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華 王林 田海靜
摘要 草原生態系統是各類生態系統中最脆弱的開放性系統,在復雜的氣候變化和漫長的演替更迭過程中,極易遭受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嚴重影響草原牧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安全,開展草原保險是提高草原自然災害抵御能力的有效途徑。以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簡稱阿旗)草原保險試點為例,介紹了天然放牧場牧草植被指數保險試點實施情況,分析了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的主要自然災害風險,以及當前開展草原保險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對草原保險如何有效開展和大范圍推廣實施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
關鍵詞 草原保險;自然災害;風險;生態價值;保費
中圖分類號:F323.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2)02–0182–03
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被譽為“地球皮膚”,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邊疆穩定和民族團結,促進草原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我國天然草原大多分布在北部、西部或高海拔地區,是牧民最主要的生產資料,然而草原生態系統脆弱,自然條件惡劣,頻發的自然災害給當地牧民生產生活和畜牧業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加快推進實施草原保險,可以有效提高牧區經濟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少因災經濟損失,穩定牧民生活和牧業生產,促進牧區經濟的良性發展[2-3]。當前,我國草原保險仍處于起步階段,與農業保險、森林保險相比,發展相對滯后,因此積極探索草原保險的有效實現形式對提高草原生態和畜牧業風險保障能力,建設健康穩定的草原生態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內蒙古一些地區積極開展草原保險試點工作,探索適合本地的草原保險實施方式,以內蒙古阿旗為例開展草原保險研究。
1 阿旗基本情況
阿旗位于內蒙古東部、赤峰市東北部,地處科爾沁沙地西緣,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5.5℃,年降雨量300~400 mm,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全旗土地面積1.43×104 km2,轄14個鄉鎮(蘇木)、2個街道,245個嘎查(村),總人口約30萬,其中蒙古族人口約12萬。畜牧業是阿旗的支柱產業,牲畜存欄量常年保持在200萬頭以上,為自治區33個重點牧業旗之一,是重要的牛羊肉生產加工基地,2008年被列入全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和肉牛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11年被評為“全國適度規模化母牛養殖示范縣”。
阿旗有草原面積104×104 hm2,其中天然草原96.5×104 hm2,2018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70%,平均產草量為1 179 kg/hm2。全旗草原類主要有草甸草原類、溫性草原類和溫性草甸類的產草量分別為2 355 kg/hm2、765 kg/hm2和1 038 kg/hm2。人工優質牧草基地面積7.35×104 hm2,年產商品草65×104 t以上,是全國集中連片種植紫花苜蓿面積最大的地區和國家紫花苜蓿種植標準化示范區,2013年被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命名為“中國草都”。
2 草原的主要風險
草原的主要風險來自旱災、雪災和鼠蟲害等自然災害,也是影響草原生態承載力和生產能力最主要的風險因素,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場的風險特點有明顯的差異。
2.1 天然草原的主要風險
