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淘汰,學校需要加快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以此來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為了更好地開展“家校政社”區域聯合教學,文章分析了“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建立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學校、教師和家長帶來更多的教育思考,助力教育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家校政社”;區域聯動;育人機制;策略
作者簡介:陸歡天(1984—),男,江蘇省南通市啟東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
“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指的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家庭、學校、政府機構、社會多方進行聯合,最大限度地將自己的資源運用于教育中,有效地提升教育水平,讓教育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從而更好地培育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筆者經過調查發現,當前仍有很多學校沒有認識到“家校政社”區域聯合教育的價值,在實際教學中,對“家校政社”聯合教育的運用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導致教學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筆者結合了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心得,從“家校政社”聯合教育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粗淺的意見,以供參考。
一、構建“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意義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是開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關鍵。從當前的教育發展情況來看,構建“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不僅可以給學校教育帶來積極作用,還能夠為社會營造終身學習的風氣帶來幫助,這對于社會價值風向的引導有重要作用。
(一)構建全面優質的教育環境
從當前的教育工作角度來看,如果能夠實現對“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有效構建,可以改變當下教育出現的一些問題[1]。目前,教育工作普遍存在學校教育環境優質,但家庭教育環境一般、社會教育環境較差的情況。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學習發展會受到阻礙。人們常常強調家校共育,但社會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所以進一步做好“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優化,可以實現對多個教育主體環境的優化,充分發揮出各環節的教育優勢,這對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實現教育模式的多元創新
在當前的教育工作中,嘗試進行“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構建,不僅可以構建起優質的課堂教學環境,還能夠實現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創新,這對于提升教育工作效果具有關鍵作用。從學生的成長角度來看,如果他們能夠在“家校政社”區域聯合教育下進行學習,那么他們將有更好的學習體驗。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多元的創新模式將帶給學生新鮮的體驗,這對于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家校聯合育人模式比較成熟,而政府、社會的協調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我們就可以抓住學生對政府、社會的新鮮感,為他們創設出一些以體驗、感知為基礎的教育模式,如到社會企業和政府機構進行參觀,借助知識學習的契機,幫助學生拓寬眼界,由此來提升教育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三)能夠增強全社會的教育責任感
當前社會存在教育責任感缺失的問題,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也不利于社會的發展。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嘗試以“家校政社”區域聯動為基礎進行教育工作的創新,發揮社會育人功能,不僅可以給教育工作帶來更好的效果,還能增強全社會的教育責任感。這對于構建優質教育環境,實現教育工作的創新與發展至關重要。
二、目前“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的教育現狀來看,雖然“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已經正在逐步投入應用,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因為該項教育機制涉及內容較多,所以各方面想要實現有機整合,并能夠達到高效協作的狀態,存在一定的困難。基于此,進一步做好“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問題分析意義重大。
(一)社會因素:缺乏社會支持
當前的“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存在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社會對機制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整個教育環節中,社會的支持和參與缺失,比如政府相關政策不夠完善、社會的輿論導向不夠支持等,這些都會影響機制的建立和發展。目前,“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在我國的運用還比較少,缺乏專門的政策對“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進行推廣,相關部門也沒有規劃好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角色應該具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這導致“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最終只有學校這個孤立無援的主力軍在進行教育。除此之外,全社會也沒有能夠充分地關注“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沒有給予一定的社會支持和幫助。如此,家長和學校在進行“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建立時,就會存在很多方面的阻礙,如缺乏專門的溝通渠道進行扶持、家長和教師缺乏溝通、缺乏教育的時間等,這些都不利于“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實施[2]。
(二)學校因素:制度不夠健全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很多學校都已經逐步地認識到了“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建立與實施的重要性,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進行了推廣,希望借助該機制來提升學校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但是,不少學校在建立和實施“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時,缺乏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導致“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最終只停留在家校合作方面,沒有能實際運用在德育教育、心理教育等各個課程中,也沒有發揮出政府部門和社會的主體作用,整個“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流于表面,沒有發揮出其真正的價值和功能。
(三)家庭因素:家長重視不足
