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科學似乎離幼兒的生活很遙遠,但其實無時無刻不在他們身邊。幼兒階段的科學活動該如何開展呢?作品《這樣看,那樣看》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作品用生動、有趣的圖片呈現了生活中常見但又容易被忽視的現象,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身邊常見的事物,從而發現觀察視角的變化帶來的有趣結果。其實,幼兒科學活動的魅力就在于激發他們對環境和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及敢于探索、勤于總結的科學素養。借助該作品,我們組織了大班科學活動“我是小神探”,引導幼兒從關注身邊的生活開始,發現科學的奇妙與魅力。
活動目標
1. 愿意參加探案游戲,發現“同樣的物品透過不同材料去看,樣子有所不同”這一科學現象。
2. 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衣服或蛋糕等物品的前后變化并清楚地描述出來。
3. 能積極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有使用鏡子、凹透鏡、凸透鏡等觀察工具的經驗;知道取放材料的規則,如輕拿輕放、從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等。
2.有兩兩合作實驗的經驗,知道基本的協作、配合方法。
物質準備:
1.電子課件:黑貓警長圖片、蛋糕店失竊的現場照片、5只小熊照片;作品《這樣看,那樣看》電子版;電話鈴聲、報案人錄音的音頻文件。
注:5只小熊分別為: 1號小熊穿白色長袖上衣;2號小熊穿黑色短袖上衣;3號小熊穿白色且印有“數字5”的短袖上衣;4號小熊穿紫色短袖上衣;5號小熊穿印有數字“2”的白色短袖上衣。
2.教具:大塊黃色玻璃,大塊鏡子,小塊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各1面,白色短袖衣服實物2件(分別印有數字“2”和“5”),白色蛋糕模型。
3.學具:插袋、小塊黃色玻璃人手1份;平面鏡、3號和5號小熊圖片2人一份;凸透鏡、凹透鏡、彩色玻璃、透明玻璃、白色蛋糕模型2人一份。若顧慮安全問題,可用亞克力等其他透明材料代替玻璃。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播放課件,出示黑貓警長,并提問。
師:今天張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秘人物,一起看看他是誰。
師:你們知道黑貓警長是干什么的嗎?原來,黑貓警長是專門抓壞人的。
2.教師借助音頻和圖片講述案情。
師:這天,黑貓警長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工作,突然,電話鈴聲響起了。
教師播放課件:蛋糕店發生了物品丟失案件,有一款漂亮又美味的蛋糕不見了,小偷在慌忙之中還弄壞了蛋糕店的展示櫥窗。蛋糕店老板請求黑貓警長來幫忙。
師:報警的人說發生了什么事?我們跟著黑貓警長一起去現場看看吧。
二、借助“破案”過程嘗試不同的觀察方式
1. 教師提供“破案”線索,引導幼兒分析并實驗推理。
師:經過黑貓警長的初步排查,嫌疑人被鎖定為 5 只小熊(課件出示 5 只小熊圖片),另外,黑貓警長還得到了幾條線索。現在我來一條一條地說出這些線索,你們來試試能不能破案。
線索1:“偷”蛋糕的人上身穿著短袖衣服。
給出線索后,教師適當停頓,為幼兒留出觀察和分析的時間。
師:根據這條線索,你有什么新發現?為什么排除1號小熊?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我們通過“直接觀察”的方法,很快就排除掉了1號小熊,因為它穿的是長袖。小朋友們的觀察能力可真棒!
線索2:透過商店的黃色玻璃看,“偷”蛋糕的人衣服是黃色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反應給出適當的引導。
師:咦?找一找,他們穿黃色衣服了嗎?既然都沒有穿,那為什么看到的小偷是穿黃色衣服的?“透過黃色玻璃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師小結:原來,這次我們不能再用“直接觀察”的方法,而是要隔著一塊黃色的玻璃看過去,才能找到這個人。
師:黑貓警長幫我們找到了這塊黃色的玻璃,誰愿意來試一試?
教師請2~3名幼兒一起上前觀察驗證,并告訴大家自己的發現。
師: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可以排除2號、4號小熊呢?
師:你們也想試一試嗎?黑貓警長也為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塊黃色玻璃,在椅背后的插袋中,想請你們親自驗證一下白色衣服會不會變成黃色。請小朋友們在取放材料時注意安全哦。
師:為什么我們之前通過“直接觀察”的方法沒有發現呢?
師小結:原來和直接觀察不同,透過彩色玻璃再看東西,看到的顏色會不一樣。
線索3:從鏡子里看,“偷”蛋糕的人衣服上有數字“2”。
師:聽完這個線索,你覺得偷蛋糕的人可能是誰?為什么?
教師請幼兒大膽猜測,并說出理由。
師:真的會是他嗎?我們怎么才能知道呢?
