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軍
摘要:可行性研究是確保國有企業項目投資的有力依據,文章首先針對當前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國有企業投資項目決策程序,并分別從技術、風險、社會和財務四方面進行可行性研究,最后針對提升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方法探討
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主要指在開展項目投資決策前期借助對市場、財務、計劃以及國民經濟等分析,對項目現實環境、內容以及資源等展開分析對比,同時對項目投資后續會獲得的經濟效益、財務情況與社會效益等實施預測,以此確定項目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或給出價值性建議。基于項目可行性研究在我國推行較晚,其在長期發展中獲得不斷優化與調整,在當前階段項目可行性研究已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位置,并且有效幫助國有企業在重大項目中預防風險,控制損失。
一、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國有企業市場化程度不足
多數國有企業積極進行企業股份制改革,企業治理結構漸漸變得完善,基本實現現代企業治理基本框架。但是同時,也需要關注到,有一些股權多元化國有企業,多數企業表面看結構相對健全,但是存在機制治理不完善、治理水平較低、經營機制不能轉變等情況。部分項目存在先做決策,在履行程序的情況,可行性研究只是一個程序上的手續完整,未能真正起到決策依據的作用。
(二)可行性研究內容不全面
在開展項目決策環節時,需要通過科學方式對項目實施全方位、立體化評估,從而確定方案是否可行或是進行調整。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時,多數國有企業在落實可行性研究時存在內容不全面問題,沒能根據實際項目與方案選擇正確、科學的評價分析方法,比如一些項目會受到不穩定因素限制,但缺少風險分析環節;一些可行性研究只針對項目開發優勢內容進行,對于不利于項目的指標選擇忽視;第三方中介機構出具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客觀、獨立性不足,受自身及項目投資方主觀影響較多。
(三)缺乏責任監督機制
企業項目初期立項研究環節和項目經營業績沒有密切聯系,導致項目企業沒有結合項目具體建設或是經營現狀對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二次驗證和分析整理;其次,沒有行之有效的項目可行性研究監督責任機制,可行性研究相關人員缺乏較強的工作能力與責任意識。最后,就是國有企業長期奉行的決策自主性,導致第三方專家評審存在形式化問題。
(四)歷史數據體系不健全
項目預期經營效益對于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經濟評價和決策來講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時,經營效益預判存在嚴重主觀性,項目基礎管理環節用以支撐可行性依據的歷史數據體系還有待完善。
二、國有企業投資項目決策程序
(一)明確投資決策目標
投資活動是當前企業經營發展中一項重要內容,國有企業在市場發展與轉型時期一樣需要開展投資活動,發展企業經濟利益投入。國有企業若想開展投資項目決策,實現投資環節企業最大化價值發揮,就需要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樹立清晰的投資目標,進行投資時,國有企業需要選擇哪些對象成為重要因素,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國有企業自身條件可以滿足什么類型投資項目也是當前需要關注的話題。
(二)明確投資決策方向
在充分明確了投資目標之后,還需要對科學的投資項目決策方向進行選擇。方向確定對于國有企業投資決策意義重大,這直接影響后續國有企業項目投資決策的關注重點。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國有企業項目投資擁有眾多方向,針對投資方向選擇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市場局勢、政治格局以及市場未來發展等進行準確判斷。例如,國有企業要對房地產項目實施投資時,必須對房地產市場展開充分了解,從而確定該項目能否滿足市場需求,并判斷是否具備可行性。
(三)制定投資決策方案
制定投資方案時要對投資項目背景材料、投資風險、相關信息數據以及投資決策等可行性加以分析。一般情況下,國有企業會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一起參與制定可行性投資方案,并對上述方案實施專家評審研究,選擇各方面條件都利于企業的方案執行。比如,對某房地產項目進行投資決策時,第三方機構在了解投資項目大體方向,和市區距離情況以及占地等情況后在方案中進行明確,并且還要對可能產生的周邊環境建設附加情況進行考慮。
(四)平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堅持社會效益優先,企業在注重經濟效益同時也具有社會責任,尤其是國有企業,更要謹記自身責任,面對復雜的社會與市場環境,優先完善社會效益是國有企業需堅定的核心價值觀。
以社會效益推動經濟效益。企業要先了解市場特性,建立長期利益觀。在投資項目社會效益慢慢獲得好口碑后,形成品牌效應,將社會效益轉變成經濟效益。
