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堅持中國共產黨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主動權和領導權,緊貼時代主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在青年人才培養實踐中的歷史經驗。培養青年人才要堅持黨管青年、科學指導、需求導向、時代主題的原則,提升科學化與規范化水平;堅持把政治強、情懷深、人格正、能力強、視野廣、敢擔當作為青年人才培養的價值導向,培養一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人才隊伍。在青年人才培養實踐中,各級基層組織部門應在重視青年工作、引導青年擔當、凝聚青年合力、提升青年素質、釋放青年活力、動員青年參與等方面下功夫,引導青年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更好地貢獻青春力量。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青年人才;歷史經驗;價值導向;實踐理路
〔中圖分類號〕D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8442(2022)02-0014-06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重點項目“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一中心四模塊五協同路徑研究”(2021JSJG051),主持人滕為、陳奎慶;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課題重點項目“淮海經濟區高層次人才獲得感調研及‘引‘留政策研究”(21SYA-010),主持人洪濤。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發展和時代前進的強勁動力,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先鋒力量。百余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不僅展現了黨對青年一以貫之的培養與教育,更涵蓋了黨對培養青年一代的最新要求。百年大黨培養青年的歷史既是青年事業的寶貴經驗,也為青年事業未來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只有不斷梳理總結中國共產黨培養青年人才的歷史經驗、基本原則和價值導向,才能更好地探索與我國國情相符、體現中國特色且能充分體現發展優勢的青年人才培養道路,從而引導青年在新時代新征程偉大實踐中更好地貢獻青春力量。
對中國共產黨培養青年人才歷史經驗的梳理和總結,需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支撐與指導,認識和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青年觀。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不是僅從價值論范疇認識和理解青年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是放置現實的社會生活和歷史進程中去考察,這也為我們梳理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歷程當中所持有的青年觀提供了重要方法。
一、中國共產黨培養青年人才的歷史經驗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是一個國家人力資源中最具潛力、活力和創造力的部分,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歷史,也是挖掘、培養和使用青年人才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取得今天的成就,與青年人才的培育和使用密切相關。總結百余年來青年人才培養與使用的經驗,對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堅持黨管人才,掌握青年人才培養與使用的領導權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與主動權,是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青年人才培養實踐中最突出的一條基本經驗。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十分重視青年運動,1939年的“一二·九”運動、1945年的“一二·一”運動、1947年的“五·二〇”運動,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青年運動,它們體現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革命斗爭的需要,積極組織、發動青年人才參與革命,也讓青年人才在革命的硝煙與戰火中不斷成長。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也在不斷探索馬克思主義人才觀與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結合的實現路徑。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指出,各行各業的干部都要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專〔1〕309。鄧小平同志在這一基礎上又深刻闡述了“紅”與“專”的內涵。他指出,“一個人,如果愛我們社會主義祖國,自覺自愿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應該說這表示他初步確立了無產階級世界觀,按政治標準來說,就不能說他是白,而應該說是紅了”〔2〕92,“勞動者只有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豐富的生產經驗,先進的勞動技能,才能在現代化的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88。毛澤東同志與鄧小平同志的又紅又專人才觀中的所謂的“紅”,都強調的是政治方面的內容,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覺悟;而所謂的“專”也都涉及對業務的要求,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可以說這一時期,“紅與“專”是共同構成全面發展人才的基本素質和標準,更有利于把社會各方面的人才吸收到黨內、團結在黨的周圍,更有利于黨管人才,并為建設新中國做好了人才準備。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結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際,提出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這一要求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時期對青年培育是以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根本宗旨,這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國家戰略密切契合,體現了黨對青年地位與角色定位的清晰,也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在選人用人策略上的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強調,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破除妨礙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實行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3〕。習近平總書記這一系列重要思想觀點,既強調了人才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黨管人才原則,又要求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確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新時代人才工作實踐中,重要的是善于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不同時期的歷史經驗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牢牢把握著青年人才培養和使用的主動權,從而確保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圍繞黨和國家的需要,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人才資源。
