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 唐敦哲 顧研 黃毅
非同質化通證(Non-fungible token,NFT)數字藏品已經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一個前沿熱點,但目前面臨著監管體系滯后、市場風險很高、參與者不成熟、技術存在隱患等問題。建設合規的市場,完善相關市場監管制度,加強消費者和投資者教育,完善爭議解決機制建設,探索數字產權證明、數字人民幣等中國技術路線,是我國數字藏品市場健康發展的主要方向。近年來,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信息技術的金融科技正在重塑全球金融生態。其中,基于密碼學前沿技術的區塊鏈創新,憑借可追溯、可控匿名、高效等特點和優勢,在金融交易、溯源追蹤、法律公證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目前,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無通證區塊鏈,以供應鏈金融、銀行征信、數字票據為代表;二是通證區塊鏈,包括以比特幣、以太坊為代表的同質化通證和以數字藏品為代表的NFT。比特幣、以太坊等同質化通證具有匿名性、投機性,以及無政府背書等特性,被大量用于非法交易、逃稅以及資本炒作。因此,我國對其在境內以任何形式作出的交易均予以明令禁止,全球對同質化通證的監管力度也在快速、大幅加強。相比之下,以數字藏品為代表的NFT在應用上接近傳統藝術品的投資市場,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可以應用于如數字藝術品、元宇宙、電子游戲、虛擬經濟等前沿領域,因此近期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
全球NFT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
全球NFT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1年,在貨幣政策寬松的環境下,全球NFT市場交易火爆。基于以太坊公鏈的NFT銷售額達到90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500%,NFT市場的總市值也達到了百億美元級別。在細分市場中,收藏品和藝術品貢獻了2021年NFT市場中超過90%的銷售額。事實上,早期的NFT市場就是由CryptoKitties、CryptoPunks等收藏品主導的。近年來,隨著游戲、體育、元宇宙、藝術品等其他NFT市場的興起,收藏品NFT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仍以明顯優勢主導整個NFT市場,藝術品NFT的銷量則緊隨其后。
全球對NFT的關注度持續上升。隨著NFT市場的火爆,全球對NFT的關注度也明顯上升。谷歌趨勢數據顯示,2021年之前,網上關于NFT的搜索量極低,幾乎為零,而從2021年初開始,網上關于NFT的搜索量明顯增加。其中,2021年的3~4月、10~12月出現了兩次NFT搜索量的大幅躍升。相比之下,與其同期火爆的元宇宙(Metaverse)搜索量僅在2021年的10~12月出現過一次較大幅度的提升。總體而言,2021年以來,雖然以百度指數度量的國內關注度顯示,國內對元宇宙的關注度遠高于NFT,但全球范圍內,NFT總體熱度是高于元宇宙或與元宇宙持平的。
游戲NFT成為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NFT細分領域之一。游戲NFT是數字藏品和藝術品以外的一個重要NFT細分領域。隨著P2E(Play to Earn)概念的發展和成熟,游戲中利益相關者的經濟權利分配模式被徹底改變。自2021年3月開始,區塊鏈游戲(GameFi)迎來爆發式增長。以Decentraland、SandBox游戲為例,游戲將每塊地對應一個NFT,NFT的所有者擁有這塊地的所有權,可以進行創作和改造。基于NFT的游戲經濟系統建設,區塊鏈游戲使得NFT成為游戲、元宇宙等領域中廣泛流通的商品和支付方式,具備了流通、收藏、保值等重要功能,進而推動了NFT市場的快速增長。
