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關鍵詞:黨史學習;三個內涵;四個要義;鼓勁前行
中圖分類號:D2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4 — 0053 — 03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黨一百年的奮斗歷程,是篳路藍縷的一百年,也是創造了無盡輝煌的一百年。廣大黨員要沉心靜氣學習這一百年歷史,學習優秀的革命傳統,把握發展的規律性,獲得新的啟迪。只有這樣,才能夠繼往開來,才能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光輝業績。
縱觀我黨百年的發展歷程,其中既有披荊斬棘的勇氣,也有奮勇創新的銳氣。對于廣大的黨員干部而言,對黨史的學習絕對不應該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將其看成是一項提高政治素養和強化為民意識的核心任務去完成,這樣才能夠讓黨的優良傳統得到更好的傳承。
回頭來看我們黨的百年歷程,“人民”二字重千鈞。無論哪個時期,我們黨始終將人民放在核心位置。同時,任何事業的進步都依靠于人民的優勢作用,堅持人民中心理念,體現出來的是我黨的溫暖情懷。廣大黨員干部在黨史學習的過程當中,對此需有所感悟,還要做到常學常新。通過透徹的學習,才能夠對其中的核心要義有精準的把握,才能夠在實際工作當中真正發揚孺子牛精神,把人民群眾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情系人民、關心民眾,讓我們為民服務更加具有導向性。
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引領之下,經過長期持續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的國家已經逐步走向了強大,我們的廣大人民也在真正意義上走向了富裕。所有的中華兒女同心協力,奮勇向前,讓我們的民族邁上了一個更高平臺,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越來越近。立足當前的新任務、新要求,務實是根本,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只有奮斗才能夠實現發展目標,在困難和挑戰下,仍然必須弘揚老黃牛精神,忘我向前,奮斗不止。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對于黨史的學習,要做到深入學習、透徹學習,既要看到黨史的整體發展歷程,又要在黨史逐漸行進的過程當中感受到其中的本質與要義,善于感悟和提煉其中的精髓。但凡有創新意識的人,都能夠做到推陳出新,能夠深學悟透有所收獲。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一百年時光當中,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我黨歷來堅持的原則,堅持守正,也在不斷創新,在不斷地探索當中終于獲得發展的新經驗,根據我國各個時期的具體情況,探索追尋到了契合發展的新路線。當然,這一個過程是歷盡艱辛的。當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在改革發展邁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拓荒牛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創新能力提升的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改革的氛圍當中進行精準定位,找到突破發展的新方向,這樣才能夠為高質量發展和高效率發展打下堅實的支撐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十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明確提出,我們黨的一百年發展歷史,充分體現出了我們不忘初心、奮力進取的優良精神品質,我們的黨史,實際上也是和廣大的百姓群眾心手相連的黨史。通過黨史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哪一個時期,為人民服務都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思想指引,這一科學思想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黨的歷史就是由廣大的人民創造的。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歷史事實可以充分說明,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人民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時代出了問卷,我們在答卷的過程當中必須清楚,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評判者。在廣大社會公眾面前,我們要扮演好“小學生”的角色,不僅如此,我們更要做好為民服務的勤務員,不斷培養和升華道德情操,增強抗擊風險的勇氣和改革創新能力,要時刻校正干事創業的“坐標系”,做到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我們黨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我們的黨,是歷盡滄桑的黨;我們的黨,也是經過了千錘百煉的黨。正是有了這么多的坎坷,更加雄辯地證明了人民力量的強大。“十萬工農下吉安”是多么壯觀,“喚起農工千百萬”是多么威武,而“軍民團結如一人”又是多么磅礴,正是有了“六億神州盡舜堯”,才會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偉力。緊密依賴于人民的宏偉力量,我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在人民的鼎力支持下,沒有到達不了的彼岸。當前,社會轉型升級發展的腳步日益加速,我們要深入了解廣大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和實踐堅持下去,帶領群眾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我黨和人民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引領和團結廣大人民,勠力同心干事創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謀求最大公約數、繪出最大同心圓。
從本質上來進行分析,我黨發展的核心目標就是要讓廣大的人民群眾過上幸福、和諧而又富裕的生活。百年黨史,漫漫長路上,點點星空中,涌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女紅軍的“半條棉被”讓人們無限心疼、淚滿眼眶;焦裕祿精神讓我們多年歌頌……奉獻青春、奉獻生命,他們都沒有過半點遲疑。當代的黨員干部也是如此,人民永遠是我們做事要考慮的核心和根本。全面了解群眾的基本需求,讓群眾盼望的事情件件有回聲,讓群眾著急的事情件件有落實,讓群眾不滿意的地方處處得到整改。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更要扎實,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下大功夫,讓全體人民共沐發展的“陽光雨露”。最大的政治就是民心,深刻回答著“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本色三問只有依賴于群眾,才能夠圓滿作答。
對于廣大黨員來說,要透徹理解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重大意義,才能夠切實有效地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
