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本文就多種材料在創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中的應用進行討論,對其應用的意義加以了解,并對其具體應用進行探討和描述,以期能夠為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有效提升幼兒園的教學質量。
一、應用多種材料創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意義
在早些年間,幼兒園在進行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教學形式較為單一的情況。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也讓相關游戲變得枯燥乏味,導致幼兒不愿意參與課程游戲,且在游戲當中無法對自我進行充分的表現,嚴重影響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了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而針對這種情況,利用多種材料對課程游戲化進行有效的創新,則可以將上述問題有效改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激發出來。首先,應用多種材料加強課程游戲化建設,能夠使幼兒的游戲熱情得到有效地激發,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游戲教學當中。其次,在課程游戲化建設中對多種材料進行應用,除了能夠對幼兒的視覺造成沖擊,提高其學習興趣以外,還能對幼兒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這對于幼兒的大腦發育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多種材料在創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中的應用
(一)借助多種材料組織角色扮演游戲
幼兒園將多種材料應用在課程游戲化建設當中,不僅能夠推動游戲活動的有效創新,還能使游戲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多種材料的有效應用。例如,可以在生活中收集一些紙盒、膠水、彩筆等材料進行游戲道具的制作,包括帶有人物信息的帽子、彩色的衣服以及各種各樣的魔法杖等等,利用這些道具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游戲。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結合人物信息說出相應的臺詞,在提高幼兒參與積極性的同時,使幼兒的潛能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可以有效消除幼兒參與游戲的緊張心理。而幼兒在對角色扮演游戲進行參與的過程中,也能使其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這對于幼兒園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對多種廢棄材料加強應用
幼兒園在進行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對各種廢棄材料進行應用,這不僅能夠降低課程游戲化的成本投入,還能幫助幼兒樹立環保、節約的意識。多渠道收集廢棄材料,是幼師建設游戲化課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于廢棄材料進行收集,有以下幾種方式:組織幼師收集整理廢棄材料。收集廢棄材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哪些材料能夠利用、哪些無法利用,也是當前幼兒老師必須注意到的。幼師收集材料的領域比較寬泛,而且具備一定的判別性。讓孩子加入到廢棄材料的收集中,教師可以組織孩子去收集整理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廢棄物品,如用來放雞蛋的筐等,也能夠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手段,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要求幼兒父母加入到廢棄材料收集活動,家庭日常生活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材料,如飲料瓶、快遞箱等,它們都能夠成為簡單的材料被應用在游戲化教學中。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一定要對多種廢棄材料加強應用,例如,可以利用廢棄材料進行沙包的縫制,在完成縫制以后,對幼兒進行小組劃分,開展丟沙包游戲,具體是將4人分為一組,站在兩邊的人負責投擲沙包,中間的2人負責接沙包,如果沒有接住又被沙包打到即為淘汰。而在游戲過程中,要提醒幼兒控制好力度,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游戲活動。而對這個游戲進行有效地參與,幼兒需要進行扔沙包、接沙包、跑步、跳躍等運動,這在提高其游戲熱情的同時,能夠使其運動能力得到有效地強化。當然,教師還可以對其他廢棄材料進行應用,選擇一些安全性較高、幼兒能夠有效參與的道具制作活動,使幼兒能夠使用自己制作的道具進行游戲活動,這樣一來,幼兒對于游戲的參與性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三)通過相關材料制作道具
幼兒階段,是孩子思維能力以及認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而為了對幼兒的綜合能力進行有效地培養,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進行道具制作游戲,如傳聲筒,可以為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包括紙杯、竹筒、塑料筒、細線等,讓學生自主選擇材料進行傳聲筒的制作,最后對比一下看看誰的傳聲筒效果更好一些。而幼兒制作的過程,實際也是幼兒思考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協調能力提升的過程。在完成道具制作以后,可以將幼兒分成2人的小組,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我說你來猜”的游戲,由一個幼兒通過聽筒對生活中的物體進行描述,而另一個幼兒則通過聽筒來進行信息獲取,并猜一猜對方描述的物體是什么,在進行三次以后,兩個幼兒互換位置。通過這樣的游戲,一方面能夠引導幼兒進行認真地思考,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還能掌握和理解更多字詞的含義,使其認知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這對于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有效利用家長資源,助推游戲化課程建設
