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曾嘉
[ 作者簡介 ]
李雄,男,湖南瀏陽人,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商學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絡營銷,職業教育研究。
曾嘉,女,湖南益陽人,湖南省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營銷管理。
[ 項目名稱 ]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職商科專業課程體系創新與實踐——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19C0826。
[ 摘要 ]
本文在課程思政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基礎上,通過理清立德樹人理念下高職商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圍繞商科人才培養需“融入什么思政元素”這個問題,在師資團隊建設、課程內容重構、教學手段方法創新、德育評價系統開發等方面做出創新,為商科人才思政育人探尋新的切入點。
[ 關鍵詞 ]
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思政元素;評價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0.048
高職商科市場營銷人才培養體系就是要以市場營銷專業課程為抓手,建設好市場營銷專業師資隊伍,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內容和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課程評價中來,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和感染學生,這是課程思政的依托,也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1? ? 高職商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人才培養的首要問題是要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這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本質問題,也是學生、教師和學校在一定時期內共同的使命,是三方通過共同努力所要實現的成果。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包括知識、能力、素養三個基本要素。知識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涵蓋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知識;能力是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能力、通用能力、核心技能能力、創新能力等;素養的含義相對而言比較寬泛,主要包括人文素養、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等。依據三者之間的關聯性,高職商科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主要面向學校所在區域某一優勢或主體行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區域經濟、營銷管理和企業管理等一線需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創新意識、職業道德和團結協作精神,掌握市場營銷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較高市場分析、運營推廣、營銷策劃與管理和自主創業能力,能從事市場調查與開發、商品銷售、門店運營管理、營銷策劃、網絡營銷、客戶服務等工作,擔任傳統營銷企業和新型互聯網企業銷售專員、策劃專員、運營主管、客服主管等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描述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職商科專業課程體系及“思政元素”的遴取確定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2? ? 商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思政元素”的遴取
依據高職商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及改革發展需要,如何在教學內容供給上“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2]進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和遴取,事關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的深化改革程度,事關營銷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幅度。
市場營銷專業中課程“思政元素”的遴取,應該以學生的獲得感為根本標準,應該看最終是否能滿足學生對技能的新期待和新訴求。所有思政元素并非都要融入課程內容,只有那些與課程知識相關聯的思政元素才能進行有效融入。而且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非都是直接顯現在課程內容中,而是蘊含在知識理論深處。比如《市場營銷實務》課程中第四頁內容的講解、《廣告創意與策劃》課程中廣告媒介策略的講解,體現了憲法法治意識。這些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由不同知識點生發而來,有著豐富多樣的文化形態,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具體課程的知識點把握思政素材的分布狀況,進而有的放矢地從中遴取和提煉與課程密切相關的思政元素。
一般而言,在市場營銷專業課程中需要融入以下幾方面的思政元素。首先,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生個體成長發展的精神向導。在實施授課時,要引導學生把個人理想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聯系起來,用科學精神、家國情懷、法治觀念、道德操守等滋潤人心,引導學生正確理性看待社會,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還要講好人物故事、感人事跡,引導學生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當成價值準則。其次,要融入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把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知行合一、辯證思維等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第三,融入社會規范性要求。要在市場營銷專業知識講授中融入法治素養、道德規范、誠信意識、社會倫理、擔當精神等思政元素,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潤物細無聲地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2]。
3? ?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商科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的路徑
遴取和挖掘思政元素是市場營銷課程思政建設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切實有效地在力度、深度上加大對思政元素的挖掘,就要建設好教師隊伍,重構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更新育人評價體系。