(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為國為民的精神內核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青年人才進行正確的理想信念教育,樹立為國為民的精神內核,是中國共產黨青年人才培養的重要歷史經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以發展黨的基層組織以及建設社會主義青年團作為組織網絡,以組織工人運動、發動學潮等為主要的革命斗爭方式,宣傳馬克思主義,引導青年和廣大民眾樹立救亡圖存的理想信念,為革命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對青年進行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理想信念教育。在這一歷史時期,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等被作為先進典型廣為傳頌,鼓舞和激勵了更多的青年樹立攻堅克難、艱苦奮斗的理想信念。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青年頭腦,引領青年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念,站穩意識形態立場,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切實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指引下,先后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不斷帶領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4〕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加強學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級各類學校都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立德樹人”成為社會主義高校的根本任務。中國共產黨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對青年人才的思想引領,從而樹立為國為民的精神內核,讓青年人才能保證政治方向的正確性,行成政治共識的凝聚力,讓青年始終跟隨中國共產黨的步伐,加入到實現中國夢的隊伍當中。
(三)緊貼時代主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
堅持中國共產黨在青年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中緊貼時代主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是中國共產黨青年人才培養的寶貴歷史經驗。培養和選用青年人才與時代背景和國情黨情密切相關,按需選才,按需育人,把符合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青年人才凝聚在黨和國家的事業之中,這是中國革命、改革、發展的不竭動力。進入新時代,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程度的深入發展,信息技術引發了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顛覆式革命,知識快速更新,社會分工更加明確,越來越多地開始出現新模式、新技術和新產業。全球競爭實際上已經轉變為人才的競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始終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對于社會發展來說,人才是作為支撐的首要資源,在國家發展當中,必須將創新放在核心位置。這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在結構上要兼具學術研究型和應用型,既能夠擁有一支掌握世界頂尖科學技術,走在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取得創新成果的研究型頂尖人才隊伍,同時還要有大批量的能夠符合信息化時代生產需求的應用技術型人才;青年人才在知識覆蓋上應突破單學科壁壘,成長為復合型人才;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科技經濟發展狀況,新時代的青年人才還必須要有知識更新意識,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科學技術的快速更迭。
二、中國共產黨培養青年人才的基本原則
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奮斗征程中,不斷深化和發展對人才培養規律的認識,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主動權,探索出青年人才培養的豐富工作經驗。未來青年人才培養要在辯證借鑒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著眼歷史新方位,圍繞堅持黨管青年、堅持科學指導、堅持需求導向、堅持時代主題的原則,提升青年人才培養的科學化與規范化水平。
(一)堅持黨管青年,把握培養青年人才的原則性與政治性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堅持黨的領導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的首要歷史經驗,這屬于體現決定性、根本性的規律總結。黨的領導是做好黨與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障,也是青年人才培養的首要前提,關系我們黨長期執政和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的大計。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事業離不開青年人才,青年人才的成長發展也需要中國共產黨的堅實支撐。《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堅持黨管青年”〔5〕109,培養青年人才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原則性不動搖,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增強青年的政治覺悟,凝聚青年群體最廣泛的價值共識。
(二)堅持科學指導,培養把握青年人才的科學性和規律性
