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金環
閱讀課的最終目的并不在于通過自己的閱讀方式來讀懂文章內容,而是通過對輸入信息的利用來完成某項語言任務,引導學生在完成活動任務的過程中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讀后活動設計是閱讀課相當重要和關鍵的環節,它是文本知識的綜合運用階段。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多樣化的真實活動來延伸、拓展對文本的理解和運用,將學習目標從知識提升到能力層面,從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內化語言,并發展智力和培養創新意識。本文將以小學英語PEP教材中的讀寫課為例,從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角度出發,探尋讀后拓展活動的設計策略。
一、基于文本話題,創編表演,提升核心素養
現在教育界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英語學科已從強調學科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轉為關注學生各方面綜合素養的培養。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資源,拓展學生自我表達的渠道,例如利用課本劇、戲劇表演,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高段PEP教材的讀寫版塊主要以Robin為主線,圍繞Robin和主要人物開展故事,貼近學生生活,趣味性強,深受學生喜愛,非常適合學生表演。在學完文本內容后,可以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和情節并進行朗讀與表演,之后學生小組再合作表演故事。
以PEP 7 Unit 6 Read and write為例,講述的是Robin和一只螞蟻互相幫助的故事。教師在對文本進行了理解和語音語調朗讀處理后,為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體驗,可以設置課本劇表演的讀后活動。學生可以對文本進行創編,為文本增加劇情。原文本中以敘述為主,對話篇幅比較少,表演起來不生動,學生不僅可以給文本增加角色,還可以給每個角色添加符合角色特征的語言,自己設計劇本,自己準備道具,自己創編臺詞……這樣的讀后活動會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
二、圍繞文本話題,輻射創作,培養思維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不是課程的唯一目標,英語教學中還應當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觀察、記憶和想象等。PEP教材讀寫板塊多以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為主線編排學習內容,話題是教學的“題眼”,也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利刃。課堂中教師若能結合話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不僅能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愉快地融入思維訓練的活動中,同時圍繞話題展開輻射性的想象活動更利于學生思接千載,充分調動學生相關的表象積儲,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新語言項目的理解、吸收和運用。
PEP 5 Unit 1 Read and write是PEP教材第一次呈現Robin,文本對Robin的由來、它的外貌特征和品質以及它的能力做了詳細介紹。學生在學完該文本后對Robin充滿了喜歡之情,心中也夢想能有一個像Robin一樣的機器人陪伴自己或者家人。教師可以在閱讀后設置兩個梯度性的讀后活動,首先可以讓學生幫助Wu Yifan完成對Robin的升級,從Robin1.0版升級到Robin2.0版,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使Robin2.0功能變得更加強大,下面是學生輸出的一些語言。
S1: Robin2.0 is very helpful. He can help clean the room; he can cook the meals for Wu Yifan; he can wash the clothes, and he can wash the car, too.
S2: Robin2.0 is very strict. He can make Wu Yifan read the books everyday.
S3: Robin2.0 is very naughty. He can play tricks on grandpa and Wu Yifan.
S4: Robin2.0 is very clever. He can drive the car, he can fly the kites.
...