天然草原最主要、最普遍的風險是旱災,阿旗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是赤峰市荒漠化和沙化較為嚴重的地區,降水稀少、旱災頻發。據當地氣象資料,2010—2018年,年均降水量只有358 mm,且分布不均,對草原生產力造成了很大影響[4]。其次是草原鼠蟲害,近幾年草原鼠害年均危害面積為6.67×104 hm2,且種類多、分布廣、密度大;蟲害年均危害面積7.31×104 hm2,每年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治理,防治難度大。最后是雪災,個別年份由于降雪量過大,草牧場長期被冰雪覆蓋,交通道路受阻,飼草料難以在短時間內被運至受災地點,牲畜長時間處于寒冷和饑餓、半饑餓狀態,導致大批牲畜死亡,其他災害還有暴雨、洪水、內澇、凍災等。由于自然災害頻發,加上超載過牧形成惡性循環,原來3 333.3 m2草地可養1只羊,現在則增加到至少需要1萬m2,草原承載力不斷下降,嚴重影響草原生態安全和畜牧業發展。
2.2 人工草地的主要風險
人工草地在不同生長期面臨不同的自然風險。一是春季建植期易受大風影響,導致幼苗成活率下降,影響牧草繁殖生長。二是冬季低溫影響紫花苜蓿的生長周期,紫花苜蓿正常生長期是3~5年,但由于阿旗冬季氣溫低,僅能存活2~3年。三是牧草在栽植灌溉期間易受大風、冰雹等極端惡劣天氣的影響,損壞噴灌設備,造成牧民的經濟損失。四是牧草在收獲期易受降雨影響,當地6—8月雖然降水量小,但3~5 mm的降水量就能導致晾曬中的牧草變色,牧草售價從2 000元/t降到1 000元/t,下降50%。五是在存儲牧草期間存在火災風險,入庫存放的草捆水分含量低、易自燃,此外機械設備運轉產生的火星也可能引燃草捆,引發火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 草原保險試點情況
3.1 保險內容
2017年,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在阿旗進行天然放牧場牧草植被指數保險試點,該保險在天然草原因自然災害導致產草量損失時,通過保險賠付彌補牧民購買草料的支出,既可以有效減輕牧民的經濟壓力,保障牲畜養殖所需的飼草料,穩定畜牧業生產,又可以緩解因飼料不足而引發的天然草場過度放牧問題,改善和恢復草原生態。
天然放牧場牧草植被指數保險承保對象為飼養牲畜的天然放牧場,保險期限為每年的5—9月。保險責任涵蓋旱災、暴雨、洪水、內澇、風災、雹災和雪災等自然災害。產品保額和費率厘定以投保牧場前5年平均產草量為依據,保額為投保牧場草原前5年平均干草產量的70%×干草市場單價,費率為8%,保費為4.8元/667 m2,全部由投保人承擔。該保險把草原植被指數作為理賠基礎,通過植被指數測算產草量損失,觸發即賠付,與傳統保險中基層查勘定損員工作任務重、人力成本高相比,可有效減少理賠查勘等費用,賠付標準較科學、規范[5]。
該保險在該旗查干花嘎查承保天然草原面積1 160 hm2,保費8.37萬元,為99戶牧民提供風險保障104.68萬元,支付賠款33.90萬元,雖然賠付率達到404.79%,但對化解受災牧民養殖風險、保障參保牧戶生產生活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受到牧民的贊譽和當地政府的肯定。
3.2 產品特點
天然放牧場牧草植被指數保險不同于傳統農業保險,它是以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凈初級生產)草場估產為核心,依托NPP、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歸一化植被指數)理論構建綜合評估模型,基于MODIS和3S技術提供的地面影像、太陽輻射、降水、大氣校正等數據作為測算參數,輔之以實地采樣數據進行結論驗證而設計的創新型指數保險產品。與傳統農業保險產品相比,該產品解決了因天然草原不存在成本投入,保額和損失難以測定的問題。另外,該產品測算模型解釋力更強,相關系數更科學,能客觀反映牧草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生產能力,是厘定保險費率和測算保險損失的科學、可靠依據,具有準確客觀、操作簡便、節省人力、承保理賠效率高等特點。
3.3 問題和難點
通過阿旗草原保險試點,反映出目前在草原保險開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參保資金難落實,草原保險多為純商業運作,缺乏政府資金支持,保費由企業和農牧民自籌,限于經濟壓力,保險主體參保意愿不高,難以全面推廣;二是產品單一,保障面窄,目前草原保險產品存在品種少、保障低、保費高的問題,無法滿足企業和牧民多元化的風險保障需求;三是參保面積小,風險集中,賠付率高,阿旗參保草原僅占全旗可利用草原面積的0.13%,試點3年平均賠付率高達292.95%,風險高度集中,保險公司極易出現嚴重虧損,影響業務開發的積極性;四是草原牧場所有屬、經營權相較森林保險復雜,保險主體業務推廣難度大,承保規模小;五是難以開展人工草場保險業務,雖然草業企業有巨大的保險需求,但由于人工草場風險大、賠付高,加之沒有政策支持,保險公司參與的積極性不高[6-7]。