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迪 李亞梅
關鍵詞:和平簽名運動;中和大;人民;政治覺悟
中圖分類號:K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4 — 0111 — 04
和平簽名運動是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對戰爭販子們的大示威,是中國人民保衛勝利果實的英勇見證。國內學者從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對和平簽名運動進行過探討,[1]為研究新中國群眾愛國動員提供了新思路。有鑒于此,通過分析、整理1950年和平簽名運動動員過程與特點,總結經驗,從全新視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考量。
世界擁護和平大會一經發起和平簽名,匈、羅、捷、法等國人民積極發起和平公約宣言簽名運動。據記載,截至1950年四月下旬為止,全世界人民簽名運動達到了空前規模。為響應和平號召,保衛革命勝利,新中國于1950年4月間掀起和平簽名運動,號召全國同胞簽字,擁護和平正義這一事業。伴隨著動員時機的成熟,1950年和平簽名運動共分為三個階段。
中和大[2]發起擁護和平倡議后,率先在城市掀起熱潮。1950年5月14日,北京舉行和平運動簽名大會,中和大主席郭沫若指出:“戰爭的危機誠然存在,但是戰爭的危機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帝國主義如果敢于發動戰爭,那他們是在為自己準備舉行最后一次的火葬。”會后,全市便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運動,簽名人數直線上升,僅北京市郊區第十三區(今海淀區)簽名人數占全區的72.6%。[3]至此,由北京牽頭,各大城市有序開展簽名動員工作,得到了極大反響。
為動員各大城市和平簽名運動順利進行,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支持保衛世界和平運動的指示》、全國政協發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號召全國人民參加世界和平簽名運動辦法》和中國民主同盟發出“全盟成員響應和平簽名運動”通知,一系列政策動員了上海、廣州、安東(今丹東)和旅大(今大連和旅順)等各大城市運動的興起,先后成立起了34個分會,積極動員各市民眾加入和平陣營。另一方面,中和大組織和平宣傳團,由蕭三[4]率領分赴各地組織開展簽名動員大會,引導全國各大城市加入運動中,以推動我國各城市和平簽名運動發展。據不完全統計,1950年5月中旬至6月底,簽名人數2671萬,[5]僅占全國人口6%,為獲得更大范圍人民的支持,還需進一步擴展和平簽名運動的范圍。
1950年6月28日,美國以“聯合國”旗號派空軍轟炸朝鮮并侵擾我國東北邊境和臺灣海峽,為保衛新中國和平穩定的環境,七月我國和平簽名運動開始由組織號召發展到大規模群眾自發性運動。
全國政協提出“和平宣言簽名運動周”后得到各地積極響應。在安東市市內,“懸掛出68條過街標語,各文化館設立了15個漫畫站,裝飾宣傳車15輛,近百塊街頭板報,刊登了簽名運動的報道。各影院放映幻燈或加演小節目,街頭上出動了20多個文藝宣傳隊和宣傳車”[6]。各市市民也依據地方特色組織各自的簽名運動周,成立簽名小組。譬如廣州海珠區市民小組組設立7月8日至14日、北京市民小組7月19日至25日、方城縣市民小組7月23至29日等運動周,自發性簽名運動在全國各城市遍地開花。除此之外,各地城市工人青年學生,教師職工、科學工作者等群體自發組織“簽名示威游行”,動員未加入的民眾積極簽字。
在“八一建軍節”之際,全國各城市人民又將“和平簽名運動周”與“反美侵略運動周”有機結合,推動了和平簽名運動的深入發展,尤其是青年們充分顯示了愛好和平保衛世界和平的意志與力量,也動員了工人、婦女、軍屬和居民等加入簽名熱潮。到八月中旬,簽名人數至八千六百萬人,比六月底簽名人數增加了二倍以上,[7]這是一個偉大的成績,但我們應當爭取有兩萬萬以上的人在和平宣言上簽名,還須進一步深化和平簽名運動。
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上海、天津、重慶、太原、唐山、旅大、錦州等城市參加和平簽名運動人數約占70%以上,甚至有部分城市已經達到90%或者100%。[8]和平簽名運動應是全國性的,要實現全國范圍內勝利,需要將其迅速發展到每一個小縣城和廣大農村。8月中旬,我國有重點地把運動深入到農村。
中和大委員會于8月13日發出“擴大和平簽名運動、爭取兩萬萬人參加簽名”號召,向各小城鎮和農村推進和平簽名運動和反美侵略運動。各地中和分會有組織地深入到各地小鎮與農村,運用文字、語音、文藝等多種方式動員民眾簽名。安徽省滁縣帶領農村學唱《王大媽要和平》歌曲,鼓舞農民積極參加和平簽名運動;部分農村通過頒布指示動員民眾參與簽名。貴州省鎮遠地委[9]發出《在農村中大量開展簽名運動通知》,貴州各小鎮和農村民眾積極響應運動號召。除此之外,各地區依據農民特點,結合土地改革運動,引導農民認識到:不管帝國主義如何掙扎,只要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和平勝利。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被大大激發,簽名人數迅速上升。
截止到11月16 日世界和平大會開幕,1950年和平簽名運動接近尾聲,簽名人數約為22370多萬人,約占全國總人數的47%[10],這一數據充分彰顯了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的意志與力量。
