外,還有少數研究從事業發展的角度探討了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概念,認為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強調的是質量提升、結構優化、效益提升和可持續發展,[9]但這種基于事業發展的界定方式也不完全適用于對幼兒園內涵發展的分析。探討幼兒園內涵發展的概念,實質上是在宏觀的學前教育事業和微觀的幼兒園教育教學與管理活動之間建構了一個中觀的分析對象,它試圖融合各種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發展要素以促進幼兒園的整體性、自主性和持續性發展。由此,幼兒園內涵發展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良好的發展樣態,是發展目標和發展手段的內在統一。在發展目標上,幼兒園內涵發展指向包含幼兒在內的相關要素的高質量發展;在發展手段上,幼兒園內涵發展則要求幼兒園具有良好的內在發展機制與能力。我們可以從教育教學質量、主動發展、環境與條件三個方面進一步闡釋幼兒園內涵發展的含義。其中,教育教學質量是幼兒園內涵發展的價值所歸,幼兒園追求和實現內涵發展就是為了保證和提高其教育教學質量;主動發展則為幼兒園內涵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是幼兒園積極作為的具體表現;環境與條件是幼兒園內涵發展所需的物質基礎,是幼兒園實現內涵發展的物質性保障。
首先,教育教學質量是幼兒園內涵發展的第一要義。內涵發展是與規模數量發展相對應的,幼兒園要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就是要擺脫對規模效應、數量收益的外在追求,回歸自身作為教育機構的本位,遵循幼兒園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一切工作都以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高質量開展為重,以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協調發展為自身的最高價值追求。幼兒園的內涵發展由此必須落腳在教育教學質量上,落實到幼兒的發展上。如果忽視幼兒的發展而只追求幼兒園擴張的速度與數量,那就違背了幼兒園教育的根本宗旨,幼兒園內涵發展也就成為一句空話。當前我國各級政府都在推動民辦園普惠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民辦園對規模與數量效應的經濟追求。同時,在政府的監督管理下,普惠性民辦園開始自覺提高教育質量,追求自身的內涵發展,實現自身作為教育機構的本體價值。
其次,主動發展是幼兒園內涵發展的內在動力。幼兒園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內在的發展動力和能力,將各種教育資源有效轉換為促進幼兒發展的養分,才能保有持續發展的力量。幼兒園的主動發展一方面是指管理人員和專任教師都要有積極開展幼兒園教育的信念和能力,能夠有效把握并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能夠因循幼兒的發展規律科學地開展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是指幼兒園內部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能夠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吸納包含家長在內的相關主體參與對幼兒的共同教育。也就是說,幼兒園不僅要主動充分發揮既有條件資源的作用,還要主動將其轉化為有效的教育教學或管理行為,服務于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和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才算是真正實現幼兒園內涵發展。
最后,環境與條件是幼兒園內涵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幼兒園的內涵發展并不是“徒手空拳”就能實現的。好的教育質量不僅需要運行機制的有力保障,而且需要有充分的物質資源保障。幼兒園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外部環境與條件支持,另一方面應學會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與條件資源。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作為國家學前教育事業的重要承擔者,有權要求政府與社會履行支持其正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責任與義務,包括制度支持、資源保障、環境規范等。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可以通過主動向上級匯報、邀請相關領導來園視察與指導等方式,積極主動地爭取政府與社會的關注、投入和支持。與此同時,幼兒園應主動挖掘和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與條件資源,使之最大限度地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服務,為幼兒學習與發展服務,走出有本園特色的內涵發展之路。
二、幼兒園在自身內涵發展中的責任分析
幼兒園是教育教學以及管理活動的實施主體,其內涵發展的關鍵在于自身開展各類活動的能力和水平,而這又依賴于幼兒園在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制度體系,在人員方面具有卓越的專業素養,在文化方面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幼兒園的內涵發展既要靠人,也要靠制度,還要靠文化和思想的凝聚力。
第一,從管理方面著手,完善幼兒園內部制度。制度和規則是維持幼兒園內部各項活動有序開展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幼兒園規模不斷擴大、內部管理活動日趨復雜的情況下,必須要有完善的制度來規范各項管理行為。具體來說,幼兒園內涵發展不僅要有園所層面的宏觀管理制度,用以規定幼兒園發展的大政方針,還要有各項細化的制度,以維持各部門、各班級的有效運轉。因此,除了一些常規制度外,幼兒園還要著力完善在課程建設、教學管理、教師專業發展、教科研和家園共育等方面的制度建設。這些制度是發展人力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形成教育合力的關鍵。幼兒園管理者應該把握好內涵發展的內在訴求與關鍵特征,將制度建設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職員工專業素養的提升上來。
第二,從教師專業發展方面著手,提升幼兒園人員專業素養。教師是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執行者,幼兒園的一切資源、制度和行為最終都服務于教師的教育教學以及幼兒的學習。教師的專業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10][11]幼兒園要通過多種形式來開展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此處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指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具體能力,還包含知識、態度等多個方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認識要跳出學科領域的限制,著眼于幼兒發展需要的全面性、綜合性和過程性,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發展教師在反思、合作、創新等方面的關鍵能力,支持他們更自主、更有效地開展各類教育教學活動。
第三,從文化方面著手,營造開放、包容的環境氛圍。創設良好的文化生態是幼兒園內涵發展的應有之義,幼兒園當通過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來提升幼兒園的發展品質,進而實現以文化人的目標。[12]文化既體現為具體的物質形態,也體現為人的思想、行為和社會交往方式。幼兒園應該采取兼容并包的思想,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適時適當地引入幼兒園環境創設和課程教學,增強幼兒園發展的文化底蘊,拓展教師與幼兒的眼界與思維,提升教師和幼兒發展的生命厚度,培養自信、開放的新時代中國兒童。與此同時,幼兒園還應通過教師的積極信念和良好行為為幼兒做出榜樣示范,將文化的精髓轉化為影響幼兒思想和行為的環境氛圍,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化為自身信念和品質的一部分。
三、政府與社會在幼兒園內涵發展中應承擔的責任分析