師:黑貓警長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平面鏡,請小朋友們兩兩合作,通過實驗的方法來驗證一下,把你從鏡子中觀察到數字的樣子畫在空白紙上哦,等會來和大家分享你的發現。記得要仔細看,看清楚鏡子里數字的樣子,再把它記錄下來。
師:你們有什么新發現?哪個小組愿意來分享?(請1~2組幼兒上前分享實驗結果)
師:你們的實驗結果都和他們的一樣嗎?
若幼兒存在疑慮,教師可推出大塊平面鏡,取出兩件衣服,邀請兩名小助手,再次集體實驗、觀察、驗證。
師小結:原來,和直接觀察不同,透過平面鏡觀察數字,數字的方向是反的。
2. 確定最終作案人,了解“作案”緣由。
師:現在你們能推斷出誰是真正偷蛋糕的那個人嗎?
師:小朋友們的觀察能力非常棒!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和黑貓警長一起成功破案了!我們一起來采訪一下3號小熊,他為什么要做這樣不對的事情呢?
師:原來小熊的好朋友維尼要過生日了,他想送給維尼一塊特別漂亮美味的蛋糕,可是小熊沒有工作、沒有錢,糊涂之下就做出了這件錯事。如果你是蛋糕店的老板,會原諒他嗎?為什么?
師:他還把蛋糕店的櫥窗弄壞了,怎么辦?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說明】破案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引導幼兒朝著“正確的方向”去想,可以留出時間來供幼兒自己討論、推理、質疑、驗證等。如果幼兒的猜測不合理,教師也可以提出質疑,挑戰幼兒的判斷結果,讓幼兒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測。教師可適時提醒幼兒用事實證據做出判斷。幼兒實驗操作前,教師要講解清楚合作實驗的方法與規則,再次提醒幼兒要仔細觀察,強調推理和實驗過程要嚴謹、科學。最后教師引導幼兒對小熊的不良行為展開討論,意在幫幼兒建立正確的道德觀,知道做什么樣的事是不對的、違法的,需要承擔責任。
三、通過對比實驗幫助小熊選擇最合適的材料,重新制作櫥窗
1.教師出示平面鏡,引導幼兒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制作櫥窗。
師:小熊最先找來了這個材料,你們認識嗎?平面鏡能用來制作櫥窗嗎?為什么?
小結:原來,平面鏡不透明,只能照出鏡子前面的東西,而不能將鏡子后面的東西呈現出來,所以不能用它制作櫥窗。需要重新尋找透明的材料。
【說明】教師先請幼兒自主判斷平面鏡是否可以用來制作櫥窗,并講述自己的理由。必要時可拿出蛋糕放在平面鏡后面,讓幼兒從“眼見為實”中總結經驗。
2.教師出示凹透鏡、凸透鏡、彩色玻璃和透明玻璃,讓幼兒思考哪種材料最適合做櫥窗并逐一嘗試。
師:小熊又找來了這些透明的材料,你認識嗎?
師:這些材料可以用來制作櫥窗嗎?都能把蛋糕最真實的樣子呈現出來嗎?
師:小熊找來了許多材料,想請小朋友們試一試,看看哪種材料更適合做展示櫥窗。請你們兩兩合作試一試,等會來向大家分享你們的發現。
師:通過實驗,你判斷出哪種材料更適合做櫥窗呢?為什么?誰愿意來分享你們的發現?
小結:原來,透過不同的材料,我們看到的物品的樣子是不同的。
師:小熊很感謝小朋友們,幫助他找到了制作櫥窗最合適的材料,他要去制作櫥窗啦,我們一起和小熊說再見。
【說明】教師引導幼兒分別認識四種材料,并用幼兒的話語描述四種材料的特點,如:從側面看,凹下去的叫凹透鏡;凸出來的叫凸透鏡;平平的、沒有顏色的是透明玻璃,平平的、有顏色的叫彩色玻璃。在幼兒實驗環節,若時間允許,可以提出觀察并記錄的要求,為幼兒提供記錄單,請幼兒把透過不同材料看到的蛋糕樣子畫出來,以便在集體討論時更清晰地呈現。
四、集體閱讀作品《這樣看,那樣看》,發現生活中的有趣現象
師:今天,我們完成了幫助黑貓警長斷案、幫助小熊尋找適合制作櫥窗的材料的任務,還發現了原來通過不同的材料,我們看到的物體是不一樣的。
師:我這里還有一些圖,也是從不同角度看物品,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結果哦,大家一起看一看。
師:原來,我們可以有很多種“看”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能看到物品更多的奇妙。小朋友們也可以去生活中找一找這些有趣的現象,用你們閃亮的眼睛去發現更奇妙的世界。記得來和我們分享你的發現哦!
活動延伸
科學區:提供更多的觀察材料(平面鏡、凹透鏡、凸透鏡、彩色玻璃紙、透明玻璃紙等)、觀察物品(幾何體、錫紙、樹葉等)、記錄單等,供幼兒自由探索、如實記錄,并與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新發現。
親子活動:將該活動分享給家長,鼓勵家長在生活中與孩子一起用不一樣的眼光發現身邊更多的科學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