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秀梅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護理在肺癌術后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2月- 2022年2月選取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80例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組間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基于微信平臺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自我效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HAMD、HAMA評分、自我效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HAMD和HAMA評分明顯降低,自我效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組間比較,觀察組HAMD和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自我效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護理可改善肺癌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微信公眾平臺;延續性護理;肺癌;生活質量;心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23--03
肺癌是臨床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生率呈不斷升高的趨勢[1]。手術是治療肺癌的重要方式,同時患者術后需接受化療治療,這些現代治療方法使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明顯延長;很多患者經院內治療后需按照慢性病管理方式進行居家療養,以保證患者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當前延續性護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居家護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3],使患者在居家療養期間也能得到有效的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后指導和調解患者生活及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延長患者生存周期。微信等現代新媒體技術的不斷完善,消除了空間對溝通交流和信息傳遞的影響,也讓延續性護理更加高效。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護理在肺癌術后患者治療的影響,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于2021年2月- 2022年2月選取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80例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組間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38)與觀察組(n=42)。納入標準:患者均滿足胸腔鏡肺癌手術指征,并實施手術治療;患者均能夠熟練應用智能手機和微信APP;患者均具有清晰意識;患者均能夠進行正常溝通。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病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合并癡呆或精神疾病患者;伴有意識或認知障礙患者。其中對照組男性20例患者,女性18例患者;患者年齡為30~82歲,平均年齡57.13±7.83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9名;初中及高中17名,高中以上12名。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為31~81歲,平均年齡57.25±7.79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名;初中及高中19名,高中以上13名。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延續性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其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包含: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指導患者嚴格遵醫囑進行藥物,告知患者飲食和生活注意事項,指導患者了解相關并發癥類型及干預方法,并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運動鍛煉等;在患者出院后第1周和第4周通過電話隨訪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病情變化,解答患者疑惑并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基于微信平臺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含:
(1)構建患者檔案:患者入院后由專門護理人員構建患者檔案,在檔案中詳細記錄患者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同時在檔案中記錄患者的治療情況,病情情況等臨床信息,另外做好患者性格、心理狀態等情況評估,將其記錄在案。患者檔案相關信息可作為基于微信平臺個性化延續性護理方案制定的依據。
(2)成立延續性護理小組并組建微信康復群:成立由醫生、護士長、專科護士及其微信管理員組成的延續性護理小組,負責開展肺癌患者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小組所有成員均接受延續性護理相關培訓,熟悉患者檔案信息,并熟練掌握微信及其公眾號的使用技巧。護理小組添加所有患者微信,并邀請所有觀察組患者共同組建微信群,作為護理小組和患者交流的主要平臺。
(3)心理干預:護理小組通過微信語音、視頻等方式定期與患者患者進行溝通,及時掌握不同患者的情緒狀態以及影響患者情緒的因素,根據了解信息及患者性格特點等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另外護理小組通過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向患者發放相關情緒管理方法,引導患者做好情緒管理。
(4)行為干預:干預小組通過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向患者發送生活注意事項、用藥方法、飲食方法、運動干預方法、皮膚護理措施、肺功能訓練方法及其化療注意事項等健康教育知識,引導患者按照發送內容進行自我護理。針對需要化療和復查患者,干預小組通過微信與患者進行聯系,引導其按時接受化療和復查。微信管理員每日在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針對患者存在疑慮進行解答,同時詢問患者病情情況及其自我護理情況,對其存在問題進行指導。另外干預小組也可邀請一些康復較好患者通過微信群為其他患者分享自己的一些護理經驗,提升其他患者的康復信心。
1.3?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況評分:應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測評,其中第一個量表用于評價患者抑郁情緒,由17個不同問題組成,每個問題下包含5個選項,記分為0~4分,患者測評分值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嚴重。第二個量表表用于評價患者焦慮情緒,由14個不同問題組成,每個問題下包含5個選項,記分為0~4分,患者測評分值越高代表焦慮程度越嚴重。
(2)自我效能評分:應用自我效能量表(nursing research self-efficacy scale,NURSES)進行測評,評分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越高。
(3)生活質量評分:應用簡明健康調查問卷(short fro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進行測評,此量表從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等8個維度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測評,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對比分析
干預前,兩組患者HAMD評分和HAMA評分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延續性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HAMD和HAMA評分數值均低于治療前;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HAMD和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基延續性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均顯著升高;組間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延續性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明顯升高;組間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惡性腫瘤的發病機理與治療方式越來越清晰,有效改善癌癥患者的病情和生存周期。肺癌作為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很多患者經過手術或化療治療后需居家接受后續的康復治療,然而患者往往缺乏治療后的并發癥的相關知識,導致患者居家治療期間的自我護理水平不高,影響患者病情康復,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非常不利。延續性護理是一種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延續性護理將醫院的護理內容延續到患者的社區及家庭中,使患者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從而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水平。延續性護理在肺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且取得很多研究成果[4-5]。傳統延續性護理由于受到時間、空間限制,消耗大量醫護人員的精力和時間,影響護理效果。而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可以更好的實現視頻、圖片和語音的傳遞,更好的促進醫患之間的交流溝通,將其應用于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克服傳統護理存在諸多問題,為延續性護理的開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基于微信平臺進行延續性護理具有較好的優勢,一方面是微信在我國應用范圍較廣,成為我國國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通過微信平臺人們可以很好的進行視頻、圖片和語言的溝通,將其應用于延續性護理干預,可以讓醫患溝通更加快速和便捷[6];二是通過微信平臺,醫護人員能夠通過視頻和語音等方式向患者傳遞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以及自我護理方法,患者及其家屬通過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自我護理,有效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認知水平和自護能力[7];三是通過微信平臺,醫護人員能夠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病情改善情況以及患者伴有的不良情緒,同時可以遠程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升患者治療信心。本研究結果顯示,此護理模式應用于肺癌患者術后護理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HAMD評分和HAMA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此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較為一致[8],表明基于微信平臺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肺癌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態。自我效能指個體應對或處理內外環境事件的效驗或有效性。肺癌術后患者自我效能的提升代表患者能夠更好的面對病情,更好處理病情對自身生活的影響。在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基于微信平臺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肺癌術后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正基于微信平臺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肺癌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較好,值得推廣和應用。
4? 參考文獻
[1] 王丹,李瑾,張明,等.運動訓練對晚期肺癌放療患者心肺運動功能及生存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22,37(4):501-509.
[2] 劉珊,傅芳芳,文進,等.延續性護理支持對非小細胞肺癌出院口服分子靶向藥物患者的影響探討[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9,26(S1):193-194.
[3] 王明莉.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晚期肺癌化療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8(8):38-40.
[4] 沃金波,孫凱麗,張燕,等.基于需求導向的延續性護理對肺癌術后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2,20(1):83-85.
[5] 朱國杰,張海川,王成恒.延續性護理對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1,28(8):1006-1008.
[6] 高俊霞,張麗.基于信息化的延續性護理結合綜合心理護理在肺癌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22,29(5):707-708.
[7] 楊洋.延續性護理聯合微信平臺對肺腫瘤患者負性情緒、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0):120-121.
[8] 彭永維,鄭肖靜,陳艷.延續護理對肺癌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24):150-152.
[2022-07-15收稿]
作者單位: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合肥醫院)胸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