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馬勇 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莊嚴宣告,我國將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此舉不僅彰顯了我國作為全球第二經濟體及世界第一的發展中大國對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心,同時也標志著我國正式開始部署碳中和戰略。隨著《巴黎協定》的簽訂,各國陸續制定了21世紀中葉達到的碳中和計劃與目標。我國也不例外,在確定“雙碳”目標的具體時間后,碳中和議題已成為各大產業與學術研究的熱點,2021年5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碳排放權等級管理規則》與《碳排放權等級結算規則》試行版,確定了碳排放交易登記與管理的相關舉措。2021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為我國盡早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理論支持和人才培育。為此,我國旅游業碳中和相關研究與發展不能缺位。旅游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旅游發展對于我國經濟提升、產業升級起著積極作用。隨著碳中和戰略部署的加快推進,旅游發展將更趨向于綠色、低碳以及高質量。目前,對于碳中和的議題探討大多圍繞生產制造、能源供給等方面,對旅游碳中和的研究較為匱乏。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如何推進我國低碳旅游發展?如何實現旅游業價值共創?如何進行旅游業碳中和戰略選擇?如何強化旅游相關要素環境責任行為?如何實現旅游產業升級?如何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都是目前亟待研究與解答的問題。本期的6篇筆談將從不同視角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旅游業實現整體提升與低碳發展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