深化經濟效益權重。第一,調整考核指標權重。針對公益性項目不光要提升社會效益比重,還要合理壓低經濟指標要求。第二,實踐中要建立可操作性強的社會效益量化指標,第三,組建正向激勵與反向激勵機制,對社會評價好的項目給予鼓勵,并且對產生不好影響的企業給予懲處,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指標聯系。
在經濟效益沒有顯示時,借助政策支持獲得收益。政府支持可以從財政補貼和政府購買服務兩點下手。企業還可以在稅收、人才招納等環節向政府尋求優惠政策。
主動進入市場,以經濟手段實現雙效益。國有企業若想同時獲得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積極融入市場。第一組建現代企業制度,針對事業單位改制企業沖破傳統思想,快速改革,結合經濟規律重塑企業架構。第二主動開拓市場,以經濟手段引導投資,掌握市場需求,敢于創新。
(五)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實行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資本改革,借助非國有資本,在國有資本單位內組建多元股權結構、落實高效經營機制,強化企業法人治理能力,從“小會場”轉至“大會場”。將市場化機制推動國有企業治理結構調整;第二,鼓勵國有企業多種形式入股社會企業,國有企業借助投資、經營與市場化方式實施股權投資,推動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持續加強國有資本功能。中央與國務院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中提出混合制改革不設置數字目標,各地方根據現實情況開展針對性措施,使投資決策更具科學性。另外,要深入推進集團股份制改革,加速上市步調,根據混合制要求,借助民間資本優勢,接觸所有制壁壘,推動企業、項目投資主體多元化改革,根據企業章程、國有企業相關法律法規等按程序履行決策程序,企業經營班子會、董事會、股東會等,三重一大事項需按規定提交黨組織會議的前置審議程序。
(六)反饋和調整投資決策方案
在明確了可行性投資決策實施方案之后,還需要結合投資項目市場環境與變化實施針對性調整,從而確保方案設計符合市場變動,適用于現階段投資項目與企業發展實際需求,以此確保國有企業投資決策可以獲得合理性、有效性落實,達成國有企業項目投資中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
三、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可行性
在對投資項目動態實施評價產生影響的因素中,國家主要方針政策與相關經濟政策和使用的經濟宏觀因素是最基本因素。這需要國企管理人員學習并了解國家相關經濟政策,也需要相關人員學習并了解相關政策,時刻注意資源價格搬動與利率變動等問題,通過如此讓項目決策更加合理。
(二)財務可行性
財務可行性分析是對項目投資預算以及企業當前資金持有情況進行分析。利用科學方案對企業資本加以評估,判斷國有企業投資此項目擁有的經濟實力能夠契合投資決策落實。若是投資所需要的資本遠遠大于國有企業能所能承受的資本金額,那么此項目就需要在決策階段慎重考慮,防止國有企業自身發生財務危機問題。國有企業在實施一項投資決策之前,要結合自身財務情況加以判斷,清楚投資規模以及可承受的投資數額,同時思考國有企業當前可以承擔的財務風險等級。了解市場投資之前和當前狀況,并且根據相關資料對未來市場走勢進行預測,有效平衡風險,掌控市場發展局勢,積極搜集市場靜態與動態消息,科學控制風險。
(三)社會可行性
社會可行性主要指對社會環境、政治環境以及經濟環境進行分析。社會環境是影響穩定性、道德等方面主要因素。經濟環境分析主要立足經濟結構、經濟運行趨勢等多個方面實施可行性判斷;政治環境主要從政治體制、政策等方面實施可行性判斷。國有企業身為國家國情下獨特的經濟主體,在開展投資決策時需要完善其社會可行性分析,特別是在國際環境中開展投資決策時,更需要嚴格落實社會可行性分析。
四、深化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策略
(一)加強可行性研究重要性理解
作者建議國有企業需要調整思想觀念,深化項目論證管理質量,深刻意識到可行性研究重要價值,關注可行性研究報告在客觀、科學、全面等方面實際意義,降低主觀思想限制;注重項目調研、論證人員專業能力,在緊急時刻邀請具有專業水平的咨詢單位進行專業指導,保證可行性研究報告具有較高深度與質量。讓可行性研究報告要成為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在決策環節中的合理、有效依據。
(二)引入可行性研究方法
可行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經濟分析法、市場分析法以及技術分析法。可行性研究環節主要包括評價報告、投資機會研究、信息可行性研究以及初期可行性研究四個時期,在具體工作中每個時期均會涉及不同的研究目的、實施要求、建設資源以及建設費用,同時研究寬度和所獲得的研究結論也各有不同。國有企業在開展項目可行性分析時要根據現實情況且考慮到每個研究方案的優勢與缺陷,然后商討制定最合適方案,再根據實際情況落實到工作當中。可以聘請專業第三方機構進行專業化、客觀化以及全面化分析,例如,為加強凈現值法精準度,可以讓第三方機構在分析項目凈現值時利用敏感性分析與風險分析,特別是針對長期性投資、高收益投資和高風險投資項目,需要在現實中充分了解分析每種風險對項目產生的影響,然后對項目收益進行預估,針對個別不能避免的風險,相關人員要盡可能地避免,持續加強抗風險實力。
(三)構建監督、風控和考核管理機制