中心化平臺仍占據主導,但去中心化組織發展備受關注。目前,NFT市場交易主要仍以中心化平臺主導。OpenSea作為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臺,上線以來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遠超其他平臺交易量的總和,其市場份額占比甚至一度超過90%。不過,由于頻發服務器崩潰、“老鼠倉”等事件,市場對OpenSea等中心化平臺產生較大質疑。與此同時,基于“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自組織運行的去中心化組織受到更多關注,且涌現出FingerPrints、Flamingo、PleasrDAO等組織,未來去中心化組織的發展還將受到進一步的關注和重視。
當前NFT(數字藏品)市場的主要問題與風險
NFT發售平臺缺乏明確的合規和監管要求。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目前國際上對NFT的監管界定尚未明確。以美國為例,盡管近期美國司法部針對內幕交易等介入了OpenSea平臺的NFT監管,但如何將其歸類,以及能否將其納入證券由美國證監會SEC統一監管這一關鍵問題,仍需更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截至2021年底,國內僅有海南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頒發過數字藝術品交易牌照,分別授權給“嗨易購”(海文交自營)和“一起NFT”兩個平臺,鯨探、幻核等其他NFT(數字藏品)發售平臺有無數字藝術品交易牌照尚不可知。如何界定NFT的屬性,進而根據屬性對平臺發行牌照,將NFT納入統一金融監管體系,是當前全球NFT市場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NFT一級發行市場存在一定質量問題。類似于股票上市前擬上市公司、金融中介和(機構)投資者溝通交流的市場,一級發行市場是NFT創造和流通的起點,因此該市場的發行質量直接影響NFT市場的整體質量。然而,目前國內外發售NFT的各大平臺,基本上無論數字藏品質量好壞、有無文化藝術價值,只要發行方有一定的實力和背景,均可鑄造成數字藏品并進行大量發售,而且有些藝術品還會被多個平臺重復發售。盡管在操作上,同一作品可以在不同的區塊鏈上線不同的數字藏品版本,但畢竟NFT的核心是非同質化,若頻繁對同一作品重復發行不同的NFT版本,顯然不符合NFT原本的目標和定位。
NFT二級市場交易存在較大市場風險。隨著NFT概念的火爆,NFT產品價格在類似于股票公開交易的二級市場也是水漲船高,有些NFT(如無聊猿系列)更是被炒出天價。更嚴重的是,一些發售平臺同時開放了二級市場,用發售數字藏品的資金對開放的二級市場進行控盤,故意抬高藏品的價格,高價炒作一級市場發售的甚至是免費發放的數字藏品,誘導消費者入場,從而憑借流量獲得投資。而且NFT二級市場往往沒有交易限制,藏品在二級市場的售價可以短時間漲跌數千倍,導致很多消費者高價接盤“被割韭菜”。若在傳統金融市場,這種利用一、二級市場間信息不對稱牟取利益的行為,將涉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犯罪,這也是美國司法部介入OpenSea平臺監管的主要原因。
NFT平臺在技術、存儲等環節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目前,國內外的NFT發售平臺大多通過外包合作等方式實現NFT在區塊鏈上的存儲和交易。然而,在這種模式下,一旦發售平臺與技術保障公司合作破裂或到期停止,如何保證仍在鏈上的NFT產品的存儲和交易安全,對目前的NFT市場也是一個重大考驗。近期已經發生了多起NFT產品丟失、被盜等事件。比如,2022年4月就曾發生歌手周杰倫賬戶價值300萬元NFT被盜事件。因此,如何實現NFT產品長期安全的保存和交易,是保障NFT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和基礎。
NFT市場參與者缺乏金融風險意識。目前,國內外參與NFT市場的消費者都以18~30歲年齡段的年輕人為主,其主要是沒有收入來源的在校學生或僅有少量存款的新參加工作人員。顯然,無論是資金存款積累還是知識經驗儲備,這一群體都十分薄弱,這意味著NFT市場的消費者承擔風險能力較低。而由于目前監管對NFT的定位仍不明確,參與一、二級市場都存在較大風險,一旦風險承擔能力較低的年輕消費者盲目參與了風險較高的NFT市場,導致出現較大損失,不僅會對其個人和家庭帶來較大損失,甚至可能影響社會穩定。
我國NFT交易缺乏公認的底層技術支持。目前,全球NFT交易大多還是基于以太坊公鏈進行,以太坊公鏈在比特幣公鏈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基于智能合約的延展,因此也成為后續很多區塊鏈創新的載體。但由于以太坊等公鏈具有高度投機性、匿名性和不可控性,當前我國的NFT交易一般選擇基于公司架構的區塊鏈,這意味著我國的NFT交易基本只能在單個公司的框架下進行,也就是說,公司同時壟斷了一級發行和二級交易渠道,這一架構組織既不利于NFT市場的合規監管,也不利于NFT市場的發展壯大。長期來看,能否建立基于數字人民幣等公認的NFT交易底層架構,應是我國NFT市場發展的重要探索方向。