1950年和平簽名運動是黨帶領中國人民發起的愛國運動,實現簽名人數如此之多的原因在于人民對黨的政治認同和政府的國家認同。1950年和平簽名運動的動員呈現出主體全民化、形式靈活化和組織多樣化的特征。
欲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最好的方法是團結一切可能的和平民主力量使之獲得更大的發展。從階層方面講,參加簽名運動的人員包括工人、農民、政府工作人員、工商業者、文藝工作者、宗教界人士等,參加運動的階層人員極其廣泛,展示了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也證明了我國對保衛世界和平的支持;從城鄉方面講,和平簽名運動是一個先城市后農村的普及過程。1950年5月我國和平簽名運動有序展開,首先在各大城市積極進行。為進一步實現兩萬萬人民簽名目標,8月中旬開始向小城鎮及其農村普及,到11月底全國簽名人數超過預期目標,城鄉和平簽名運動的發展是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的結果;從區域方面講,1950年和平簽名運動取得偉大勝利是與全國各區域的大力支持分不開。中和大委員會宣告和平宣言簽名運動基本結束后,運動已普及全國6大行政區和內蒙古自治區、12個大城市、9個行署、29個行省和2085縣的每一個鄉村,[11],在短短6個月內,和平簽名已成為廣大群眾所熱烈支持的運動;從民族方面講,中和大委員會倡導各民族不分階級、職業和信仰宣言上簽名后,獲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熱烈響應。
審視每個群體的習慣模式可以發現一整套活動路線和聚集中心,這些都可以被用來散布他們感興趣的事實和觀點[12],為推動和平簽名運動順利進行,必須結合時局,運用豐富動員形式,及時收集群眾建議,以保證其開展。
簽名運動中差異最明顯的當屬城鄉民眾,二者相比,城市群體文化程度和政治覺悟較高,能及時接收時事,也能自我消化,因而城市人群簽名運動主要通過文字宣傳進行,如在報紙上刊登帝國主義侵略行徑和世界各國簽名情況,在街頭掛橫幅和標語,出版各種宣傳材料,舉辦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和競賽等,通過文字引起市民共鳴,進而激發他們的簽名熱潮;而在村鎮中多運用文字以外的方式進行動員,且內容必須簡單明了、通俗易懂。一方面結合村鎮習俗,運用當地村民喜見樂聞的漫畫、秧歌劇、腰鼓、廣播和拉洋片等形式鼓動吸引村民;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結合村民最關心土地問題開展簽名運動,從講述地主對農民的壓迫上升到帝國主義和地主是一家,都是農民的敵人,絕不允許敵人搶占土地,這些方式都動員了許多農民參加簽名運動。
借助節日舉辦活動也是行之有效的形式之一。在新中國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各地都積極組織各種形式對美帝國主義破壞和平的行為進行批判,利用學生聯合運動會、市民示威大游行和文化館節目演出等開展群眾簽名運動。中和大委員會在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強調“只有徹底粉碎帝國主義者制造新戰爭的罪惡圖謀,才能使我們自己的孩子避免最不幸的災害,才能真正保障我們下一代美好的將來”[13],號召父母們在和平宣言上簽名。朝鮮戰爭爆發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決定利用紀念“七七事變”十三周年有利時機,在各地進行宣傳教育,提高人民對于戰勝帝國主義的決心和信心……一系列節日宣傳,既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覺悟,也推動了和平簽名運動的深入發展。
在和平簽名運動中,眾多組織的配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和大委員會領導下的各分會和支會。1950年4月中和號召全國各地建立分會與支會以引導動員簽名運動。沈陽、天津和西安等城市成立分會,哈爾濱、太原和汕頭等成立了分支會,隨著簽名運動的展開,察哈爾、熱河、吉林等也相繼成立了和平簽名運動委員會。5個多月來,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約34個分會、支會和委員會;其次,各企業單位也是重要的組織形式。企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經濟技術的主導力量,也是開展宣傳組織運動的重要載體。一方面,企業單位通過設立簽名站,向員工解釋和平簽名的必要性,以督促引導員工進行簽名;另一方面,單位通過訂立愛國公約與發起愛國生產競賽,提高員工抵御帝國主義的危險意識與生產效率,借用工資與獎勵鼓動員工積極參加簽名運動;最后,人民團體也是推動運動的重要組織。諸如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會、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中國宗教團體等,“這些組織的存在,在平時起到維持文化,統一情感的作用,在緊急時刻能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14]吳耀宗[15]領導下的中國基督教團體就是一個很鮮明的案例。1950年,以吳耀宗為首的基督教愛國人士發表了題為《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宣言,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基督教革新宣言簽名運動,據統計,“7月,由吳耀宗等宗教領袖發起的基督教革新宣言簽名運動,從第一批的1527人逐漸發展到12月7日為止的26727人”[16]。其他人民團體也一樣,借助團體核心帶頭模范作用以引導成員加入簽名陣營。
