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至七月盛夏,蟬鳴螽嘶是不少讀者朋友童年夏日鄉間的回憶。動物們能發出和聽到的聲音頻率與人類不同,聽入耳的是盛夏,未察覺的是奧秘,奧秘背后隱藏了些什么本質與潛能,科學家們仍在探索與嘗試。盛夏是生命綻放的季節,但我們都希望璀璨的生命不僅僅在夏日里絢爛,更在四季,在歲歲年年。為此,醫學家們鉆堅研微。
3D打印又被稱為增材制造或者快速原型制造,是一種基于離散-堆積原理,由三維數據驅動,直接制造零件的科技體系。通俗來講,就是在計算機的設計和驅動下,將金屬、陶瓷、塑料等原材料一層一層地疊加起來,快速地直接制造出金屬零件、非金屬零件和生物材料等。
在3D打印過程中,原材料在打印機中產生化學反應或者物理轉化,反應的驅動主要依賴于光能源或熱能源,也就是說,光能和熱能激活驅動了物體的形成。光能和熱能在增材制造中的重要性和唯一性使得原材料受限于光敏樹脂這類對光敏感和耐熱的物質。
現今,蒙特利爾康考迪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聲化學3D打印技術——“直接聲音打印”。超聲波往往被用于解構,特定頻率的超聲波可以破壞甚至殺死細菌,達到殺菌的效果,某些頻率還可以用于消融腫瘤。“直接聲音打印”則是利用超聲波完成建構。
“直接聲音打印”的基礎是在樹脂中產生空化現象。空化現象是指液體中的微小氣泡核在超聲波的作用下產生振動,當聲壓達到一定值,氣泡產生膨脹、閉合和振蕩等變化。研究人員使用換能器創造了超聲波場,場內有一微小的焦點空化區域,當焦點穿過樹脂時,產生的熱和壓力使材料固化,同時極端的溫度和壓力使得預設的復雜形狀順利塑造。從底部開始,以氣泡作為反應器,樹脂得以一層層地凝固堆積,生成最終產物。
(據《自然通訊》2022.04.06)
靈光一現:聲音不僅可以用于對話和歌唱,還可以作為能源打入制造行業。當造物變得如此便捷與快速,當聲音成為造物之源,作曲家或許化身設計師,歌唱家或許也是建筑家。
器官移植在醫療發達的今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然而,供體的稀缺、對供受雙方的嚴格要求和移植后的排異反應等,使真正受益于器官移植的患者寥寥無幾。當遍體鱗傷的破舊肝臟在醫療圣手的加持下治愈了年過花甲的肝癌患者,我們面臨的種種困境有了破解之法。
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在2020年1月發表論文,介紹他們發明的新型灌注機,它不僅能使肝臟體外存活七日,還可以修復肝臟損傷、清除脂肪沉淀,甚至再生部分肝臟。2021年5月,瑞士的移植中心接收到一顆年輕捐贈者的肝臟,最終卻因為存在慢性膿腫和性質不明的腫瘤被丟棄。蘇黎世的科研團隊接收了這顆肝臟,為了有足夠的時間對腫瘤進行徹底的評估和治療,肝臟需要在體外保持幾天的活力。研究人員使用灌注機保持肝臟的體外活性,同時實施治療和評估,在確定肝臟腫瘤為良性后,還使用了大劑量的抗生素確保肝臟無菌。
經過三天的治療后,肝臟被移植給了一位本沒有機會及時獲得捐贈的六十二歲肝硬化和復發性肝癌患者。這顆受損的肝臟在被丟棄的第四天重新找到了家,移植后的肝臟不僅沒有炎癥,還在體內表現出強烈的增殖活動。移植六周后,肝臟體積明顯增加到了受體所需的大小。該患者在接受肝移植后快速康復,且在一年的隨訪中過著正常生活。
(據《自然·生物技術》2022.05.31)
靈光一現:本病例給我們提供了稀缺配型和克隆之外的新思路,消除了可能存在的道德倫理和法律風險,卻也會出現新問題,而這正是創作新故事的開始。被世人判了死刑的肝臟重新發光發熱,甚至在體內自由生長,若器官的體外修復過程加入AI零件,換完五臟六腑的你,體內是否會滋養出不同的自我意識,器官們在體內各自占地為王,相愛相殺,下令控制你的生活模式……
【責任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