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杰
盛夏時節,筆者拜讀了《審計署內部審計科研課題研究報告2019—2020》一書。書中的理論帶筆者脫離暑氣,飛向燦爛的星河;書中的遠見帶筆者擺脫燥熱,洞見廣袤的山川。其中對筆者啟發最大的是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劉運國教授團隊撰寫的《聯網審計在自然資源資產內部審計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組圍繞內部審計、聯網審計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三個主題展開論述,為內部審計在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中的發展提供了指引。
課題組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開展了案例研究,并提出了聯網審計在自然資源資產內部審計中的應用構想。理論方面,課題組首先針對自然資源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傳遞模式進行了理論分析。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歸屬國家,相關政府部門作為代理人直接管理自然資源;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其次,課題組對內部審計進行了理論分析,我國的自然資源管理部門需要通過內部審計提升績效,內部審計肩負監督、鑒證、評價、咨詢等職能,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資源風險管理部門。最后,課題組分析了聯網審計。課題組以數字化轉型和數據治理為理論基礎,梳理了目前我國企業和政府部門數字化轉型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內部審計在數據治理中的作用。
案例方面,課題組分析了中石油和5個調研的案例。結合中石油在審計信息化方面的嘗試與實踐,體現了內部審計工作方法的變革和效率的不斷提升。第一,數字化轉型后內部審計可以實現動態審計。第二,通過數字化轉型,內部審計可以實現全面審計。第三,內部審計擺脫了大部分的機械性工作。通過軟件可以自動生成和記錄底稿,減少了機械性工作。第四,業財融合更加深入。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將一次貫穿的查閱范圍從賬務到業務,分析實際業務的異常。第五,深入進行績效審計。針對會計無法記錄的關鍵資源,內部審計部門可以直接制定自己的指標,繞過財務直接審計業務,實現更具獨立性的績效審計。此外,課題組成員還調研了另外5家企業,發現其存在風險意識不足、內生動力不足、信息化基礎參差不齊、審計技術創新不足、數據孤島、內審人員勝任能力不足的問題。
應用構想方面,課題組構建了未來的內部審計平臺,將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工具融入其中。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還為工作流程、人才招聘與培養、審計質量控制等具體細節給出了指導。
通過閱讀《聯網審計在自然資源資產內部審計中的應用研究》,筆者感觸良多。
首先,筆者的觀念有所改變。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方面的理論對筆者的啟發最大,雖然無時無刻不接觸自然資源,卻較少思考內部審計在自然資源管理方面如何發揮應有的作用。聯網審計的理論分析部分大大開闊了筆者的眼界。雖然目前所供職的企業響應政府號召和外部監管要求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但發展方向難以預測。在研讀了聯網審計的理論后,筆者進一步意識到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發展戰略的深刻影響。
其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了解其他企業的方法經驗,筆者也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供職的企業和筆者自身所處的內外部形勢變化,認識到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數據分析能力和審計分析平臺運用能力的重要性。此外,課題中關于聯網審計在自然資源資產內部審計中的應用構想無疑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前瞻性和實用性,筆者期待早日能夠使用搭載諸多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的內部審計平臺。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審計局南昌分局,郵政編碼:330000,電子郵箱:xbnzzs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