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審計工作。監督并推動黨和國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成為審計工作最重要的職責任務之一。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業務包括航運、港口、綜合物流和金融、裝備制造、增值服務、創新數字等產業,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2019年,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黨組在審計委員會會議上明確將推動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和集團決策部署的有效落實作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首要職責。中遠海運(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作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直屬單位,堅持心懷“國之大者”,切實將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政策和集團、公司戰略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納入審計監督范圍,列為公司經濟責任審計、工程建設項目審計等審計項目的重點審計內容。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對下屬A單位實施了防汛堤整改工程項目審計,堅持以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要求為導向,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方面實現較好的效果,彰顯了內部審計在新時代的價值。
一、項目背景
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中央環保督察的重點內容。2019年底前需基本完成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任務,A單位防汛堤整改工程項目為四個延期項目中難度最大的兩個項目之一。SH市河長辦要求,A單位要嚴格按照SH市水務局《SH市未按規定辦理涉河建設許可手續的99項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整改方案》要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制訂整改實施方案,確保全面整改到位通過驗收。
公司經總經理辦公會批復同意,抓緊落實、做好防汛堤項目。公司內審部門對工程建設項目開工前到竣工交付各階段經濟管理活動的真實性、合規性及效益情況實施全程審計監督,幫助項目按期通過政府部門核驗。
二、審計情況
工程建設項目具有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長、關鍵環節多、管理復雜、受環境影響大、時效性強等特點。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內審部門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確保及時、準確、高效實施防汛堤項目審計,保障項目如期竣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審計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審計工作要及時跟進,全程介入,既要滿足SH市河長辦整改計劃建設要求,保障工程質量,又要及時糾正審計發現問題,依法合規為企業降本增效,避免損失浪費;二是審計方式方法受限,傳統的現場審計方式已不適應疫情期間的審計工作需要,項目組織和開展方式受到很大限制;三是審計專業需求較高,防汛堤項目作為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任務難度最大的兩個項目之一,難以預料的因素較多,如地質資料錯誤或遺漏引起的未能預料的技術障礙以及由此導致的設計變更等均會打亂計劃安排,影響項目如期竣工。
鑒于此,公司內審部門經過充分審前調研,分析項目重點、難點,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政策措施、完成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任務為抓手,以規范工程項目管理、保障項目如期竣工為審計目標,面對疫情主動調整審計方式,通過內外協同、上下聯動,發揮內部審計監督和服務職能,力求為工程建設項目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撐。
(一)擔當作為,為項目事前控制贏得時間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公司內審部門嚴格按照中央、集團關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作推進,倒排時間節點,積極克服困難,及早立項,超前籌劃。在確保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基礎上,在2月份及時組織有意向參加競爭性談判的外部審計單位對防汛堤項目開展現場勘察,在建設單位組織施工總承包招標前完成外審單位的采購,為有效實施工程建設項目事前控制贏得時間,實現對項目總承包、監理招標文件、攔標限額等招投標管理事項的有效監督,并為全面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建設項目實施奠定基礎。
(二)創新方式,推動審計工作開展
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公司內審部門沒有一味等待,而是積極探索運用聯網審計、報送審計等工作方法,克服不宜現場審計等實際困難,推動了審計工作開展。審計過程中,內審部門著重加強審計支持保障工作,與建設單位明確審計工作機制、要求,落實配合部門、人員及時提供審計資料,并通過遠程訪談方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推動保障審計目標實現。
(三)分工明確,合力做好開工前審計
公司內審部門通盤考慮工程建設項目審計要求,重點圍繞按時完成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任務,依照工程建設項目審計重點,采取內外審結合的方式擬訂審計方案。其中內審負責對項目內部控制及流程管控等方面的審計,外審側重對項目投資成本控制及工程管理的審計,并由內審補充落實其他審計內容,保證審計內容不遺漏。
