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樹芳
幼兒有許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而且這種習慣在他們長大之后是難以改變的,所以在他們的幼兒時期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和教師都應該重視幼兒園階段。在繪本故事中有許多色彩鮮明、生動的圖片,加上簡單的文字表達,能牢牢地抓住幼兒們的眼球。近年來繪本故事受到了幼兒和家長的喜愛,要注意的是,在選擇繪本故事方面,家長一定要選擇適合幼兒特點的。
一、幼兒學習特點
(一)模仿性強幼兒由于智力發育不成熟,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在其思維能力還未發展成熟的情況下,缺乏分辨能力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他們平時對一些事情的做法都是從家長、老師或者是同伴身上學起的。幼兒的觀察力是很強的,在生活中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會聯想到家長或者教師在面對同樣事情的時候是怎么做的,然后進行模仿。除此以外,他們還會去模仿動畫片或者是故事書里圖片中的做法去完成某些事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教師應該為幼兒做榜樣,在選擇繪本故事、動畫片的時候也要注意選擇適合幼兒的、可以對幼兒起到正面引導作用的進行觀看。
(二)個性差異大
除了先天遺傳因素外,幼兒的生長環境是不同的,他們的思維習慣和做事方法可能會受家庭環境或者是其他環境的影響,所以幼兒之間的個性差異是比較強的。比如外向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比較愛表現,喜歡得到他人的夸獎,但是也有內向的幼兒比較喜歡獨處,平時對活動的參與度也不強,很難與其他幼兒融合。
(三)幼兒的好奇心強
幼兒的好奇心一般都比較強,對任何事物尤其是自己沒有見過的都非常感興趣,當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或者是家長可以保證孩子不受到嚴重傷害的情況下,應該鼓勵幼兒去嘗試,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因為只有當他們親自去接觸一個新鮮事物時,才能自主感受和認知。比如幼兒遇到針或者是其他尖銳物品的時候,是沒有分辨能力的,在保證幼兒不會受到傷害的情況下,家長可以讓幼兒輕輕地觸碰,鼓勵他們進行嘗試。只有當他們自己親自感受,才知道遇到尖銳物品不要進行觸摸,因為會傷害自己。之后再遇到這樣的物品的時候,幼兒就會有意識地不去觸碰。
(四)容易對家長產生依賴性
幼兒的年齡小,他們也很樂意進行嘗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教師和家長嫌麻煩或者是過于溺愛幼兒,就不愿意讓他們多去嘗試,有些是直接代替幼兒去做,有些是先做示范,然后讓幼兒一步一步跟著自己做。長此以往,幼兒就會對家長、教師產生依賴性,遇到問題或者需要完成某些事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找家長或教師替自己完成,而不是自己先進行思考。
二、借助繪本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一)繪本故事表達簡單明了
幼兒的思維還不是很成熟,他們對于許多復雜的事情還無法理解。幼兒繪本故事的語言表達都是非常簡單明了的,圖片也非常生動,這也符合幼兒的思維和表達特點,因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表達想法的時候,可能只會用簡單的字詞去表達,幼兒通過觀察繪本中的圖片和文字,很容易理解故事的內涵和自己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陪著幼兒一起看繪本故事,然后在閱讀故事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創建一個情景,引導幼兒進入到故事中,對故事進行分析和表達。這樣不僅可以拉進幼兒和家長的關系,還可以讓家長對幼兒的心理、思想更理解。通過分析和表達還可以鍛煉幼兒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二)繪本故事的表達符合
幼兒的語言特點幼兒還處于認知初步發展的階段,對任何事物都是初步了解,但是在繪本故事中一般表達的情感都比較豐富,而且人物的表情和語言都是略微夸張的,情緒表達也十分明顯,這就正好符合了幼兒的語言和表達特點,通過閱讀繪本故事的方式可以引起他們對故事發展的興趣。閱讀繪本不僅可以將幼兒更好地帶入到故事中,讓他們更容易理解故事,還可以通過文字、圖片的表達吸引幼兒,激發他們對于讀書、學習的興趣,通過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繪本故事可以創建特定語境
幼兒的好奇心都是比較強的,尤其是對于那些已經明確不讓他們去做或者是告訴他們不能去做的事情,因為他們并沒有親身體會過,可能會偷偷地去嘗試這些被家長或教師禁止做的事情。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的語言告訴他們什么事情不能做的話是很難起到作用的,但是通過繪本故事中的文字表達,還有相關的圖畫,幼兒就會知道為什么家長和教師不讓自己去做,做這些事情是危險的。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是比較缺乏實踐能力的,他們渴望感受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有些事情家長很難去滿足幼兒,卻可以通過繪本故事讓幼兒感受更多的事情,因為每一個故事都會有一個特定的情境,并且會將這個情境描述得很仔細,幼兒通過閱讀故事就可以與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同進入到這個情境,切身體會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理解不同故事的意義。
三、繪本故事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
(一)通過繪本故事可以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
