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璇
語文是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要學習的基礎科目,對他們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小學生的日常人際交往、閱讀各種優秀的文學作品、使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需要良好的語文能力素養作為支柱。但從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可以看出,一些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存在問題,有的態度不夠端正,有的缺少必要的寫作技巧或寫作邏輯,還有的兼而有之。而生活化教學是解決此類問題比較合適的途徑。基于此,本文將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現存問題及相應的對策兩個主要角度出發加以討論,供大家參考。
如果一個作者的文學創作體現著能夠打動他人的真情實感,那么這種情感以及承載著這種情感的文字必然來自生活。這也是為什么人們說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優秀的文學作品也屬于藝術。當然,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并不能將學生馬上培養為文學大師,要求他們的作文像藝術品一樣。但是,寫作教學的本質不能出現偏差,必須指向生活,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抒發生活感想,而不是“無病呻吟” o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認真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基于生活視角加以創新改造。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存問題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對生活視角有所忽視。學生寫作材料的來源,或者說日常生活與學習對寫作素材的積累,都達不到寫作時所需要的程度。因此,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只能“湊字數”,或者編造一些自己并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強行抒發根本沒有產生過的感受。我們要注意的是,出現這種情況并不能完全歸因于小學生缺少社會生活經驗,以為隨著他們年齡的成長自然會有更加充足的寫作素材可供利用,因為小學生缺少的并不是表達的愿望,生活在他們眼中是非常新鮮且充滿變化的他們真正缺少的是教師的引導。
這種教師引導上的缺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如上文所說,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去注意積累生活素材。學生生活中遇到過的一些有趣的、能夠引發某種感悟的事情,都在不知不覺中被遺忘了,舊的記憶被新的所覆蓋。積累永遠就是那些,并沒有增多。其二,即使是學生現在仍然能夠想起,可以作為文字和情感素材的生活體驗,也因為教師的忽視而沒有浮現在學生的腦海中,或者說沒有讓學生意識到這是他們寫作時可以利用起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在語文寫作中出現難以解決的難題就成了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基于生活視角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對策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以上論述可知,為了解決目前小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就要充分結合現實生活。而在學生于作文中展現生活之前,先要讓學生觀察生活。這是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得到更多感悟,進而展開有效生活素材積累的基礎所在。我們可以發現,小學生雖然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總是能夠在生活中發現讓自己感興趣的新鮮事物,但并不代表他們會進行有實際意義的觀察。很多時候學生只會淺嘗輒止,而不是在初步接觸的基礎上再去進行更加全面的觀察與探索。這樣獲得的素材也會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次。
為此,教師應該與學生約定一種做法:學生每天遇到能夠給自己帶來某些特殊感受的人或事要記錄下來,不需要太過詳細,只要保證自己今后再次見到的時候能想起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即可。然后教師定期組織分享活動,指導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記錄展開交流,聽一聽其他人是怎樣看待這些人和事的,與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有何不同,從而加深對這些人和事的印象;同時,在教師的總結指導下掌握更多有效的觀察方法,不斷增強自己的觀察意識與觀察能力。這樣就為學生積累越來越多的生活素材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2.及時總結生活素材
上文提到,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還不完全,對于一些印象不深的事情很容易遺忘。雖然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分享活動來加深學生印象,但不可能每次分享的時候都從最初的素材開始重新總結一遍,師生的時間精力也不允許這樣做。而另一方面,所有這些素材都有其價值,不能白白浪費。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師應帶領學生及時對生活素材加以總結。各種能夠幫助師生完成這種總結的方法或者技術都應該利用起來,最終的總結成果要能夠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隨時可以幫助學生在寫作時激活情感和思維。
例如,在秋季的時候學生可以在日常觀察中記錄周圍景色的變化,比如,葉子漸漸變黃,然后從樹上落了下來。教師在發現學生正在進行這種記錄的時候,要認識到這種記錄的價值,這意味著學生對于季節的變化產生了某種感觸,因此他們才有興趣去進行這種記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拍攝操場的景色,或者指導學生通過繪畫來代替簡單的文字記錄,隨后同樣拍下照片留存下來。等秋季過去之后,將所有這些資源集結起來制作成視頻。當進行教材中“即景”的寫作練習時,教師就可以播放視頻,引發學生的回憶和情感。
3.激發學生生活情感
這里所說的激發情感,指的是明確的情感。在上一個例子中,提到學生對于秋季景色的變化產生了某種感觸,一般情況下,這種感觸是比較傷感的。這既與學生從各種渠道接受過的情感信息有關,也來自人類對于季節變換的某種本能反應。但是,小學生很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是感覺莫名其妙振奮不起來。幫助學生明確心中情感,能夠讓學生將情感和生活素材建立起更加清晰的聯系,不僅能夠讓學生使用生活素材的時候更為靈活有效,而且對于增進學生的閱讀理解,使得學生更好地應用閱讀收獲也有很大幫助。
例如,在進行“我想對您說”的寫作練習時,要求學生向長輩吐露自己內心的想法,他們的作文中必須帶有真情實感。這就非常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內心的感情。因為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對于長輩的情感經常是比較復雜或模糊的。比如他們都知道父母愛自己,而自己也愛父母,但又時常會與父母產生沖突,會與父母賭氣。那么這種情感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我”最想對父母說的又是什么呢?這兩個問題是必須去解決的。師生要把之前的生活素材積累充分利用起來,回憶自己與父母的情感基調或者主流究竟是什么樣的。
4.鼓勵學生抒發生活感受
小學生寫作遇到的另一個難點在于是否愿意或敢于抒發生活感受。他們在生活中與他人發生的沖突以及在這種沖突中出現的想法,一般不愿意表現在作文里。但所有人的成長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感受過快樂而沒有挫折和失敗。有的時候,正是這些挫折和失敗才讓我們積累了經驗教訓,能夠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讓今后的自己不再遇到相同的困擾。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不要逃避,只要能夠把握好寫作的邏輯,做好文字的組織,就不用擔心因為抒發真實生活感受而被別人誤解。
例如,在進行“那一刻,我長大了”的寫作練習時,有些學生想起來的可能就不是什么快樂的回憶,而是遇到了某些不太好的事情,或者遭遇并解決了某些困難之后,才驟然出現了一個突然的成長,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把這些事情和自己當時的感受表達出來,不要刻意回避,用一些“不痛不癢”的事情來敷衍。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或者一開始不要對學生有太高的要求,在學生完成寫作后的批改中再向學生提出建議,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組織文字和表達心情,讓“長大了”這件事情能夠體現出更多的正能量。
總的來說,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必須將生活作為出發點,不能只是簡單的“文字游戲”,不要去追求華麗的辭藻。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所掌握的知識再加上他們真實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已經足以幫助他們完成一篇優秀的作文。
編輯/劉婷美術設計/甄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