通過學生的想象,Robin2.0 變得無所不能,學生在敘述的過程中,不僅激活了知識儲備,復習了形容詞和動詞詞組,同時落實了本課重難點知識。
三、挖掘文本話題,提煉框架,鍛煉寫作能力
新課標(2011版)明確規定,六年級學生要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在課堂中為學生創造機會去寫作,而讀后環節是最好的時機。閱讀課的輸入,是為了學生最終的語言輸出,寫作是一種基于本文理解的拓展性輸出方式,它不僅能檢測文本理解程度,又能鍛煉寫作能力。PEP教材中的讀寫課,將讀和寫緊緊聯系在一起,教材中設置的書寫板塊,從簡單的單詞書寫到句子書寫,一步一步搭建了學生寫作的金字塔。老師們可以根據課堂需要,在相應的閱讀環節植入書寫練習,大部分教師還會從閱讀后提煉文本寫作框架,進行篇章書寫,進一步深化文本理解,并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PEP 6 Unit 6 Read and write中講述的Sarah和Robin去參觀世界機器人展覽時發生的對話,通過對話文本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來自世界不同國家(日本、美國、加拿大、中國、西班牙)的機器人的特征和能力,通過教材提供的小練筆,學生復習強化了現在進行時的表達。但是,僅僅局限于現在進行時的表達,會使學生的英語表達沒有整體性,所以為使學生的輸出更加飽滿和豐富,教師可以結合文本,滾動舊知,挖掘其他語言框架。在讀后活動中,教師就可以繼續利用“世界機器人展”這個話題,帶領孩子們走遍全世界,根據各國的文化特征,創作出符合國家特色的機器人。教師提供文本提煉出來的語言框架并加以拓展,學生先描述自己的機器人。
四、拓展文本話題,暢談經歷,實踐語用能力
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在學完教材提供的文本基礎上,聯系學生實際,拓展該文本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經歷可談,有興趣想表達,可以增加學生運用語言的機會,提升語言運用的效果。
PEP 6 Unit 4 Read and write是一篇日記體,講述的是Sarah觀察記錄小貓的成長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預測信息、推理結果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順利梳理文本脈絡,讀懂文本大意,并提煉了Life circle of a cat的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設置了Life circle of a...的讀后活動,每個學生都有養小動物、植物的經歷,拓展的文本話題激活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孩子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在真正意義上用英語去表達。
PEP 8 Unit 4 Read and write中講述的是Wu Yifan的夢,夢里他參加了學校的跑步比賽,從剛開始的跑不快到跑得像一頭獵豹,得益于Robin的魔法水,夢境情節一波三折,飄忽離奇,學生學完之后很有共鳴,有時候自己的夢何嘗不是這樣?于是教師先教授學生用Plot wave(情節波)的形式梳理Wu Yifan的心情變化過程,根據“情節波”圖復述文本。接著,教師設置的讀后活動便是引導學生用“情節波”的形式畫出自己的夢,并根據框架講述一個自己有趣的夢。此外,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差異,教師設置了分層任務,學生可以在小組間進行“情節夢”的故事接龍,組員一邊畫“情節波”,一邊講述離奇有趣的故事。這樣的讀后活動高年級學生非常喜歡,課堂上頓時熱鬧起來,畫的畫、講的講,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夢,時不時聽到爽朗的笑聲從小組中傳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是接地氣的活動,學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儲備的活動,才是最真實的活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表達的欲望,讓孩子們實踐語言、活用語言。
五、精選文本話題,開展分析評價,訓練口語表達
PEP教材中編排的閱讀材料包含很多學生關注的熱門話題,為開展讀后交流活動提供了很好的話題。學生完成了讀前和讀中活動后,圍繞學生普遍感興趣的話題開展課堂討論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促成學生的思維碰撞,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迅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組織學生的閱讀后評價討論活動時,可以尋找學生熟悉、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從角色、內容、文本結構或者人文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Unit 2 Read and write時,教師組織學生完成相應的文本學習和課后練習后,設計了評價討論活動,圍繞Do you like the hotel? What would you like to tell the manager?進行討論,從賓館設施、服務方面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學生們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積極開展小組交流討論。
學生們在討論中創造性地應用本課英語知識進行對話交流,有效地鞏固了英語語言技能。讀后討論環節是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良好契機,同時也能為學生提供發表觀點和個人見解的機會。教師應讓學生參照文本話題,借鑒文本語言,為他們的口頭語言輸出做好鋪墊,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做好讀后活動的設計不僅有助于加深閱讀文本的理解,促進知識的吸收和語言技能的提升,還能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及培養思維品質,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和能力水平,充分鋪墊,設計形式多樣、主題相關、有層次性、鍛煉學生思維的讀后活動,既可以夯實基于文本的語言知識,又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英語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