20世紀50年代,中國在世界和平宣言簽名運動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平簽名運動彰顯了中國人民對保衛和平的無限忠誠與堅強意志。和平簽名運動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發起的,但在當前建黨百年背景下仍具有先進性,為我們新時代實現和平發展提供了經驗,具有很強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積極加入了世界和平簽名運動陣營中,表明了全中國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保衛世界和平的徹底性和堅決性,其歷史意義表現在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
1.國際上:維護了世界和平與提升新中國國際形象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發起和平簽名運動后,運用各種動員方式,引導人民認識到“簽名運動是有用的,表示全世界的和平勢力大,造成侵略分子孤立,長自己志氣,滅敵人威風。”[17]中國積極踴躍的行為壯大了保衛世界和平的統一戰線,同時也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做榜樣示范,鼓勵了他們從帝國主義中解放出來并加入和平陣營,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
二戰后,中國不斷遭到帝國主義的“封殺”、抹黑,以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一度難上加難。通過簽名運動這個窗口,中國開始與世界接軌,讓世界各國看清楚中國正為捍衛世界和平而斗爭,讓世界人民看清中國對待和平的決心。和平簽名運動成了中國向世界展示的舞臺,提升了在國際上的形象。
2.國內上:鞏固了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
獲得全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一項重大任務。新中國的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以法律形式規定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新身份的獲得使得人民更加珍視和平,對和平現狀的維持和保護成為共同需求。1950年和平簽名運動的發起給人民創造了一個反美帝國主義的環境,宣傳動員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內容也是號召人民站起來為自己斗爭,行使當家做主人的權利,這種全新的話語與方式在民眾中得到了極大響應。在這一運動中,中國共產黨運用各種官方符號、樹立典型模范等方法,宣傳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鼓舞人民積極投入和平簽名運動中,客觀上讓民眾開始自愿認同并服務主流意識形態,拉近了民眾與中國共產黨的距離,進一步鞏固了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
進入新時代,我們站在了新的歷史高度與歷史方位,回顧1950年中國“和平簽名運動”的歷史,仍具有其進步性,從中總結經驗,對于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有利于更好應對新時代的中美關系
“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18],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中一直存有“和合文化”特質。新中國成立前,中國遭受著來自來列強的侵略、凌辱,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地追求和平正義,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更加珍視和平安寧。從和平簽名運動到進入新時代,中國始終如一地秉承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0年和平簽名運動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對保衛世界和平的堅決意志與力量,讓世界各國人民相信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
當前,中國依舊秉持著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中國積極主動掌握國際話語權,通過經濟、政治、文化和外交等形式,塑造友好大國的形象。除此之外,也應從和平簽名運動中積極吸取經驗,堅定不移地宣告中國是和平陣營中的一份子,中國永遠不稱霸,以有效回擊個別國家對中國的誹謗。