首先,把握科學性。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指出,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注重發揮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總結歷史經驗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實踐,未來青年人才培養要以科學理論與有益經驗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培養青年人才的新實踐中認識、檢驗和發展已有認識,增強人才培養工作的科學性。其次,把握規律性。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社會是有規律運動的,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它顯現為歷史過程,構成歷史過程的各種社會現象也是運動與發展的。培養青年人才應把握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培養青年人才的歷史規律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培養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的演進歷程,用辯證的觀點去把握培養青年人才工作的本質和核心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堅持需求導向,把握培養青年人才的社會性與主體性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追求“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所以,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作為技術、知識以及管理等重要載體,在各種社會生產力要素當中,人才都是最積極和最活躍的因素。社會發展以人才培養為基礎,人才培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只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社會才能進步,只有在高度發展的社會中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實現。因此,青年人才的培養既要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將社會發展方向與人才培養內容相掛鉤,突出青年人才的社會性;又要兼顧青年個體需求,將個人價值實現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銜接,發揮青年人才的主體性。
(四)堅持時代主題,把握培養青年人才的時代性和實踐性
每個時代的主題不同,而每一代人也承擔著屬于自己的使命。不同的歷史階段,培養青年人才的主題以及使命,就是使其能夠積極承擔民族復興的責任。一方面,培養青年人才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抓住培養時代新人這一具體任務,抓住新時代戰略機遇期這一時機,抓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大勢,把握時代性,力爭創新性,開拓進取,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培養青年人才要堅持以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為目標,以增強青年發展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重點,找準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我國實際的結合點,把握實踐性,追求實效性,銳意進取,謀求發展。
三、中國共產黨培養青年人才的價值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斗爭中綻放絢爛之花。”〔6〕基于此,培養青年人才應堅持把政治強、情懷深、人格正、能力強、視野廣、敢擔當作為價值導向,培養一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有“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7〕的青年人才隊伍。
(一)青年人才的政治要強
政治強是青年人才忠誠于中國共產黨、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人民的“壓艙石”,青年人才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具體而言,就是要有牢固的政治根基,認真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用科學的思想武裝頭腦;有較強的政治辨別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政治敏感性顯著提升,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有堅定的政治定力,帶頭遵守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規矩以及政治紀律;有較高的政治自覺,以政治思維謀事、以政治標準衡效,切實把講政治貫穿到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和各環節。
(二)青年人才的情懷要深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8〕54,青年人才必須具備人民、國家、民族情懷,促使個人價值選擇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同向而行、同頻共振。首先,人民情懷充分體現出馬克思主義的本質,青年人才必須始終具有高度的人民情懷,以人民立場為基礎,扎根基層,致力于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的愿望。其次,青年人才要有深厚的國家情懷,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增強對中國道路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最后,青年人才要有深厚的民族情懷,聚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三)青年人才的人格要正
人格體現的是個人的外在行為模式和內在的動力組織的統一體,是其道德品質以及個人能力多個方面的體現。青年人才的人格正主要體現在為人正、做事正兩個方面,即青年人才在社會的具體實踐中能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轉化為情感認同,進而外化為實際行動;以理想信念為中心,對個人的世界觀、思想觀、價值觀進行完善和健全;以基礎道德規范為基礎,不斷加強道德修養、規范言行舉止,把干事業與修人品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思想境界,以身作則、廉潔自律、率先垂范。
(四)青年人才的能力要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勝任力是青年人才面對新形勢、正視新挑戰、把握新要求的先決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技能型、知識型以及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與勞模精神,在整個社會,營造其勞動光榮的敬業風氣以及社會風尚〔3〕。青年人才應在發揮自己本領的基礎上,堅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精益求精,不斷培育工匠精神,提升自身業務能力。
(五)青年人才的視野要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8〕50新時代青年人才要在時空縱橫的大視野下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科學規律,找準發展方向,不斷強化大局意識,以大局思維指導實踐、在顧全大局的前提下開展工作。首先,青年人才要在時間上拓展視野,從人類文明發展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民族復興史中把握規律,做到眼光長遠、心胸開闊,正確認識大局,全面把握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其次,青年人才要在空間上拓展視野,審視世界發展大勢,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適時融入世界發展大潮,并在審時度勢中找到坐標,找準定位。
