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
在高考作文素材運用中,同質素材往往能成為一支“輕騎兵”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運用同質素材時,需要我們善于根據材料的要求,圍繞文章的中心,將平時積累起來的人物素材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把不同人物身上的相同點挖掘出來,論證同一個中心,這能讓素材疊加更具有說服力。這就像一個炸彈本身就有威力,如果把幾個炸彈捆綁在一起,構成集束炸彈,威力會更大,同質疊加后的寫作素材會變得更加具有感染力。
【技法點撥】
同質素材運用有三種方法:
1. 排比概述法,即運用排比句的形式,概述一組同類性質的材料作為論據。這種方式既能增強事實論據的論證力度,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加強說服力。比如2021 年全國新高考卷滿分作文《強弱之道,存乎于心》:
著名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世上唯有‘變化才是永恒的。”人的能力、思想、素養等又何嘗不是始終變化的?
曾經名震四方的后唐皇帝李存勖,因驕傲自大沉迷于伶人飄飄欲仙的樂曲中,最終倉皇出逃淪落如喪家之犬;曾經力可扛鼎的西楚霸王項羽因恃強逞能,迷信武力,最終至垓下被圍留下烏江自刎的遺恨;曾經橫掃歐洲大陸的法國拿破侖,因不可一世,盲目自信,最終兵敗滑鐵盧郁郁而終……他們驕傲自大,恃強逞能,則強可轉弱,這樣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文段首先提出論點,然后圍繞“強弱轉化”的主題,用三個排比句論述了古今歷史名人“由強轉弱”的例子,并分析出其原因——他們驕傲自大,恃強逞能,則強可轉弱。文章材料豐富,視野開闊,整段基本上使用排比,真可謂文采飛揚!
2. 點面結合法,較為詳細地敘述重點論據,概括地敘述一般論據,做到詳略有致,點面結合。這種方法就是通常所說的以一例為主,余例為輔,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寫法。此法適用于考試時見到話題或題目后,一時想不到那么多可用的事例,這時,可從想到的那些與論點切近或一致的有限的事例論據中,選擇自己認為較典型、把握較全面的事例論據稍作詳細敘述,與之相關的其他事例論據則可簡筆帶過。比如2021 年全國新高考卷滿分作文《體育之效》:
體育之效,更在于它是一種重要的精神源泉。
偉人毛澤東曾17 次橫游長江,身體素質令人驚嘆。他十分注意把體育活動作為鍛煉堅強意志的手段。1936 年,毛澤東接受美國記者斯諾采訪,就有“雨浴”“風浴”“日光浴”之說。正是通過這些吃苦的“體育項目”的千錘百煉,毛澤東為在以后的戰爭環境中戰勝無數艱難險阻,為一生從事艱苦繁重的革命工作打下了堅實的體魄基礎。鐘南山認為,體育運動能培養人的三種精神——競爭精神、團隊精神和效率精神,也是很有見地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體育更是健康、向上、積極的力量,一枚金牌帶來的國旗升起、國歌奏響時那種文化的穿透力、感染力、凝聚力更是其他活動無法比擬的。
此文中為了闡述“體育之效,更在于它是一種重要的精神源泉”的論點,作者選用了三個事例,先較為詳細地敘述毛澤東堅持體育鍛煉的事例,再略舉鐘南山、奧林匹克精神的事例,有詳有略,詳略互補,讓文章更富有說服力。
3. 多重組合法,用一個事例、一則材料進行論證顯得單薄、片面,若干材料組合運用就能產生合力,使文章內容充實,有說服力。運用同類事例并列組合,層層堆疊,逐步深入。比如2021 年全國新高考Ⅱ卷《涵養良好心態,行走自在人生》:
賈平凹發現了樹的生長密碼之后豁然開朗,他也領悟了心靈的成長密碼,“從那以后,每每當我為勝利得意的時候,一面對著這桌面,我就冷靜了;每每當我挫敗愁悶的時候,一面對著這桌面,我就激動了。我自我感覺,我是一天天豁達、成熟、堅強起來,我熱愛起我的生命了,熱愛起我的工作了,以全部心血、全部精力而完成著一個我。” 涵養良好的心態,才能行走得自由坦蕩,最終完成人格的升華!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有諸多美德,水帶來諸多啟迪,看那河流也是一道線,彎彎曲曲,很少走直線,它遇到阻礙不悲觀失望,不停滯不前,把走彎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種形式,它沿著河道不偏不倚,積蓄能量,或迂回停滯或穩健前行,最終緩緩抵達那遙遠的大海。
明代哲學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一生命運多舛,飽受屈辱、打擊、誹謗,卻用一顆平和的心來面對,在被貶貴州的路上,逃過刺客追殺后王陽明又在舟山遭遇臺風,差點命喪海上。他卻寫下了豪邁的詩句——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無論順境或逆境,都如空中浮云;三萬里海上泛舟,猶如駕著錫杖乘著風,從高山之巔疾馳而下一樣痛快,這就是這一位人生修行者豁達的情懷。