幼兒的發展離不開家長與幼兒園的教育,家長與幼兒園雙方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唯有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合力方可保證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幼兒園需要合理使用家庭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家長主動地投入到教育中,推動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建設。幼兒園教師在發展和使用家庭教育資源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則,當孩子需要家長的資源支持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父母的感受,這樣才可以增強家長資源投入的積極性。同時在使用家庭教育材料時,教師不但要告知家長做什么,同時要使家長清楚為何這樣做,以此達到家庭教育材料的最高價值與意義。幼兒園應該采取調研問卷的形式,采集并掌握家庭教育信息,同時利用家長會、幼兒園公眾號等途徑,主動傳播家庭教育信息對孩子發展與教育的意義與作用,引導幼兒家長參與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比如,一位家長是電臺的主持人,我們就可以邀請該家長到園為小朋友們進行語言表演,還可以讓小朋友們根據《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分角色排演小童話或短劇,將白雪公主的甜美和七個小矮人的勤奮熱忱、皇后的陰險狠毒等,用孩子們的語言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培養和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意識。又比如,一位家長是兒童醫院的專家,在春季感染流行時期,我們就可以邀請該專家到幼兒園給小朋友們講解護理的基本常識,并利用生動的視頻課件,提示小朋友們要多喝水、勤洗手。為增強孩子的健康感受,我們還可以舉辦“看醫生”的拓展游戲,幼兒們在游戲中扮演著醫師和病人的角色,在提高健康意識的同時,也使孩子們得到了對各種角色的新感受。
(五)充分利用社會教學材料,完成游戲化課堂建設
培育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目標,所以我們要讓孩子認識社會、進入社會、接觸社會,并利用寶貴的社會教育教學資源,來完成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建設任務,讓孩子接受全方位的綜合性素質教育。在幼兒園的一日化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指導并引領孩子探索和發掘身邊最重要的社會資源。比如,在開展繪本圖書《奶牛的一天》閱讀教學時,經過了孩子的觀看和教師的講解,大家都知道了奶牛每天怎樣攝食、產奶的過程。為了使孩子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奶牛,面對面地認識奶牛,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進入當地的奶牛基地,通過實地看到了奶牛們真實的日常生活,從而了解牛奶的生產流程。比如,我們還可引導孩子進入銀行、圖書館、博物館等,使孩子得到不同的感受與認識。總而言之,我們要主動地引領孩子走向大自然與社會,充分運用社會教育材料,給孩子設置富有德育內涵的游戲化課堂,以此推動孩子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
(六)網絡材料的選取利用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也深入幼兒園的教育課堂之中,在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已經變成了幼兒園教師不可或缺的好助手,互聯網也能更好地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服務。幼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內容,搜集有用的教育材料,從而形成網上資源庫,每位幼師都能從資源庫參考,并經過篩選、調整和綜合,生成最新的教學內容,以滿足游戲化課程建設的需要。如:在舉辦《大小粽子香又香》活動時,教師不僅從互聯網上搜集了大量關于重陽節來歷的照片材料,還搜集了大量關于包粽子過程的影像材料,然后教師根據圖文深情并茂地介紹大量關于粽子起源的民間傳說,而后則是讓小朋友們親自感受了包粽子的整個流程,將包好的小粽子烹煮后給小朋友們品嘗。在整個活動中,幼師除了充實了兒童的認知,遷移了教學經驗外,更讓幼兒學習了協作、分享、協作精神等。通過互聯網對教學資源的選取運用,進一步充實了幼兒園的教育資源。
三、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應用多種材料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認識到幼兒才是課程游戲化的主體。在幼兒園當中對課程加強游戲化建設,能夠為幼兒園課程帶來更多的教育契機,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活動的價值。因此,教師在進行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導幼兒對游戲進行參與,并且要將幼兒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材料空間當中進行游戲。但教師在應用材料的過程中,盡量不要過分指導幼兒的操作,應該為幼兒提供更多想象和操作的機會,而自我摸索不僅能夠為幼兒帶來更多的樂趣,還能使其獨立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其次,要結合不同年齡層次對多種材料進行應用。幼兒園教師在對課程進行游戲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作為基本原則,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層次以及年齡特征,對各種材料進行有針對性的應用,切不可出現千篇一律的情況。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應以成品材料為主,且材料投放數量不宜過多,還要是幼兒較為熟悉的材料,如飲料瓶、彩紙、鉛筆、積木等。而對于年齡稍大的幼兒,則設置的材料可以以半成品為主。對于這些材料,教師可以先進行道具制作活動,然后再利用這些道具開展相應的游戲活動,例如,引導學生利用紙殼、膠帶、彩筆等材料,制作一個垃圾箱,并對其進行裝飾。以此來推動相關教學目標的實現。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當中利用多種材料進行創新,能夠使幼兒園當中的游戲化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因此,幼兒園教師一定要對此保持高度的重視,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各種材料進行合理地應用,使其能夠在游戲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