3.1? 建設商科課程思政師資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要“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3]。這是對每一位教師提出的為人、為師、為學要求。教師既要做“經師”,專學精深奧妙、教授課業學問,更要做“人師”,立德傳道解惑、引導精神品格。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培訓與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做到知行合一、學深悟透。欲立人德者先立己德,教師只有把扎實的理論素養內化為清醒堅定的政治信仰、思想信念、價值追求,才能有內生動力,明晰“德”之所向,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協同共育作用,完善“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建設。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實施以老帶新,即經驗豐富的教師帶教新教師,新教師向老教師學習。學校要有頂層設計,質量督導部門和學院部要建立相配套制度。第一,對所有上崗前新教師或者轉崗教師進行崗前培訓,教給其基本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新老教師要相互聽課,老教師要對課程中的一些重難點進行點撥、指導,新教師要學習老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也要明確新老專任教師各自職責,在經費或者績效上給予老教師以適當的體現和支持,提高以老帶新積極性;第二,加大培訓力度,通過短期參觀、線上或線下培訓、觀摩學習、下廠實踐等方式拓寬新教師視野,擴大思維路徑,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第三,學院應該定期開展學術講座,提升專任教師的理論水平。學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聘請在學校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開展思政專題學術講座,幫助教師提升課程思政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第四,各專業要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可以跨專業成立課程團隊,團隊定期進行集體備課,共同制訂授課計劃,分享教學資源,共同提高促進。第五,要嚴格落實聽評課制度。既要學會聽,聽教師如何授課,如何設計教學環節,采取了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要學會評,評過程、評整體,并根據評的情況及時反饋信息,研究分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幫助授課教師提高教學技巧,確保教學質量。第六,采取典型示范、公開課展示、交叉聽課等手段,通過公開課授課教師的示范講解和演示,讓課程思政教學水平層次稍低的教師對課程思政資源建設、教學手段和方法應用、平臺工具應用親身體會和理解,從而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水平。
3.2? 重構高職商科課程教學內容
所謂課程內容重構,是在不改變原結構組成框架的前提下, 適當增添或修改原結構的組合內容、組合方式與組合順序,目的是改變原有的對位方式, 從而提高效率[4]。在高職營銷課程內容重構過程中,要在不改變原有邏輯關系基礎上,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遴取出來的感性的、優化的思政元素進行有效融入,可以采取優化、關聯、增加的方法進行融入和重構,要優化目標,朝著“最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真實本領、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等方面來確定,要關聯重點內容。把與教科書某重點內容相關的且與學生發展所需要的重要政治素養、道德品質進行關聯,以此契合學生職業發展需要。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教師可在以下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關聯、增加。例如,可以在《市場營銷實務》課程宏觀和微觀環境分析等章節中引入的最新前沿的自主開發的技術和信息手段、尤其是對“卡脖子”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進行講解,以此引起學生的自豪感;同樣,可以在《品牌運營與管理》《現代推銷技術》等課程中引入與學生專業背景、崗位相關的人物、故事和事件;在《消費者行為分析》和《客戶服務與管理》課程中引入正能量的重要觀點或技術的不同學術看法或技術路徑,等等。
3.3? 創新高職商科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新時代課程思政的要求,以新思維、新技術積極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嘗試,讓“高大上”的思政元素變得有溫度、有意思、接地氣,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針對課程思政單向傳遞的問題,要不斷探索課程思政融入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在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上,可改進翻轉課堂教學法,采取以問題為導向,從學生面臨的德育實際問題出發,課前通過“云課堂智慧職教”上傳思政教學資源,如道德法制講堂、營銷道德相關案例,組建學生團隊,布置課前小任務,引導學生在設計營銷方案中融入誠信服務、愛崗敬業等思政內容;課中導入案例將課程思政元素置于項目任務場景中,輔之以思維方法工具指引,進行剖析示范,也可分組討論營銷案例中的道德問題,進行角色扮演,增強學生的誠信服務、愛崗敬業道德意識;課后完成企業真實項目,企業參與知識、技能、情感與價值觀全面評價;達到見現象、感案例、知理論、促行動的教學效果,實現從感知、思維、行動到認知的內化,讓學生在課堂學習與浸潤中參悟處世為人的道理,體味“商道、商情”,建立“商科自信”[5]。
3.4? 開發商科專業課程體系德育評價系統
要建立健全教學規范和管理制度,整合確立課程思政分析評價點,探索完善思政育人效果評價方法、評價標準與內容,開發商科育人模式評價系統。 要積極開拓多元育人主體,在不同育人階段,以成果為評價導向,形成包括“生、師、企、協”為評價主體,“課前、課中、課后”為評價過程、“相互協作度、合作完成度、課程參與度、思政認同度、素養保持度、項目實效度、企業規范度”為評價維度的思政評價體系,引導學生發揮學科優勢,踐行社會擔當與責任。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在學生的評價方面可采取以課程思政案例為引領,線上和線下學習效果為依據,以項目團隊分享任務成果、課后實踐、營銷方案匯報展示為抓手,通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來考核學生是否具備家國情懷、法治觀念、道德操守、誠信服務,愛國敬業、團隊合作、社會責任等品質,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客觀全面的評價[6]。
綜上所述,通過對商科人才培養要素進行分析,深入挖掘商科專業教學育人過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對課程思政內容、師資、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創新和實踐,提升課程思政深度融入商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實效性,不僅有利于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對培養德技兼備的商科人才具有一定實踐指導作用,也為課程思政、德育教學、商科人才培養等提供有力的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許家燁.論課程思政實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論,2021(01),70-74.
[3]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4]湯娜,羅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實施路徑探究——基于學生成長周期視角[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8(2):112-115.
[5]于非非.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院校商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初探[J].法治與社會,2019(10):184-185.
[6]公艷,胡婧.高校繼續教育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J].公關世界,2022(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