繪本故事的圖畫生動形象,且語言比較適合幼兒的思維能力。通過觀察繪本故事中色彩豐富的圖片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他們通過觀察圖片不僅可以了解到很多種顏色,還可以通過繪本故事認識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和一些自然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與故事中相同物品的時候,幼兒就會自然而然地反應出這個物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比如《格林爺爺的花園》中,格林爺爺會在自己的花園中把植物修剪成各種各樣小動物的樣子,格林爺爺還會把年輕時參加戰爭的場景用植物的場景表現出來。這里不僅僅是格林爺爺的植物園,更是他的記憶。通過閱讀這個繪本故事,幼兒不僅可以了解到植物園中都有什么植物,動物都長什么樣子,還可以了解到原來大自然是很神奇的,我們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動手能力把植物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
(二)通過繪本故事可以培養
幼兒的表達能力幼兒的口語能力是后天慢慢形成的,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一方面受家庭成員、教師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們也會跟隨動畫片和繪本故事中的表達方式進行學習。但是一般父母和教師所用的語言有一些不太適用于幼兒導致幼兒無法理解,而繪本故事都是按照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編制的,幼兒閱讀和學習起來就會簡單得多。除此之外,一些有聲讀物通過比較夸張的感情表達還可以引起幼兒的共鳴,從而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所表達的內涵。比如《長大以后做什么》這個故事,情節簡單的同時又富有意蘊。繪本用易于理解、活潑流暢的語言和豐富絢麗的色彩,把孩子心中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大家眼前,讓孩子自由發揮想象力,描述出心中的理想。
(三)通過繪本故事可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進入幼兒園之后,對于幼兒來說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學會自理。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后,要學會獨立吃飯、上廁所、洗手、穿衣服等事情,幼兒園是他們開始學會獨立完成事情的開始。繪本故事通過其中簡單的文字和圖畫可以讓幼兒學習不同主題的內容,了解獨立完成事情的重要性,學會事情是怎么操作的,又需要注意什么。比如《肚子里有個火車站》的繪本故事把食物在身體內運送和消化的過程比喻成一列火車的行程,食物進入我們的腸胃后,由小精靈一節節地送上火車,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茱莉婭吃飯吃得太快了,小精靈們不能快速把食物推上小火車,造成了食物的堆積,快速掉下來的食物還砸到了許多小精靈。后來小精靈們太生氣了,于是開始罷工、抗議。小茱莉婭吃得不僅又多又快,食物還非常復雜,冰淇淋吃到肚子里來不及消化使肚子里十分寒冷,面條吃到肚子里纏繞了起來,阻礙了小火車的前行。于是茱莉婭的肚子開始疼痛,小精靈們也被凍得直哆嗦。突然肚子里的冰雪融化了,原來是茱莉婭喝了許多熱水,小精靈們相互配合,終于把肚子里的食物都送上了小火車,茱莉婭的肚子也不疼啦。這個故事用孩子聽得懂、感興趣的方式,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統,告訴他們吃飯要細嚼慢咽,不可暴飲暴食。
(四)通過繪本故事可以改掉
幼兒的不良習慣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對于一些事情沒有判斷力,有時候對家長的管教也十分不理解,但是通過一些繪本故事,幼兒就可以理解家長、教師教導的意義,改變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比如《根本就不臟嘛》通過小女孩兒的語氣描寫了為什么摸完潔白的小兔子,媽媽要讓我洗手?小兔子不臟嘛!為什么吃飯前要洗手?為什么玩水之后也要洗手?為什么媽媽總是讓我做這些無聊的事兒?通過這些故事引起孩子們的共鳴,然后書中逐漸出現了“醫院、打針、吃藥”的字眼,于是小女孩漸漸明白了洗手的重要性。《爸爸的眼鏡》講的則是孩子們應該從小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不然成了近視眼就非常不方便的故事。通過這些繪本故事,幼兒可以理解不良習慣帶來的壞處,慢慢地也會跟著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改掉不良習慣。
(五)通過繪本故事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
通過閱讀繪本故事,幼兒懂得了講禮貌,知道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人應該怎樣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要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刷牙等。幼兒可以跟著故事完成事情,以故事中的主人公做榜樣,養成良好的習慣。
結束語
綜上所述,繪本故事可以通過簡單的語言表達和簡單明了的圖畫引起幼兒的喜愛。通過繪本故事可以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糾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錯誤的做法,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自理能力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家長都要更加重視繪本故事對于幼兒的益處,正確地應用繪本故事,從小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走好成長第一步。
(251900 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