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明



混合教學環境的出現本質上打破了傳統教學與評價相互孤立的局面。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教育已從單一的模式逐漸走向多樣性、開放性發展的“雙線英語”混合教學模式。借助“雙線英語”的信息化融合手段,小學英語混合教學的課堂更能從線上和線下雙維度著力突顯教學目標設置的合理性、教學效果的達成最大化和教學評價的最優化,真正實現“以生為本”的“激·創·變·贏”生本課堂,推動英語課堂前、中、后三大環節的課內外混合教學變革,提升師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混合教學的內涵和意義
混合式教學并不是單純的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結合。根據美國發展訓練協會的Singh和Reed指出,混合式學習應在“適當的”時間,通過應用“適當的”學習技術與“適當的”學習風格相契合,對“適當的”學習者傳遞“適當的”能力,從而完成最佳的學習目標,而滿足這五個“適當”是提升混合式學習效果的關鍵。
可喜的是,在“雙線英語”信息化混合環境下,即借助信息技術的支持,利用線上和線下的整合資源和方式豐富多模態課堂,促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使教與學達到最優化效果的教學模式,正在課堂中逐步被實踐并得到師生認可,其顯著的教學效果之一便是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和提升了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實踐的可操作性。
二、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
2020年5月在成功申請晉江市基礎專項改革課題《信息技術與小學“雙線英語”多模態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后,為推動信息化與傳統英語課堂教學融合創新實踐,促進教育教學提質增效,提升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實踐的可操作性,課題組成員依托信息化技術平臺,大力踐行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根據雙線英語多模態教學的實施原則與策略,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反饋,逐步構建了“課前有效學習——課中互動交流——課后能力提升”的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三、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教學案例分析
現以外研社新標準六年級上冊Module 6 Unit 1 Thanks- 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為例,探討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的設計與實施。
(一)課前教學(Preparing)——激發學習動機,創設生本課堂
學習動機即學習欲望,對自主學習有促進作用,是自主學習的動力所在。本課在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設計包含了三項準備工作:1. 領取任務,自主完成預習;2. 在線打分,激發學生興趣;3. 根據數據,評判預習效果。具體步驟為圍繞“節日主題”教師使用智能手機,生成“節日知多少”問卷;依托網絡平臺發送課前口語預習作業并實現在線打分,及時精準地給予學生學習反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前熟悉學習目標;隨后教師通過分析平臺所反饋的數據,及時進行課堂教學目標的調整,以達到“因材施教,翻轉課堂”的效果。
(二)課中教學(Presenting)
1. 創造多向互動,拓寬學習渠道
在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教學實踐中,師生運用多元方式進行“教學評”,對課內外教學資源如印刷文本、網絡、影視、手機、工具書、報刊、廣播、辯論會、角色扮演、博物館等各種資源多模態共同融合,對英語文本材料進行多渠道、快節奏、互動式的教學,利用圖文資源拓展視野,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從外界媒介獲取英語知識,拓寬學習渠道的同時,讓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 變革評價形式,加快課程變革
信息技術與“雙線英語”教學模式融合,鼓勵利用大數據、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變革教與學的方式方法,構建出智能化、個性化和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真正實現“以學定教”的課堂變革目標。
本節課教師通過布置任務閱讀任務,如完成節日信息卡、仿寫短文、群文閱讀和上網查閱資料,進而完成感恩節的文本教學,實現重難點教學。(該課例開展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的教學活動如圖3所示)
本節課例的最大亮點在于利用“雙線聽說”,實現智能診斷。如利用一起小學APP的語音智能系統,確保每個學生擁有平等的展示機會,激發學生熱情;利用系統自帶的智能語音評分功能,讓學生不斷嘗試,自主通過錄音反饋,發現差距,自主修正,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智能AI聽寫單詞,完全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利用一起教育學習平臺,自學自評自我成長。(該課例開展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的評價活動如圖4所示)
(三)課后教學(Summarizing)——教學雙線成長,師生雙向共贏
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的提出,既是對教師學科素養的挑戰,也是對學生學科素養的考驗。
本節課中,教師利用“雙線英語”的信息化資源共享,讓學生更全方面地了解中外節日的風俗習慣。學生通過此項作業,既可以加強鞏固寫作技巧,又可以提升本國文化認同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并在課后延續課堂學習,依托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自主閱讀,實現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提升閱讀素養。(該課例開展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性課后延讀活動如圖5所示)
由此可見,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英語知識,還應滲透跨文化意識,培養英語思維及幫助學生認識到英語和母語的差異;通過多模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從英語的角度完善對語言的理解,做到“雙劍合璧,共生共長”。
總而言之,混合教學環境下的雙線英語多模態課堂教學實踐讓教師嘗試到了構建課前、課中和課后混合教學的應用閉環,真正實現信息化教學全場景的減負增效,有助于形成環環相扣、生生互評、人人參與的新課堂。
*本文系2020年晉江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 《信息技術與小學“雙線英語”多模態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JYKT2020—2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