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艷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態調節劑在兒科消化系統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兒科收治的消化系統疾病患兒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研究組給予微生態調節劑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家屬治療滿意度、患兒舒適度。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家屬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消化系統疾病患兒采取微生態調節劑治療效果顯著,可明顯增強療效,提高患兒舒適度,且不良反應少,患兒家屬滿意度高。
關鍵詞:微生態調節劑;兒科;消化系統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為兒科常見病。常見的有炎癥性腸病、十二指腸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性潰瘍以及兒童腹瀉等,嚴重威脅患兒生長發育及身體健康,給患兒家屬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1]。正常菌群可以增強宿主的免疫功能,抵抗致病菌的入侵,其中腸道菌群有益正常菌群在小兒生長發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2~3]。隨著微生態學的發展,微生態調節劑也在兒科中應用廣泛[4]。為了探討微生態調節劑在兒科消化系統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了6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兒科收治的消化系統疾病患兒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研究組:男患兒17例,女患兒13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8歲,平均年齡(4.12±1.11)歲。對照組:男患兒16例,女患兒14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9歲,平均年齡(4.31±1.21)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治療依從性較好;均不是過敏體質,對研究藥物不過敏。排除標準:中途脫落的患兒;正在參與其他研究項目的患兒。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治療:癥狀較輕者,口服鹽酸小檗堿片(國藥準字H21022453,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生產),3歲及以下患兒3次/d,1片/次,3歲以上患兒3次/d,1.5片/次。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患兒反應,如出現藥熱、皮疹、嘔吐及惡心等情況,需立即停止治療;癥狀較為嚴重者同時給予第三代頭孢菌素治療,注射用頭孢曲松鈉(國藥準字H44022819,深圳致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靜脈滴注,20~80 mg/kg,持續治療3 d。
研究組患兒給予微生態調節劑治療。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國藥準字S20020037,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生產,規格:1 g/袋),2歲及以下患兒2次/d,1袋/次,2歲以上患兒2次/d,2袋/次。用40℃溫水沖服。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家屬治療滿意度、患兒舒適度。
(1)療效判定。顯效: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兒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無效:患兒臨床癥狀無變化[5~6]。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家屬治療滿意度評估。主要利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估表進行評估,分數高表示患兒家屬滿意度高[7]。(3)舒適度評估。主要根據GCQ量表進行,該量表主要包括環境舒適、心理舒適以及生理舒適3大項目,每個維度25分,分數高表示患兒舒適度好[8~9]。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家屬治療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家屬治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舒適度評分比較
研究組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小兒自身消化功能發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較為脆弱,極易引發消化系統疾病。患兒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瀉、腹痛及嘔吐等,嚴重影響患兒消化吸收功能,甚至給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一旦患病需及時接受治療[10]。在目前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針對消化系統疾病患兒的治療主要以微生態調節劑治療為主。微觀生物學理論認為,人體屬于微生態環境的一種,主要由衣原體、真菌及細菌組成,這些菌群會對患兒的營養吸收、免疫功能及生理結構等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使患兒的腸道微生態保持平衡。隨著微生態學的逐漸發展,微生態調節劑成為了小兒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方案之一。微生態調節劑治療可以起到促進有益菌生長及補充腸道有益菌的作用,使患兒主腸道菌群間的微生態處于平衡狀態,通過以菌治菌的方式來發揮標本兼治的作用,這種治療方式還可以避免抗生素治療帶來的毒性效應[11]。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家屬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微生態調節劑治療小兒消化系統疾病的效果較為顯著。
綜上所述,針對消化系統疾病患兒給予微生態調節劑進行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臨床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王云香,宋杉,張鐵英.運脾止瀉湯聯合培菲康治療小兒遷延性腹瀉療效及對腸道微生態和胃腸激素水平的影響[J].浙江中醫雜志,2021,56(6):3.
[2]雷洪軍.腸道微生態對消化系統疾病的影響及其相關機制研究[J].飲食保健,2020, 7(1):35-36.
[3]陳健,孫秋華.微生態調節劑在兒科消化系統疾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大健康,2020(8):2.
[4]趙紫楠,金鵬飛,李可欣,等.微生態制劑在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及其在新冠肺炎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20,17(4):5.
[5]劉奇,郭宏麗 新加胃苓湯聯合腸道微生態調節劑治療小兒遷延性腹瀉的療效及對患兒腸道微生態的影響[J].海南醫學,2020,31(4):4.
[6]孫秀梅,楊雅茗,李宛洋,等.微生態調節劑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化療期間營養、炎性、免疫指標及并發癥等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21,34(7):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