公司內審部門在完成項目外審單位選聘后,第一時間組織召開審計咨詢會議,開展審前培訓。內審與外審進行充分溝通,明確雙方責任及重點審計內容,確保審計實施過程內外審雙方能夠相互協作、相互補充。審計過程充分發揮了內審的廣度、深度和外審的專業度,如對設計合同超概算的分析,由外審對概算、合同執行進行對比、執行,內審在發現設計合同累計金額高于概算后,將問題反饋給外審,運用外審的專業能力做出專業判斷,確保審計問題揭示精準。開工前審計共發現審計問題7項,其中重要風險隱患1項,提出審計建議6條。
(四)邊審邊改,助推項目按期通過整改
審計發現,防汛堤項目施工組織方案由總承包單位ZJ局編制、出具,但該項目中有部分施工管道產權屬于一墻之隔的客戶(B單位)。鑒于管道權屬關系,B單位提出該部分管道由其自行選聘施工單位并開展改造施工,導致施工現場存在兩家施工單位。為保障工程整體統一,內審部門對B單位施工《合同》及《施工方案》審計發現,A單位、B單位均未向B單位選聘的施工單位明確項目限期,對能否按水務局要求的整改時限完成整體工程造成一定的不確定性,對項目落實安全責任存在不利影響。
審計組及時向A單位指出該問題,要求按照邊審邊改原則著手整改工作。A單位立行立改,協調項目各方建立統一的施工組織機制,形成統一的施工方案,落實監理方責任和工程安全責任,排除施工進度及安全責任隱患,規范工程變更程序,避免發生合同糾紛風險。通過各方積極協調配合,2020年6月28日,本項目獲得水務局初驗通過。
三、項目成效及經驗
通過實施防汛堤項目審計,公司內審部門及時發現了項目風險隱患,幫助建設單位及時糾正、整改,落實好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任務并按時、保質整改到位,進一步提高了海塘的綜合防御能力,守護好長江這條母親河;防汛堤項目共核減工程款126.29萬元,實際總投資與概算相比節約資金589.61萬元(占總投資的23.23%),有力促進了項目節支增效、防范規避風險,確保國有資金充分發揮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彰顯央企擔當。
(一)要找準定位,體現新時代審計價值
審計過程中,內審部門始終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對防汛堤整改工程按期完成重要性的認識,并由此發現項目建設單位在項目主體、施工組織及安全責任落實上的不統一這一重要風險隱患。工程建設工作時效性非常強,公司內審部門堅持邊審邊改原則,對有關問題及時反饋,要求建設單位及時糾正,排除隱患,推動項目按計劃實施,最終順利通過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核驗,得到了SH市水務局領導的肯定,體現了新時代內部審計價值。內部審計應通過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以及其他專項審計,圍繞本行業、本領域國家重要改革政策,從本單位實際出發確定審計重點內容,實現對本單位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并發揮推動作用,推動本單位的工作目標與國家重大政策目標有機統一。
(二)要因時制宜,促進審計項目統籌安排
防汛堤項目推進正逢疫情期間,公司內審部門因時制宜,及時調整審計方式方法,在堅持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與時間賽跑并取得工作實效。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尚未結束,國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始終保持高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要審時度勢,不能因疫情困擾把審計工作放在一邊,要根據項目輕重緩急和管理需要,創新審計方式方法,統籌兼顧抓好審計工作。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新發展,探索內部審計工作新思路、新發展,高水平謀劃好內審工作,確保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
(三)要加強協作,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效果
審計過程中,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協同配合,互相利用審計成果,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溝通機制和合作機制,提高了審計效果。同時,公司紀委書記帶隊,多次實地調研防汛堤整改項目,督促建設單位提高政治站位,落實國家重大政策部署要求,推動建設項目依法依規推進。通過協作,實現了信息共享、結果共有,減少了重復審計、重復檢查,大大提升了審計監督效率、效果。內外審計強化協同,通過內部控制、內部監督等方面力量的有機整合,相互協作,共同推動解決實際問題,在貫通融合中發揮最大效能。
(四)要總結經驗,擴大審計成果運用水平
公司內審部門嚴抓防汛堤項目整改,并對防汛堤項目在內的29項建設項目進行全面總結,聚焦典型、普遍、突出問題,分析問題產生原因,針對“病癥”開出“藥方”,提出加強工程采購項目標準化建設等4條針對性措施并形成專題報告,向公司各部門、所屬各單位發布,拓展審計成果運用范圍,推動實現公司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的目標。內部審計不斷總結經驗,注重對發現問題的歸納、分析,運用好審計成果,促進企業科學決策、有效管控,不斷提升監督實效。
四、結論
開展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審計是內部審計工作在新時代的重要使命,是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新要求,是實現審計全覆蓋的必然要求,是內部審計機構的重要職責。公司內審部門圍繞完成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任務開展防汛堤整改工程審計項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作為新時代審計人,應堅持心懷“國之大者”,緊扣黨和國家重大政策措施確定重大政策審計內容,加強協作配合,確保重大政策審計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促進政策措施有效落實、促進解決經營活動中的難點問題、促進有效防范各類風險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彰顯新時代審計價值。
(執筆人:吳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