(六)青年人才要敢于擔當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指出:“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6〕馬克思主義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認為青年人的存在方式決定著未來社會的發展狀況,青年人的思想狀況和科學知識掌握水平決定著人類未來社會發展趨勢。青年擔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條件,是時代進步的重要基礎。青年人才作為青年群體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擔當能力和擔當意識對青年群體功能的發揮起著決定性作用。青年人才要勇于擔當新時代賦予青年一代的使命和重托,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做到主動擔當、敢想敢干、敢試敢闖、積極作為,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奉獻力量和智慧。
四、中國共產黨培養青年人才的實踐理路
在實踐層面要通過以下六項工作構建青年人才培養的實踐體系:統籌推進,謀篇布局,重視青年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引導青年擔當;廣納賢才,引才用智,匯聚青年合力;強化培育,磨礪匠心,提升青年素質;健全機制,放權松綁,釋放青年活力;優化環境,涵養新風,動員青年參與。
(一)統籌推進,謀篇布局,重視青年工作
國家的希望在于青年。中國共產黨歷來對青年工作高度重視,特別是培養青年人才。基于新的歷史階段,青年人才培養要將青年工作置于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考量,將培養青年人才工作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地位,自覺按照培育新人的戰略任務,堅持黨管青年的政治立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航定向,瞄準時代發展和國家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將青年工作有機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培養青年人才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黨的治國理政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與發展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服務。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引導青年擔當
青年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和生力軍。要想進一步促進黨與國家的事業發展,必須首先保證青年發展。青年作為社會生產力中最具活力和最積極的要素,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驅動輪”和生力軍的作用。當前的青年工作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將培養青年人才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培養目標任務要與經濟戰略發展需求相銜接,育人工作成效與經濟戰略成果相對照,在尊重與發揮廣大青年生力軍作用的基礎上,積極引導有志青年朝經濟建設這一中心聚焦,肩負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三)廣納賢才,引才用智,匯聚青年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用好用活人才,大膽使用青年人才,激發創新活力,放開視野選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9〕。“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10〕一方面,青年人才培養工作要把握現階段人才的全球化發展特征,充分體現出人才政策的開放性、積極性以及有效性,探索工作路徑,讓青年人才“出得去”,也“進得來”。另一方面,要鼓勵青年發揚“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的精神,引導青年樹立全球視野,號召青年積極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國家發展、世界進步匯聚最大的青年“同心圓”。
(四)強化培養,磨礪匠心,提升青年素質
培養既是人才工作的基礎,又是難點。青年人才培養要堅持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在關注教育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同時,也要重點把握重點領域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以及各行業領域專門人才培養的統籌推進。在基礎教育方面,青年人才培養要推動人才供給與需求相適應,高效構建學科類型、專業以及層次等動態調整機制,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及產學研用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在重點領域和專門人才培養方面,要通過匠心引領,“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11〕,著力培養更多適應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青年人才。
(五)健全機制,放權松綁,釋放青年活力
青年人才培養要打通人才流動、使用和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各類人才培養引進支持計劃必須不斷向青年人才傾斜,實現支持方式的優化;對青年科技人才當前存在的困難要高度關注,使人才能夠真正的安定;各類人才培養引進支持計劃要向青年人才傾斜,擴大支持規模,優化支持方式,重視解決青年科技人才面臨的實際困難,讓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業;要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組織實施高校優秀畢業生接續培養計劃,從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遴選高水平導師,賦予高端人才培養任務。總體而言,青年人才培養必須基于人才培養機制、人才管理機制、人才激勵機制、人才評價機制以及人才保障機制的優化與改革,“給予青年人才更多幫助、更多信任與支持”〔9〕,讓青年人才活力加速釋放。
(六)優化環境,涵養新風,動員青年參與
青年人才培養要通過用好報刊廣播影視等大眾傳媒,發揮優秀人才的典型引領作用、創作生產優秀的文藝作品、涵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國民心態、強化制度和法治保障等手段,營造良好的人才培養與使用環境,讓人才真正能夠安定下來留下來,為人才打造舒適良好的氛圍。同時,要應時應勢聚焦、團結、引領、鼓勵青年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促進青年主動要求成才,自覺投身社會實踐,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4〕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5〕張良馴,楊長征.中國青年發展規劃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6〕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人民日報,2021-04-20(01).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2).
〔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9〕習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N〕.人民日報,2021-09-29(01).
〔10〕習近平在同外國專家座談時強調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N〕.人民日報,2014-05-24(01).
〔11〕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5-29(02).
責任編輯郭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