2.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950年的和平簽名運動是一場國際性的運動,在一場簽名運動中,世界各國都是本著和平目標聯合在一起,形成了和平陣營。中國和平簽名運動是世界和平簽名運動的一部分,這場運動緊緊地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團結在一起,通過斗爭來打破和制止帝國主義者所策劃的侵略陰謀,共同建立持久和平的友好世界。如今的國際關系也更加多元化,世界各國的聯系比以往更加深入、更加廣泛,國際格局正加速演變,在演變過程中既催生了新機遇與新挑戰。而1950年和平簽名運動能夠為新時代中國和世界各國處理國際關系提供經驗,推動各國建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維護全球的穩定發展,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1950年和平簽名運動對維護中國以及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歷史證明,中國是以和平發展的方式逐漸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的。在新時代背景下,回顧黨帶領人民走過的歷史中吸取經驗,更好地應對機遇與挑戰。與此同時,面對當前世界復雜的格局,中國也能夠從和平簽名運動中尋找經驗,思考與各國的關系,積極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1]陳文勝:1950年的北京市和平簽名運動[J].
當代中國史研究,2012;張吉舜: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與保衛世界和平運動研究[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9.
[2]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的簡稱,下同.
[3]我國城市與農村中和平簽名熱烈進行[N].北京:人民日報,1950-06-09.
[4]蕭三,原名蕭子暲;任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委員會委員.
[5]中國和平簽名運動的總結 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N].北京:人民日報,1950-11-23 .
[6]張校瑛.抗美援朝丹東遺址尋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22.
[7]中國和平簽名運動的總結 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N].北京:人民日報,1950-11-23 .
[8]繼續努力,爭取一萬萬以上的簽名者!三個月來的和平簽名運動小結[N].北京:人民日報,1950-8-3.
[9]鎮遠縣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東部武陵山區,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
[10]劉海藩.歷史的豐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全鑒[M].北京: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7.
[11]中國和平簽名運動的總結 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N].北京:人民日報,1950-11-23 .
[12](美)哈羅德·D.拉斯韋爾(Harold D.Lasswell),著;張潔,田青,譯.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67.
[13]我國和大發表慶祝兒童節文告 號召在和平宣言上簽名 保障下一代美好的將來[N].北京:人民日報,1950-06-01 .
[14](美)哈羅德·D.拉斯韋爾(Harold D.Lasswell),著;張潔,田青,譯.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2.
[15]吳耀宗,廣東順德人.中國基督教反帝愛國運動發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副主席等職。.
[16]彭學寶.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改造外國在華文化事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6.
[17]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一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246.
[1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65.
〔責任編輯:包 闊〕
收稿日期:2022 — 04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