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祥
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其新課引入藝術堪比寫作:“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毙抡n的引入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雖然在一節課中所占時間僅有短短幾分鐘,但它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起點。生動形象、立意巧妙的新課引入能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自覺主動地步入智力振奮狀態。同時,巧妙的新課引入也是展示教師教學藝術的手段,更是教師對教學過程整體把握、精心安排的集中體現,凝聚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而新課引入又是教學樂章的前奏,是一堂課的啟動點,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币虼耍Y合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研究探討新課標下數學新課的引入至關重要。
一、關注知識技能,以知識遷移引入新課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指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的所有內容簡約成一條原理的話,我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了這一點后,再進行相應的教學。”數學知識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發展和延伸。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新知識與已有認知結構中的舊知識建立聯系的過程。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新課引入應該關注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根據認知心理學的同化理論,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當作連接新、舊知識的紐帶和橋梁。
如“百分數應用題”一課,可以先讓學生復習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及分數應用題,再出示應用題:現有一桶水,倒出2/5 的水后,水桶里剛好還有10 升的水,問:這桶水一共有多少升?解決完這道題之后再將原題中的2/5 改為40% 讓學生計算,奇妙地在百分數與分數之間架起橋梁。如此引入,讓學生對舊知識予以鞏固,對新知識予以充分的理解,引導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知識系統中去,建構知識網絡,不斷擴大、加深和完善認知結構。
二、關注生活經驗,以熟悉場景引入新課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當學生學習的材料來自于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加高漲。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新課引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新課,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中開始數學學習,體驗和理解數學。
如“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可以這樣引入:“兩兄弟一起做相框,各做了一個不同形狀的長方形相框。哥哥做的相框長6 分米,寬2分米,弟弟做的相框長4 分米,寬3 分米。他們一起來到玻璃店,為相框安玻璃,在付錢時,老板卻讓他們付同樣的錢,這合理嗎?為什么?”如此引入,有效實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中開始數學學習,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關注情感態度,以愉悅氛圍引入新課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認知的參與,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激發起學生良好情感體驗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稑藴省凡粌H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而且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和良好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新課引入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努力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開課氛圍,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開始數學學習。
如“5 的認識”一課,可以通過手指游戲引入:同學們,請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揮揮左手,搖搖腦袋(師生一起做)。好的,很不錯,接下來,請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手做、用腦想,比一比,誰最棒。我伸出3 個手指,你伸幾個組成4?(學生伸出1 個手指。)我拍一下手,你拍幾下組成3?(學生拍兩下手。)我左手伸1 個手指,右手伸2 個手指,你能說出一句話嗎?(學生自由回答。)真棒,我伸出4 個手指,你伸出幾個就會比4 ???(學生伸出不同的個數。)那么現在請大家伸出左手4 個手指,再伸出一個,一共有幾個?(學生回答5 個。)如此引入,用學生熟知的手展開教學,用律動式的“摸耳、眨眼、揮手、搖腦袋”,既溫習數字5 之前的相關知識,又使學生置身輕松、自由、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的體驗是愉悅的,學習的興趣是高漲的。
四、關注思想方法,以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標準》指出:“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已不再是簡單的“接受數學知識”為核心,也應該獲得一些必要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因此,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新課引入應該關注數學思想方法,以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由淺入深、階梯式逐步逼近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
如“三角形的面積”引入,可以通過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利用多媒體演示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的轉化過程,引導學生利用轉化思維的方式來研究解決三角形的面積問題。如此引入,注重在數學思想、方法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等方面為學生搭橋鋪路,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準備的狀態下開始學習。
五、關注活動經驗,以操作實驗引入新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手與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聯系起著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腦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手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具和鏡子?!薄稑藴省分赋觯瑪祵W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是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積累的。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新課引入應該關注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以操作實驗引入新課,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中積累活動經驗,同時培養探索意識。
如“認識數學中的角”的引入,可以通過信封里面裝著的長方形、正方形、五邊形、平行四邊形和圓形,讓學生摸出其中藏著的圓形,通過學生的“摸圓游戲”,引導學生體會出圓形沒有角,自然進入到“角的特征”的學習。再如“圓錐體積”的教學,可以設計讓學生用空塑料殼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裝沙子的實驗,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新知。如此引入,能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呈現出積極的學習狀態,而且對于“親手”獲得的新知識印象深刻。
六、關注個體差異,以開放問題引入新課
《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币虼?,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新課引入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力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發展需要的問題,為學生創設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使每一個學生經過新課引入都各有所獲,順利進入新課的學習。
如“認識圖形”的引入,通過開放問題“橄欖球是球體嗎?被咬掉一口的冰淇淋是圓柱體嗎?方形瑞士糖是正方體嗎?”引入新課,讓學生進行爭辯,隨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如此引入,簡單明了,問題開放,不同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不僅滿足了不同學生發展的不同需要,而且有利于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找準教學的起點。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好新課的引入,靈活運用各種教學媒體、教學信息和教學條件,選擇合適的引入方法,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使新課引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敲出教育的最強音。
(518104 深圳市光明區田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