長期以來,發展機制不健全、資源供給不足和配置不均衡是制約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幼兒園,面臨著更為艱難的發展環境。作為一項社會公共服務,學前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政府的主導,離不開家庭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政府作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導者,不僅要根據幼兒園內涵發展的要求提供環境與條件方面的支持,而且要主動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為幼兒園的內涵發展建立良好的體制機制,通過制度來規范和保障學前教育資源的充分供給與均衡配置,確保幼兒園內涵發展有堅實的物質基礎。[13]與此同時,家庭、社區應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與管理,共同助力幼兒園內涵發展。
第一,優化體制機制建設,為幼兒園內涵發展提供制度保障。2018年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在總體方向和宏觀制度已經確定的情況下,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意識到提升質量對于幼兒園教育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體制機制建設來確保各級各類幼兒園的穩定和有序發展;合理配置各項教育資源,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完善教育質量督導體系,強化對幼兒園發展的過程管理。擴量提質發展階段的幼兒園教育發展體制機制不再僅僅指資源的投入制度,而是更多地指向責任落實和過程管理,如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制度等,這是幼兒園實現內涵發展的外部制度保障。
第二,強化資源供給與配置水平,為幼兒園內涵發展提供物質保障。盡管當前我國幼兒園的物質保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大批幼兒園為新建或者由富余的中小學校舍改建而來,但仍存在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配置不均衡、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大量的優質資源集中在公辦幼兒園和示范性幼兒園。[14]幼兒園內涵發展不僅是公辦園和示范園的必然追求,也是所有民辦園和非示范園的發展追求。因此,各級政府應該樹立優質均衡的發展理念,合理分配教育資源,保持區域之間、園所之間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序流轉,做到在硬性資源方面的充分供給,軟性資源方面的有效聯動。對于教育資源的優化供給與配置,要切實扭轉只重少數的績效主義思維,面向全體幼兒,尊重教育規律,以辦教育的思維來配置教育資源。
第三,持續構建行為共同體,為幼兒園內涵發展提供廣泛的社會支持。支持幼兒全面健康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它既不應當由幼兒園獨自來承擔,也不應由政府包辦。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不同主體擔負的責任都有其相應的邊界和限度,只有相互分工合作,才能為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建構起完整且良好的支持環境。[15]因此,在基于共同的幼兒發展目標基礎上,不同實踐主體要建構成具有良好協同關系的行為共同體,為幼兒園內涵發展提供廣泛的社會支持,以實現對幼兒的共同教育。參與行為共同體的主體除家庭外,還要納入社區、各類專業機構及其他相關的第三方機構,通過不同主體之間的協作來拓展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范疇和時空環境,形成全社會重視幼兒發展和幼兒園教育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田景正,康楠.新中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歷史回顧與前瞻[J].學前教育研究,2021(06):54-57.
[2][13]李少梅.政府主導下的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149-180.
[3]原晉霞.我國幼兒園課程質量現狀探索與提升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21(01):43-56.
[4]王燕,米唯嘉.“幼有優育”背景下幼兒園“三生教育”理念的建構與實踐:以成都市錦西幼兒園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1(26):66-69.
[5]楊曉萍,李敏.焦點與轉向:我國學前教育質量研究述評[J].教育研究,2016(04):74-80+104.
[6]唐凌霄.聚焦內涵發展,提升保教質量[J].教育家,2022(03):62.
[7]萬麗偉.優化課程研究策略,實現課程內涵發展[J].山東教育,2020(33):18-19.
[8]呂銀芳.幼兒園內涵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考[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03):113-116+124.
[9]張晉,劉云艷.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6(08):38-43.
[10]虞永平.學前教育質量的現實保障[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7-8):8-11.
[11]方建華,馬芮,蔡文伯.基于泰爾指數的縣域內幼兒園教師資源配置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21(02):3-15.
[12]楊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前教育的基本主張[J].學前教育研究,2021(09):1-4.
[14]李曉敏,張建忠.示范性幼兒園示范作用發揮現狀與存在問題探析及其完善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16(05):15-24.
[15]侯麗.幼兒園與家庭合作關系的重構[J].學前教育研究,2020(10):89-92.
On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and Its Subjects Duties
ZHOU Zhuoy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Changsha Education Bureau, Changsha 410023 China)
Abstract: If a kindergarten follows consciously the developmental law of children and pursuits voluntarily the realization of her educational values, the kindergarten is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Improving 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main goal and taking actions vigorously is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such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The kindergarten often has to perfect her management system, promote her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and create environment attractive to all staff and children. As external supporting subjects,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hould optimiz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system for kindergarten and allocate enough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build a kind of action community to help kindergarten develop with quality.
Key words: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education quality, subjects du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