在當前的“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實施過程中,家庭方面的問題是一個很大的阻礙因素。首先,家長在將孩子送入學校之后,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會有所降低,他們未能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導致家庭教育環節嚴重缺位;其次,很多家長都忙于自身的工作,閑暇時間較少,很難將足夠的精力和時間花費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最后,家長自身的文化程度有限,這一因素也會阻礙“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構建和實施。
三、構建“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原則
(一)以生為本
以生為本是“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構建的基本原則。學生是教育工作的主體,一切教育活動都應當以學生的實際能力、需求為基礎,保證學生可以在體驗教育活動的過程中獲得進步與提高,由此來完成基礎教育目標。“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在形式上實現了創新,但其本質還是教
育[3]。當教育工作開展時,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根本,保證教育活動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從而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實現對知識內容的有效學習,讓他們在具有創新性的“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中學有所獲。
(二)以教育為核
以教育為核是指“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落實必須要以教育為核心,保證各要素的充分聯合與協作。這樣能夠給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便利,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在進行“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構建過程中,學校必須要時刻謹記教育的核心地位,根據教育工作的需求,對家、校、政、社等多方要素予以統籌安排,在保證教育工作可以順利開展的基礎上,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為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
四、構建“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制度規范,重視社會平臺的引導
在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構建存在一個很大的阻礙,便是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力度不足,導致其教育價值無法真正地發揮。為了改變這個現狀,社會和相關政府機構需要加強對“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建立的重視,加大對教育的支持力度。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運用不夠廣泛,導致很多家長和學校都沒有認識到“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教育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無法全面地發揮各自的教育功能和價值,沒有盡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責任和義務[4]。因此,為了提升家長和學校對“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重視,社會和政府需要加強對“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宣傳,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明確“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確家長、社會、政府、學校四個方面在“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教育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以此來加強各個主體對“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重視,促使各方共同溝通、互相監督、共同教育。
(二)重視溝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只有互相了解、互相理解,才能夠共同協助、共同配合、共同教育。在實施“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之前,需要提供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加強多方的溝通和交流,以此來加強對彼此的了解。這樣能夠讓學校更加了解每個學生在家里的情況,家長更加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家長和教師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社會所能給予的資源以及幫助,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政府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學校和政府機構需要適應新的教育趨勢,建立合適的平臺,邀請多方參與到平臺中進行交流與互動,以此來拓展合作的渠道和空間。
例如,相關部門可以每月組織一次懇談會,邀請家長代表、學校代表、教師代表、政府代表、社區代表參與,在會議上進行交流和互動,共享教育信息和資源,由當地政府代表和社區代表提出下一步政府教育指向以及工作計劃,由學校分享教學目標以及實施方案等,以此來促進多方交流和了解。學校還可以建立創新家長會,選擇固定的時間,在每次檢測結束后、重要評測前等時間點邀請家長到學校參與會議。
(三)組織互動施教,共建教育高地
建立“家校政社”聯合教育網絡,不僅需要學校進行單方面的教育,更需要政府機構、社會以及家長的共同支持和參與。要以學校的教育領地為基礎,開展教育工作,發揮學校教育場地的優勢以及各方面資源的優勢,形成“家校政社”共同施教的局面,以此來提升教育的水平。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建立政校聯動機制。學校要積極地配合政府的教育工作,為政府提供教育宣傳和實驗的基地和途徑;政府則要積極地支持和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出臺更加符合實際教育情況的教學政策和制度。二是學校和政府還可以積極地配合社會的工作,如在社會宣傳德育活動的時候,學校可以與社會聯合,設計“德育小能人”的評選活動,樹立育人典型。三是社區可以幫助學校建立調解機構,在家庭與孩子出現情感問題的時候,及時進行調解,以此來保障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四是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學校可以和社會上的各個企業進行對接,組織學生到企業里參觀,這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平時在校學習時接觸不到的知識,而且可以拓展眼界、增長見識,認識到勞動與創造的艱辛和偉大。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作為橋梁,讓企業為家長提供就業的機會,解決學生家庭的就業問題,從而給孩子帶來更好的家庭環境。
結語
綜上所述,“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因此,學校、家庭、社會、政府都需要加強對“家校政社”區域聯合育人機制的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地發揮各自的功能和價值,融合各方面的教學資源,從而有效地提升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宇恒.規范學校社會工作,助推德育方式的轉變[J].四川教育,2020(06):33-34.
[2]李香玉.與時俱進:家校合作創特色[J].教育家,2020(02):12-14.
[3]高杰.家校合作的現實阻力和優化路徑[J].基礎教育參考,2021(01):36-38.
[4]管相忠.家長委員會:家校社協同育人實施途徑探索[J].中國德育,2018(1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