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
課堂教學和作業擁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部分教師將重點放在備課上,不夠重視作業的設計。要想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必須要認真分析和了解“雙減”政策,重視基礎性作業、分層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的設計,讓低年級的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順利完成作業。
一、“雙減”政策對低段語文作業設計提出的要求
“雙減”政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另一個則是減輕其課外輔導的壓力。“雙減”政策是素質教育的必然需求,能徹底走出傳統的應試教育,留給學生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自主學習空間,使其能脫離題海,利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作業形式,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雙減”政策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可保證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提高,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現代化人才。“雙減”政策對低年級的作業設計提出更加特殊的要求,需要教師能根據低年級學生的成長需求和年齡特點,不為學生布置書面作業,轉變家庭作業的形式。利用更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主動完成作業,保證學習效果。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等,都會得到有效提高。因此,低年級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養,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情況,以保證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合理設計語文作業,落實“雙減”政策提出的要求,保證作業的質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二、小學低段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自從我國實行素質教育以來,全國范圍內都開始進行教育改革,很多教師也認識到提高學生能力和素養的重要性,開始關注教學質量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也開始進行創新和改革。但從作業設計的角度來說,很多教師并未進行太大改變。此時,國家頒布了“雙減”政策,開始在新時代下優化和改革不同學科的作業設計。根據“雙減”政策,我國大部分低段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低段的作業形式較為單一,作業量較大。目前,低段學生會在語文作業上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承擔著較重的作業負擔,甚至有學生會出現應付了事的情況,無法將作業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雙減”政策規定低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同時還需合理控制作業的量。因此,低段語文作業的布置必須要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保證作業的質量。
第二,低段語文作業更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不夠重視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提高。實施“雙減”政策的目的是為了落實素質教育,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實現能力和素養的提高。從當前語文作業設計的情況來看,作業內容主要是鞏固基礎的讀音和字詞,并未從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選擇作業內容、調整作業形式。因此,低段語文作業需要從形式和內容上進行調整。
第三,低段語文作業缺少較強的趣味性,脫離日常生活。語文作業不應成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負擔,應當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對于低段學生來說,興趣是持續不斷的動力。如果學生能對語文作業產生興趣,那么就能主動完成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實現能力和素養的提高。但低段語文作業設計缺少較強的趣味性,脫離日常生活,無法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三、“雙減”背景下低段語文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重視基礎性作業的設計
一二年級正式學生學習普通話、識字寫字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語文學科中的關鍵組成部分。無論是剛開始的拼音教學,還是接下來的閱讀教學,都是為了擴充學生的詞匯量,使其掌握識字的方法,能認識更多的漢字,并逐漸養成認真書寫、主動識字和認真讀書的習慣。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就需為學生布置一些常規性作業:
第一,拼音教學后,利用游戲作業進行鞏固。在完成拼音教學后,教師就可讓學生去設計拼音卡,鼓勵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之后,教師讓學生準備好拼音卡,并開展有趣的游戲:(1)我說你拿。教師會站在講臺上說出某個聲母或韻母,學生需要快速從自己繪制的拼音卡中找出對應的一個,并準確念出。教師還可讓學生采用同桌相互考查的方式,增加作業的趣味性。(2)考考你。教師需在黑板上寫上一個音節,學生需要快速拼讀,并進行組詞。針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需給予肯定和鼓勵;針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需進行指導。此外,教師也可采用同桌互考的方式。(3)我是考官。一名學生朗讀教材中的兒歌,其同桌做考官,并進行評星考核。如果學生能正確朗讀,則可得兩星。如果學生能有感情地正確朗讀,則可得三星。(4)我們一起閱讀。從圖書角中隨機抽取一本拼音讀物,與學生一起進行拼讀,分享自己的收獲。
第二,閱讀教學后,利用活動作業進行鞏固。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同樣需要閱讀不同文本。在完成閱讀教學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以下幾種類型的作業:(1)考考你。從字卡中隨意挑出一張,出示字卡上的詞語和生字,開展相應的評星考核活動。(2)我是考官。一名學生朗讀課文內容,同桌進行評分,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需為學生發放評分表,保證作業質量。如果是一些背誦類型的作業,也可按照評分表進行打分。(3)我會認真書寫。回家后,家長需拍下學生寫字的過程,并按照坐姿評分表進行評分。教師需認真查看家長錄制的視頻,從自身角度進行評分。
(二)重視分層作業的布置
基礎性作業是保證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關鍵。因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能快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有的學生各項能力相對較差,無法順利完成作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必須要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不同難度、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能選擇性地完成作業,實現其能力和素養的同步提高。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就需認真解讀這一單元,了解該單元的主題,即“家鄉”。該單元的課文不僅從題目上可體現這一點,還在內容上展現出不同家鄉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日常生活,準確理解詞語和內容,并加以積累和運用。在設計作業時,教師需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分層作業。
在教學完《黃山奇石》后,教師可布置以下作業:(1)在完成課文的閱讀后,你最喜歡的是哪一處呢?你能否將你想象中的黃山奇石畫下來呢?在完成畫作后,你能否將介紹它的文字寫在一旁呢?要盡量保證工整。(2)發揮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你覺得黃山還有哪些神奇的石頭呢?你能否仿照課文,利用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好詞好句等,嘗試畫一畫、寫一寫呢?
在教學完《語文園地四》的《畫家鄉》后,教師就可根據該部分的內容設計作業:(1)在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誰的家鄉呢?你能否根據課文內容畫一畫文中的家鄉呢?在一旁工整地抄下對應的段落。(2)畫一畫自己的家鄉,仿照課文內容配上合適的文字。
以上類型的作業是從興趣出發,不僅考慮到語文要素,還根據學生的情況設置分層作業,融合語文學科和美術學科,保證語文作業的創造性、個性化和綜合性。學生可從以上作業中隨意選擇一個,也可完成所有的作業。選擇第一道題目的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語段抄寫的目的可讓學生積累各種詞句,懂得正確書寫,為日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此類型的作業考慮到一些缺乏想象能力的學生,可降低難度幫助學生完成作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選擇第二道題目的學生,是一些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不僅能完成基礎性的任務和目標,還能進行創造性的表達和想象。無論選擇哪種層級的作業,只要學生能順利完成、保證質量,都應當得到贊賞和肯定。同時,教師還可展示學生優秀的作業,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實現努力上進、自我激勵的作用。
(三)布置實踐性作業
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將知識轉變成能力。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更應當實現這一點,結合教學內容布置一些實踐類型的作業,逐步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例如,在完成《姓氏歌》的教學后,教師可為學生設計這樣的作業:(1)有禮貌地與周圍的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邀請他寫出自己的姓,看看你是否認識,不會的就請別人教教自己。(2)向家長詢問與自己相同姓氏的還有哪些名人,他們都有哪些成就?又比如,在完成留言條的寫法后,教師可布置這樣的作業:想想這兩天,你想給誰寫一張留言條呢?請按照格式在一張紙上工整地寫下來;寫完后將自己的留言條送給他,并聽聽對方的想法和意見。
在應用這種實踐類型的作業后,學生能產生學習的樂趣,能在與人溝通、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生字和生詞,能感受到語文的樂趣和魅力,還能學會禮貌待人的方法,感受到互幫互助的重要性。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支持,重視導向型的總結和歸納,最終實現其能力和素養的提高。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具體要求,不能為低年級學生布置書面作業。教師必須要改革和優化語文作業,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如實踐性作業、基礎性作業和分層性作業,實現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為其日后成長和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