不斷制定并健全可行性研究環節規范并確定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規范,需要項目企業與報告編制企業嚴格遵守標準落實可行性研究與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構建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相關信息審計機制,通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監管來管理投資項目管理環節,并對可行性研究中關鍵內容加以審計,保證投資項目評價和決策可以獲得精準、合理且規范性落實流程。嚴格遵守項目投資責任機制和項目管理責任機制,組建項目初期論證企業績效和項目管理績效連帶考核機制,重視投資主體的自我管控機制。
(四)落實考核+鼓勵+責任工作機制
第一,企業組建投資風險考核機制,法律和風險管理部門承擔項目風險管理考核工作并提出考核意見。并將考核結果納入績效結構中;第二,組建投資項目鼓勵機制,研究市場項目關聯人員跟投機制,經由所屬部門結合具體情況另外制定;第三,在審批立項申請、可行性研究/盡職調查報告編制期間若發現風險但未能及時上報造成公司受損的,結合情況嚴重度向相關部門責任人追責;第四,在立項申請、可行性研究/盡職調查報告編制期間法律風險部門或是人員及時給出提示并提供應對方案,項目部門未能及時處理或是處理不全面造成損失的,需要向關聯責任人追責。
(五)組建行業項目信息數據庫
首先,要建立健全項目執行跟蹤體系,組建項目歷史數據庫。結合項目規劃與目標等內容,在項目開展全過程中對限制項目落實的內部、外部因素實施及時、持續、系統記錄與回報,和原計劃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紕漏,分析未來發展趨勢,商討出應對之舉,在此環節中一步步組建健全的項目歷史資料庫。
其次,精準掌控行業命脈。對市場之前狀況、當前發展狀況進行了解,并參考相關資料對未來市場發展進行預判,掌控好市場未來發展走向,并且還需要主動、準確搜集市場行業動向與靜態信息,方便后期決策更加合理、可行。
最后,密切關注國家經濟政策與經濟調控措施。在分析投資項目動態評價影響因素時,國家政策方針以及相關經濟政策和落實的經濟宏觀措施均是基礎性因素。這需要國有企業管理層深刻學習并理解掌握國家有關經濟政策,也需要項目主要人員學習并領悟相關方針,隨時關注利率變化以及資源價格變化等信息,通過如此確保提出的項目決策具有可行性。
(六)針對項目進行社會評價
為了保障投資項目建設與所處的社會環境具有協調性,以及進一步提升項目投資經濟效益,需要適當展開社會評價,這樣更有利于全面評價投資項目,保障國家社會發展目標順利落實,可以防止出現投資短期行為以及盲目建設現象,保障投資的宏觀指導及宏觀調控更科學、全面,可以持續吸引外資,獲得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在國有企業進行大規模投資建設時,社會評價需與項目技術分析、經濟評價以及財務分析等協同進行,并且貫穿至項目立項、項目實施及項目終止的整個項目周期內。
(七)做好市場調研及市場預測
在項目前期,要進行市場及資源調研工作,針對相關項目進行市場調研時,做好基礎工作。結合資源應用模式以及企業利潤來源渠道,完成調查任務。針對各大用戶市場需求及潛在需求規模等進行摸底排查,以便為后期擬建規模投資決策帶來可靠支持。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過程中應使用科學的市場調查及市場預測方式,在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時,突破重技術、輕市場等問題,需要高度關注市場研究及相關成果。在完成市場調查工作基礎上,應用先進的技術方式、專業知識以及基礎經驗,整理所獲得的資料,創建可以反映市場規律的預測模型,針對未來項目市場發展態勢進行預測及判斷。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國有企業是推動國家經濟建設主要載體,要確保新時期國有企業健康發展,為國家提供不竭的前進動力。因此,必須重視國有企業在投資建設中出現的不足。經濟不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國有企業項目建設更要嚴格把控。落實好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不光是為國家經濟做出貢獻,更是為了社會大眾謀福利。
參考文獻:
[1]宋婷婷.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內部控制管理研究[J].價值工程,2021,40(04):58-59.
[2]付振東.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管理戰略性問題的思考[J].財會學習,2021(21):157-158.
[3]葉一.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管理現狀及解決對策[J].商情,2020(02):169-170.
[4]雷雪萍.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內部控制管理分析[J].經營者,2021,35(14):107-108.
[5]沈德明.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內控管理現狀及優化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6):39+45.
(作者單位:深圳市南山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