我國探索NFT(數字藏品)市場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建設認證合規的NFT(數字藏品)平臺市場以及自主可控的區塊鏈。NFT(數字藏品)市場作為近年興起的一個新興市場,目前國內僅有兩家小型平臺公司明確獲得了海南頒發的數字藝術品交易牌照,很多大型平臺公司尚未明確是否為持牌經營。考慮到NFT(數字藏品)市場可以類比藝術品等另類投資市場,依托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海南自貿港等制度優勢,我國可以探索對NFT(數字藏品)平臺建立合規認證體系,且重點認證一些現有的大型平臺。由此建立一個明確受到政府監管的NFT(數字藏品)市場,以便更好地溝通和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建立針對NFT(數字藏品)市場監管的規章制度。目前,國內外關于NFT的監管屬性定位尚未明晰,這也導致當下NFT監管難。對此,需要重點探索基于數字藏品視角的NFT監管制度設計和試點運行。一級市場方面,一級發行商即創建NFT的主體,需有嚴格的資質把控,建議可以由藝術品相關的文化旅游等有關部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之一,與金融主管部門對相關市場實現協同主導,其他未經授權的主體不得發行。二級市場方面,重點推動投資者的合格認證,包括參與者年齡、交易資質等。同時,探索借助數字人民幣進行交易,不僅能保證交易本身安全可控,也有助于交易過程中參與者的適當匿名。
加強對NFT(數字藏品)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引導教育,并完善適用于當前NFT(數字藏品)發展階段的爭議解決機制。目前參與NFT(數字藏品)市場的消費者和投資者都以年輕人為主,而年輕人較低的風險承擔能力進一步加劇了本就具有較高風險的NFT市場對社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在進一步明確對NFT的監管定位后,政府需要重點加強對NFT(數字藏品)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引導教育,包括推動相關部門和機構定期發布NFT相關的資料,重點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引導年輕人群體加強對NFT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組織NFT相關的線上線下培訓活動等。同時,司法機關需要圍繞投資糾紛、技術糾紛、涉外糾紛等主要糾紛形式,試點形成具有針對性的爭議解決機制。
推動數字產權證明、數字人民幣等中國NFT發展方向。目前,海外市場的NFT(數字藏品)的發展路徑主要是發幣交易,這一模式在有效提升交易活躍度的同時,也導致了較為嚴重的泡沫。國內的NFT(數字藏品)發展路徑主要基于數字產權證明,這一模式更偏向版權保護,不容易出現泡沫,但交易量也偏低。我國一方面可以繼續加強對數字產權證明路線的探索,包括在產權公證、交易溯源等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建立基于數字人民幣的NFT交易底層系統,包括建立相關的交易平臺、交易網絡等。
拓展游戲NFT、元宇宙NFT等前沿NFT業態發展。近期出現的游戲NFT、元宇宙NFT等新業態正在改變和重塑整個NFT的生態系統,出于支持科技創新和發展金融科技等需要,我國應當給予這些業態高度的關注。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和支持這些前沿經濟業態的發展,探索在相關產業政策上給予這些產業適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繼續加強對這些前沿業態的監管探索,重點關注游戲NFT和元宇宙NFT帶來的虛擬經濟系統對現實經濟系統的影響,及時發現和化解其對現實經濟系統的負面沖擊。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其中錢軍系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教授、執行院長)
責任編輯:孫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