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莉 趙潔 黃苓苓
摘要:目的:探究居家安寧療護對晚期腫瘤患者心理彈性與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腫瘤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居家安寧療護。比較兩組患者心理彈性及生存質量。結果:干預后,觀察組心理彈性評分、主觀幸福度評分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晚期腫瘤患者實施居家安寧療護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生理及心理不適,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居家安寧療護;晚期腫瘤;心理彈性;生存質量
腫瘤發展至晚期時會嚴重損害機體臟器,引起患者劇烈疼痛,引發頭昏、失眠、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不適癥狀[1]。患者在臨床中承擔了痛苦和折磨、經濟拮據、行動不便的同時,內心深處還可能會受到各種生理障礙的影響和困擾,如痛苦、絕望、恐懼及焦慮等情緒,生存質量低下[2]。居家安寧療護又稱為臨終關懷,是指對一些未能達到治愈效果或無法實施預防的晚期腫瘤患者實施的情感、尊嚴、生理等方面的醫療和護理照料。本研究旨在探究居家安寧療護對晚期腫瘤患者心理彈性與生存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晚期腫瘤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60~92歲,平均(74.77±10.09)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1~93歲,平均(80.1±10.25)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居家安寧療護,具體如下:
(1)建立居家安寧療護護理團隊。小組成員由醫生、護士等人員組成,對于小組內的成員實行居家安寧護理培訓。培訓內容包含安寧療護具體措施、晚期腫瘤護理工作重點等,通過多人課堂、實際操作等讓小組成員把握重點工作內容,并對其進行考核,考核未通過者不能參與本研究。
(2)讓患者及其家屬明確知曉病情。晚期腫瘤的死亡率很高,因此對患者開展死亡教育非常重要。護理人員要引導患者抒發內心的不安與恐懼,通過積極、貼心的話語為患者及家屬樹立正確的死亡觀,勸導患者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接下來的治療。在勸導時,不能一味地鼓勵患者需要根據患者的性格、家庭、經濟條件、抗壓能力等方面,綜合評估患者對于死亡的接受程度,從而選擇合適的勸導方式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死亡教育,幫助患者適應人生的巨大變化,從而以較為平靜的心態面對死亡,祥和地度過人生最后的時光。
(3)設置安寧療護病房。為每位患者提供舒適、安靜、溫馨的治療和住院服務生活條件,保證每個患者都能在病室中得到足夠的休息,盡量地保證每位患者都能擁有自己獨立的治療病房。病室布置應具有家庭化,鼓勵家屬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照顧患者,消除患者對陌生環境的畏難和恐懼,使患者身心得到滿足。調節病房溫濕度至患者感到舒適為宜,定期為患者修剪指甲、頭發,維護患者臨終前的尊嚴。
(4)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情況。針對患者普遍存在的擔憂、恐慌和心理等突出問題,提供相應的治療和心理幫助,保證患者始終處于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自己的治療,能夠正確地面對自己的疾病,以平和的心態積極地配合自己的治療。
(5)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其心理問題。使患者家屬正確認識到家屬情緒對患者的影響及配合醫務人員治療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為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幫助患者擺脫絕望與恐懼的心理。
(6)疼痛護理。疼痛是晚期腫瘤患者最大的難題,為此護理人員需要借助藥物抑制并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但是止痛藥物難免會存在一些副作用,因此護理人員要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陣痛治療會出現的不良反應,避免出現醫患糾紛。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者鎮痛時的生命體征,若給藥后患者狀態出現異常,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給予搶救。在疼痛感較輕的時候,可以通過聽音樂、廣播、相聲、看短視頻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幫助緩解患者的疼痛壓力。這不僅能夠減輕患者的生理痛苦,也能降低精神上的負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定期清潔皮膚,更換棉質衣服,提高患者舒適度。
1.3 觀察指標
(1)心理彈性評分:采取評估心理彈性水平的自我評定量表進行評估。(2)主觀幸福度評分:使用總體幸福感量表進行評估,內容包含健康狀況、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每項50分,分數越高越好。(3)疼痛評分:采用疼痛數字評價量表評估患者疼痛情況。(4)生存質量評分:選用SF-36生存質量量表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心理彈性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心理彈性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主觀幸福度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主觀幸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隨著現代臨床醫學的發展,針對腫瘤治療的臨床醫學技術及其手段得到了持續的改善,治療措施也日益豐富和多元化[3]。但針對晚期腫瘤病變的患者來說,治療方式較為單一。晚期癌癥患者痛苦劇烈,腫瘤會轉移、浸潤,直接影響患者飲食、睡眠、心理,導致患者明顯孤獨、絕望、緊張、恐懼感,生存質量低下[4]。
居家安寧療護屬于支持性、姑息性醫護措施,目的是減輕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適度、改善患者生存質量[5]。居家安寧療護通過優化晚期腫瘤患者住院環境、控制癥狀、建立心理社會支持、尊重患者的基礎上減輕患者死亡的恐懼感,幫助患者、家屬客觀的看待死亡,提高患者臨終前身心舒適度、生命質量。通過將住院為主的護理轉化為居家護理,讓患者能夠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減輕治療的壓力。同時構建家—社區—醫院的服務模式,讓患者居家護理能夠在更為科學規范的協助下順利開展,是為腫瘤晚期患者提供的連續性護理服務措施,能夠有效緩解醫院病床不足、人力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能幫助患者穩定情緒,更大地發揮家庭支持的作用,幫助患者坦然面對死亡,配合后續的治療。本研究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心理彈性評分、主觀幸福度評分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晚期腫瘤患者實施居家安寧療護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生理及心理不適,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霞.延伸護理在晚期腫瘤實施安寧療護患者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97):337-338.
[2]張莉,沈閔. 1例彌漫性內生性腦橋膠質瘤兒童居家安寧療護的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9):155-157.
[3]陳蜀惠,夏海鷗,來小彬,等.上海市居家安寧療護服務阻礙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1,36(2):72-76.
[4]王京娥,康宗林.居家安寧療護實踐經驗——以寧養院模式為例[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6):815-819.
[5]王家慧,趙明杰.晚期腫瘤患者靈性關愛的質性研究[J].醫學與哲學,2020,41(16):28-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