一篇議論文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論據的選擇和論據的分析。此文運用多重組合法,圍繞“涵養良好心態,行走自在人生”的主要觀點,分別列舉了賈平凹、老子、王陽明等事例材料,而且對論據都進行了深入剖析,既充實了文章的內容,又增強了論證的力量。三則材料之間構成了非常嚴謹的層次,其中三個人身上的共同之處:面對人生的順境或困境,都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體現了考生高人一等的材料駕馭能力和文章布局能力,令人贊嘆。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這種技法,應特別注意:
1. 宜緊扣中心選材,不可繁雜堆砌。如果相關不相關的材料,隨意拈來,雖然很多,卻不能明確集中地為中心服務,也就弄巧成拙了。
2. 宜選點突破,不可面面俱到。因為一下子擺出較多論據,就容易出現冗長的毛病,怎么避免?這就需要我們提煉、剪裁素材,選點突破,而不是面面俱到,全面引述。
3. 宜有序展開,不可隨意鋪陳。這么多素材疊加使用,陳述時自然要按一定順序,不可隨意,否則也會因多而亂。
【佳作示范】
鐵肩挑重擔,吾輩尚自強
一考生
1917 年,毛主席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論及“體育之效”直指“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同時,此文還進一步闡釋了身體強弱的變化規律: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
所以“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我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個人身體如此,國家的強弱難道不也是這樣嗎?在新時代,吾輩更要肩挑重擔,奮發自強。
毛主席一生熱愛登山、遠足和游泳,重視體育運動,并將自身體魄的鍛煉上升為人格意志的完善與磨礪,一生堅持冷水浴。袁隆平院士喜歡游泳、排球、廣播操等,年輕時甚至在不少游泳比賽中奪冠,身強體健。鐘南山院士從小就喜歡運動,如足球、籃球、跑步等,耄耋之年的他肌肉緊實,完全吊打一眾年輕小伙。從他們身上,能看到體育鍛煉帶給人的深深影響。作為青年的我們更應拒絕“躺平”!我們還應看到,不僅是個人,于國家而言亦是如此,都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中。
強弱并非永恒不變,而可相互轉化。萬事萬物都在不斷運動變化中,蘇軾在《赤壁賦》中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如此看來,一切皆變,唯變化不變。秦王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卻也“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一代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后也湮沒在歷史的煙云中……回望百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偉大成就。從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真正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百年櫛風沐雨,朝乾夕惕,而今春華秋實,碩果累累,我們由弱到強,歷經苦難,百煉成鋼。
強者濫用其強,終可為弱。曾經的康乾盛世榮極一時,自恃其強,沉迷于“天朝上國”的美夢,蒙蔽了進步的雙眼,終被鴉片戰爭的炮響轟開了國門,走向滅亡。揆諸當下,美國恃強凌弱,不斷挑起國際紛爭。不負責任撤軍而使阿富汗民眾承受災難,通過拙劣把戲制造謠言抹黑中國,火上澆油致使巴以沖突難平……美國的濫用其強,也會轉為至弱。
相反,弱者不必自悲,堅定自強、砥礪修為,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每個人都恰逢其時,肩負使命。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身為新時代的青年,更要鐵肩挑重擔,吾輩尚自強!那時,妍森必將果滿華夏也!
名師點評:
文章論點鮮明,圍繞“鐵肩挑重擔,吾輩尚自強”的中心論點,思路按照“引——議——聯——結”的順序展開,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讓論述層層深入,富有說服力。在論述中,在材料的使用過程中,本文運用了排比概述法和多重組合法,列舉了毛澤東、鐘南山、秦王、曹操等古今典型素材,既充實了文章的內容,又增強了論證的力度。
(443200 湖北省枝江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