學習黨史所獲得的關鍵收獲就要進一步明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刻含義。這么多年以來,我們的黨、我們的許許多多黨員干部經歷了多重的考驗。在外界環境十分惡劣、十分艱苦的情形之下,我們黨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精神力量,讓我們的人民、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和強大起來。我們始終沒有放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銳利的思想武器,堅持積極踐行這一先進思想,并使之不斷發展和進步。所以,黨員干部學好百年黨史,可以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根本原因在于馬克思主義的“行”。把握好“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等等不容置疑的真理,才能夠讓我們更加明白我們來自于哪里,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哪里,才能夠讓我們在經驗的積累過程當中更加用心,讓我們在規律的挖掘當中更有勇氣和前行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我們要將歷史看成是一本內涵豐富的教科書。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的發展歷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財富,我黨的歷史就是文化瑰寶當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因此,我們要善于運用這些資源,要在不斷的學習過程當中讓自己的信仰更加堅定。對百年黨史進行學習,是讓廣大黨員干部深切感悟、明白我們黨百年歷程中經過怎樣反復比較和總結,才堅定執著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逐步完善的偉大飛躍。正確認清黨史、認知發展,才能夠為進一步增強“四個自信”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夠讓廣大黨員干部在“四個自信”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堅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新時代黨員干部應該具備的一個基本認知,也是提升黨員干部個人道德素養和黨性修養的政治基礎和自覺導向。“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不是每個黨員干部都能回答得好的,但我們必須堅定信心回答對、回答好。我黨百年的發展歷史當中包含著多少英勇無私的靈魂。在當代,張富清深藏功名60余載,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一輩子;黃文秀用美好青春抒寫脫貧攻堅絕美華章,詮釋了初心使命的真諦;張定宇隱瞞漸凍癥病情,于抗擊新冠疫情戰場上,用崇高大愛、醫者仁心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我們要在黨史學習當中去感受、汲取和踐行這些共產黨人的精神。對于當代的黨員來說,忠誠、無私、干凈、擔當是永恒的關鍵詞,也是衡量和促進廣大黨員干部發展進步的道德準則。
黨史學習中應該規避的風險危機就是因循守舊,止步不前。我們應該從黨史中增強與時俱進的信心、拿出創新發展的勇氣,讓自己的戰斗能力不斷提升。從本質上來看,黨史學習的最終目標就是要用科學的思想武裝廣大黨員干部的頭腦以形成科學的認知,用紅色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以不斷提升干事創業能力。“力行”是黨史學習過程當中我們應該落實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將從黨史中汲取到的力量轉化為工作動力和能力,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堅定初心認知,讓履職創業的能力日益增強。要將黨史的學習和工作高度融合,實現學習方法的創新,實現學習成果的落地轉化,更勇敢地承擔起為人民群眾干事的責任和使命。要善于開拓新的局面,讓社會發展的成果真正落地,讓第二個百年新目標起步又穩又好。
述往思來,向史而新。黨史是黨員學習的一門必修課。只有學好黨史,我們才能從中汲取精神之鈣、理論之魂、歷史自信、為民之情、奮進之力和浩然正氣,才能夠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大環境中,仍然保有擔當的責任和毅力,繼續增強我們的憂患意識,提高我們的防范風險能力,才能夠讓邁向未來的腳步更加堅定,更加從容。
學好黨史必修課,學的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我們黨之所以從弱到強,從小到大,從勝利走向勝利,就在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黨史中的信仰、信念、信心,使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之實踐、為之奮斗、為之犧牲,從而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這一切,都是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絕好教材、豐厚營養。
積極學習我黨的歷史,才能夠理清楚歷史發展的脈絡,才能夠把握住歷史發展的根本主流。為什么中華民族會選擇中國共產黨、歷史會選擇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只有在我黨的帶領之下才讓中國走向壯大?深入黨史的學習可以尋找到滿意的答案。無論是古田會議、遵義會議、延安整風,還是小崗破冰、深圳興濤、楓橋經驗……黨史的學習過程,實際上也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更加夯實的過程,是科學把握發展規律的過程。
在歷經了一百年的發展歷程以后,我們的黨取得了令全球矚目的偉大成就。實際上,這一百年的風雨歷程就是我黨帶領民眾不斷奮斗的歷史。有不計其數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偉大事業當中不斷探索、不斷進取、不斷前行,帶領先進分子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了飽含豐富革命精神的紅色文化。偉大建黨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這些積淀、傳承下來的豐富紅色文化和不同時代的英雄模范身上所展現出的精神特質是我們黨不斷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和寶貴財富。方志敏,從來沒有動搖過自己的信仰;關向應,將人民從水深火熱當中解救出來;孔繁森,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全部拋灑在了高原上;雷鋒,這位為人民服務的典型代表一生都在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我們的黨史當中涌現出了太多的英雄和時代楷模。他們,都成為了引領時代發展的精神風向標。
鑒往可以知來。積極學習黨史,在歷史當中去不斷總結、不斷感悟、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不忘記最初的夢想,才能夠延伸自身的歷史思維,才能夠讓自身的擔當意識更為強烈。廣大的黨員干部要在黨史學習的過程當中多體會、多感悟、多理解,學出黨性、學出信仰、學出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理解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意義,用更堅定的意志和力量去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1]水利部黨組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J].中國水利,2021(04).
[2]張平照,梁修明.聚焦“四史”學習教育,打造融媒體爆款產品[J].新聞戰線,2021(15).
[3]潘鐸印.學好百年黨史這門“必修課”[J].青海黨的生活,2021(03).
〔責任編輯: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04 —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