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麗娜


【摘要】目的:研究分級護理管理對重癥患者護理的效果及價值。方法:本次實驗將以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100例重癥患者作為研究目標,對比兩組患者通過護理管理干預后所產生的臨床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等。結果:采用分級護理管理組重癥患者身體恢復狀態、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醫學控制。結論:對重癥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不僅可以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疾病的安全性,并且通過分級護理管理可提升護理干預的效果。
【關鍵詞】重癥監護室;分級護理管理模式;并發癥;臨床效果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grading nursing management on critical patients
GE Lina
Ca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274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grading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of severe patients. METHODS: 100 severe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nursing and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use of Grading Nursing Management Group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physical recovery,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effective medical control.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severe patient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treatment, but also impro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hrough grading nursing management.
【Key?Words】Intensive-Care unit; 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Complications; Clinical outcomes
1.1 一般資料
我院此次實驗將重癥監護室中100例重癥患者作為實驗中心,根據患者住院時間將全部患者平均分為兩組進行對比護理干預,其中一組患者將以常規護理干預模式作為治療疾病的基礎,另一組則以分級護理管理為主,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并發癥產生情況以及身體恢復情況等。為使研究結果在日后醫學中具有較高的研究意義以及準確性,我院將針對全部患者進行醫學全面檢查,以檢查結果顯示100例患者均符合本次實驗標準,并且多數患者以自愿的方式參與本次實驗。兩組重癥患者中較小年齡患者在26歲左右,最大年齡的患者在74歲左右,兩組男女性患者人數與重癥患者總人數呈均等關系。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按照醫學對比標準進行對比后,無差異現象產生,可將其視為(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常規護理管理組患者將按照醫院相關規定作為護理患者的基礎,醫務護理人員需要聽從上級領導安排,在護理期間為使護理管理模式在臨床醫學中發揮其最大效用,在管理期間醫務護理人員必須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及實踐能力,根據臨床患者的需求采取必要的護理管理措施,從而使重癥患者因疾病所產生的痛苦均可得到緩解。
分級護理管理組首先需要構建護理管理體系,護士長、主任等作為管理組領導者,根據護理人員學歷以及日常護理期間工作態度等方面將護理人員階段性分配任務,對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需要專業素養及專業能力較強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服務,病情較輕的患者將以日常護理期間表現優秀的人員為主。
1.2.1 改善工作制度 分級護理管理模式是我國各大醫院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干預疾病的措施,由于部分重癥患者病情呈現極為嚴重的情況,致使臨床重癥患者并發癥產生的概率不斷增加。為減少并發癥現象的產生概率,相關責任人需要改善護理干預模式的相關規劃,以目前重癥監護室護士值班情況來看,首先需要結合重癥患者病情狀況合理安排人員進行值班,對于特殊患者以及危重癥患者需要增加護理人員,從而在輪流值班期間患者產生意外情況的概率得到降低。此外,在對重癥患者護理管理期間護士應提前準確好醫學急救儀器,以免因急救設備準備不夠充分造成患者出現死亡的現象[1]。
1.2.2 調整管理方式 以目前我國護理管理模式來看,部分護理管理流程均以相關制度為主,部分患者對護理管理的需求并沒有達到滿足,致使在院治療疾病患者時常會出現與護理人員發生糾紛的事件。針對此種情況,相關管理者需要以患者的角度作為護理管理的基礎,醫務護理人員需在日常護理管理期間采納患者對護理干預模式的需求,通過后期研究與分析將患者需求、醫學治療疾病需求等進行相結合,從而使護理管理的質量在不斷完善當中得到提高,進而在調整管理方式基礎上可提高護理滿意度。
1.2.3 培養醫務護理人員專業素養及能力 醫務護理人員作為分級護理管理中最為重要的角色之一,專業素養以及管理能力、實際護理工作能力等方面均需要進行相關培訓。相關管理者可將重癥監護室醫務人員進行整體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既要符合分級護理管理的相關標準,又要將服務患者作為培訓的核心,為使重癥科室中的護理人員對分級護理管理模式產生新的認知,在培訓期間相關管理者可借助多媒體視頻播放功能向參加培訓的人員展示日常護理管理的動畫,從而使醫務護理人員既能便于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點,又能增加護理人員的實踐動手能力[2]。在培訓結束后,相關管理者需要對重癥科室中護理人員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結果將醫務護理人員分配到合理的崗位,從而使護理干預模式在服務患者期間可產生醫學治療疾病預期理想效果。
1.3 觀察指標
在本次實驗中我院將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病情好轉情況、護理滿意度等作為觀察指標,護理滿意度方面按照醫學相關標準分為三個等級,其中滿意則代表兩組患者對護理干預模式存在擁護的態度,并且部分護理流程均可滿足于臨床患者的需求;一般則代表護理干預模式存在著部分問題,以患者角度或醫學護理角度等需求來看均未達到預期理想效果;不滿意將代表兩組患者對護理干預模式各項流程、護理措施等均產生較差的印象,并且在護理期間部分患者因護理干預措施不符合標準的情況產生并發癥現象。
2.1 兩組重癥患者護理管理效果比較
兩組重癥患者通過護理管理干預后病情癥狀等方面均得到有效好轉,分級護理管理組患者在此次實驗中共有48例患者臨床表現為病情好轉現象,剩余2例患者未能在護理管理下達到醫學治療疾病預期理想效果。常規護理管理干預組30例患者通過護理干預后病情均有所好轉,但由于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較多,致使20例患者在護理期間發生病情加重的現象。為此,我院將以醫學治療疾病相關標準作為基礎將兩組患者護理管理效果對比差異視為(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重癥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重癥患者在護理管理期間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現象,分級護理管理組患者產生感染人數、壓瘡人數各為1例,護理管理患者期間并未發生神經功能損傷的情況,由此分級護理管理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常規護理管理組患者感染人數為3例,在護理管理期間產生壓瘡并發癥現象人數為2例,護理管理過程中存在4例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由此常規護理管理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按照醫學對比標準可將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視為(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重癥監護室中分級護理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國各大醫院中頻繁被使用,但由于部分管理者未能領會分級護理管理模式真正的意義所在,致使在護理管理期間產生眾多問題,同樣也使護理患者的難度隨之增加。重癥患者因疾病所產生的危險性較大,如果護理管理模式未能在干預患者中發揮其最大效用,那么后期患者因護理管理流程較差而產生不良現象的概率也會由此增加,以常規護理管理模式來看,雖然部分護理流程可緩解患者因疾病所產生的痛苦,但并沒有完全滿足于患者需求以及醫學治療疾病的需求。綜合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分級護理管理模式可增加患者恢復健康的希望,并且多數患者對分級護理管理模式產生較高的擁護聲。在護理管理期間,相關責任人需要根據醫務人員自身素養以及工作能力等作為觀察目標,只有將醫務護理人員投入到適宜的崗位之中才會使分級護理管理模式發揮其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孔德娣.分級護理管理模式對重癥監護病房重癥肝病患者的護理質量改善效果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0(17):105-106.
[2] 李瑞琳.分級護理管理對ICU重癥患者護理效果探究[J].健康之路,2018(9):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