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紅敏
摘要:目的:研究梅花針叩刺聯合面部肌肉訓練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頑固性面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針刺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梅花針叩刺聯合面部肌肉訓練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FDI評分、Portmann評分、Stennert評分以及SFGS評分。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FDIP評分高于對照組,FDI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Portmann、SFG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Stennert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梅花針叩刺聯合面部肌肉訓練治療頑固性面癱效果顯著,可促進患者面部功能較快恢復,提高面部治療的整體有效性,減輕患者焦慮情緒以及心理負擔。
關鍵詞:梅花針叩刺;面部運動;針刺;頑固性面癱
頑固性面癱又稱為難治療性面癱,主要是因為周圍性面癱沒有治療痊愈,在早期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或面部神經遭到損傷且創傷較大造成的[1]。這類疾病的治療痊愈度一般比較小,成功率較低,難度系數相對來說又比較的高,而且會在治療后伴有喪失面部功能、面肌痙攣以及癱瘓肌攣縮等后遺癥。雖然這種疾病的產生于患者而言無生命安全影響,病危程度不高,但會影響患者面部完美性,對生活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使患者產生很大的心理陰影,隨之而來的就是產生焦慮[2~3]。本研究旨在研究梅花針叩刺聯合面部肌肉訓練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頑固性面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男10例,女8例;觀察組男11例,女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對比。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已確診該病癥者;病程在7 d期間;依照自愿性原則并簽署相關同意書者。排除標準:溝通困難者;有精神疾病患者;不配合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針刺治療,取穴:下關、頰車、地倉、牽正、迎香、承漿、夾承漿,常規消毒各個穴位及周圍皮膚[4]。
觀察組在常規針刺治療上給予梅花針叩刺聯合面部肌肉訓練,所取穴位與對照組一樣;對其進行消毒后,實施者右手持有梅花針,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充分利用手腕部的力量將針尖叩刺在皮膚上;隨之立刻彈起,進行有節律的叩刺,約70次/min。叩打的強度以患者的病情狀況、體質情況以及部位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手法,以皮膚潮紅或微量點狀滲血為度。在梅花針叩刺的過程中,進行面部肌肉的訓練,讓患者做出皺眉、抬眉、微笑等動作,約18次/min。
兩組均治療4周,治療期間禁止吸煙喝酒,預防外傷、化學刺激以及紫外線照射等。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FDI評分、Portmann評分、Stennert評分以及SFGS評分。
(1)療效判定:痊愈,所有癥狀消失,面部功能正常;顯效,靜態下看起來很正常,做表情時產生略顯僵硬,眼瞼閉合有輕微不對稱,做鼓腮動作口角存有下垂偏斜;有效,做相關的面部表情或者動作時會出現一些輕微的功能不全,做面部表情時有中度功能異常,但雙側無損害性不對稱,有不嚴重的連帶運動,額紋不對稱明顯,眼瞼部分閉合不全,且明顯不對稱,口角有稍許偏斜;無效,側面部仍存在重度功能異常,面部靜止時不對稱,治療前后的癥狀、體征之改善[5]。
(2)運用FDI評定表對FDIP(面部殘疾軀體功能指數)和FDIS(社會生活功能)進行分析,FDIP評分越高越好,FDIS評分越高社會功能越低。
(3)以Portmann、Stennert、SFGS等表格患者面部運動情況、面癱后遺癥以及面神經功能綜合分析。其中,Portmann評分越高,面部運動情況越好;Stennert評分越高,面癱后遺癥程度越嚴重;Sunnybrook評分越低,面神經功能越嚴重。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面部FDI比較
治療前,兩組FDIP、與FDI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DIP評分明顯升高,FDIS評分明顯降低,且觀察組FDIP評分高于對照組,FDI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Portmann評分、Stennert評分以及SFG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Portmann評分、Stennert評分以及SFG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ortmann評分、SFGS評分顯著升高,Stennert評分顯著降低,且觀察組Portmann評分、SFG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Stennert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5。
3討論
中醫學稱頑固性面癱為“吊懸風”,多因面部神經穴位產生的炎癥導致面部癱瘓,其發病率相對于別的病癥而言較高,主要表現為嘴部歪斜、眼瞼閉合不全等癥狀[6~7]。多數因疲勞或寒氣影響使機體經絡失去養分、氣血不暢,最終導致機體部位各項功能喪失其本身的性能。梅花針叩刺可對面部血管及神經產生良性刺激,增強面神經興奮性及肌纖維收縮力,調節神經、體液代謝,改善面部循環,增強組織代謝,恢復神經細胞活力,具有通經絡、疏氣血之功效。同時配合面部肌肉訓練,防止肌肉萎縮,加強肌肉靈活性,促進面部肌肉功能恢復。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FDIP評分、Portmann評分、SFG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FDIS評分、Stennert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頑固性面癱患者應用將梅花針叩刺聯合面部肌肉訓練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梅花針叩刺聯合面部肌肉訓練治療頑固性面癱效果顯著,可促進患者面部功能較快恢復,提高面部治療的整體有效性,減輕患者焦慮情緒以及心理負擔。
參考文獻
[1]丁常宇.針灸聯合面部運動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6):127-118.
[2]范娥,魏清琳,姚小強,等.梅花針配合溫和灸治療頑固性面癱臨床研究[C]. //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6:79-81.
[3]顧云俊.綜合療法治療頑固性周圍性面癱23例[J].醫藥前沿,2016,6(22):180-181.
[4]黃加尚,詹彥.面癱后面部聯帶運動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8,46(10):622-624.
[5]李盈瑩,方瑋,曾少文.梅花針叩刺閃罐盒灸治療頑固性面癱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18(33):3707-3710,3748.
[6]夏俊,錢虹伃,奚向東,等.分期針灸結合面部運動在貝爾面癱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大醫生,2021,6(7):99-102.
[7]王潔.運用穴位—面部肌肉運動點推拿治療周圍性面癱恢復期的臨床觀察[D]. 黑龍江: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