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1)開展草原保險對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提升草原生態系統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天然草原資源豐富,是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近年國家對草原保護建設重視程度不斷提高,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32億元,實施退牧還草、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草原保護建設工程,但由于草本植物“一歲一枯榮”的特性,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一旦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將會給草原修復成果帶來很大的影響,嚴重破壞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造成修復資金浪費,通過實施草原保險可以創新草原保護修復機制,增加災后資金來源,鞏固草原修復成果。
(2)開展草原保險對發展牧區經濟,實現牧民脫貧解困具有重要意義。草原地區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區、邊境區和貧困區,據統計我國約有70%的少數民族人口生活在草原地區,草原邊境線約占全國陸地邊境線的60%,很多牧業、半牧業縣都是貧困縣,牧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來自草原,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牧民生產生活將會受到很大影響,草原保險不但可以幫助牧民抵御災害風險,穩定牧民生活和牧業發展,而且能夠增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
4.2 討論
(1)國家盡快啟動中央財政天然草原保險保費補貼試點。開展中央財政支持下的草原保險工作,可以有效減輕農牧民保費壓力,調動他們參保的積極性,形成草原保險的規模效應,可為下一步調整完善草原保險方案、科學厘定費率、制定條款奠定基礎。中央財政補貼立足于環保生態,這與天然草原保護建設的目標一致,因此國家應盡快啟動中央財政支持下的天然草原保險試點。內蒙古天然草原資源豐富,具有相對成熟的草原保險經驗,試點可從內蒙古開始先行先試,不斷總結可行的推廣經驗,逐步完善相關政策。由于天然草原不存在成本投入,保額設定不應像農業保險、森林保險一樣,以成本為依據,天然草原保費補貼要突出財政資金保生態的目標,堅持“低保障、廣覆蓋”的原則,可將天然草原超載過牧情況作為承保的前提條件或費率調節的依據,保額費率可按照減畜程度不同進行差異化處理。在保險理賠環節,可將理賠款優先用于購買飼草料或進行植被恢復,或將理賠款按比例賠付到基層政府,由基層政府開展草原區域化治理工作,發揮保費補貼的公益作用。
(2)天然草原保險應以保障草原生態價值為主要目標。我國的天然草原大都分布在江河源頭和上游地區,面積大、分布廣、類型豐富,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草原生態對實現美麗中國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天然草原保護建設的首要任務是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天然得以草原休養息,生態功能逐步恢復并實現良性循環的發展。天然草原保險首先應當保障草原的生態價值,著眼于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生態破壞,通過給予經濟賠付,拓寬草原修復資金來源渠道,增強牧民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減少因災損失,契合農業保險中央財政保費補貼“保生態安全”的政策取向。
(3)國家出臺鼓勵措施,支持地方財政探索人工草場保險。人工草場牧草產量高、質量好,發展人工草場可有效減輕天然草原放牧壓力,對草原生態修復、牧民脫貧和產業發展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由于人工草場經營成本高、見效慢、風險大,需要多樣化的保險產品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因此,國家應制定相關鼓勵政策支持地方財政開展人工草場保險的探索和實踐,如采取以獎代補、稅費優惠等,或允許地方財政對人工草場保險進行適當的保費補貼,為企業和其他經營主體提供更多增值服務,通過保險融資增信功能增加經營主體的授信額度,以撬動草原優良資產的市場流通渠道,進而帶動技術資源、社會資源進入人工草場領域,實現區域畜牧業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草產業發展。
(4)保險產品設計要堅持生態優先,兼顧產業發展。保護生態是中央財政保費補貼政策的支點,草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草原保險產品設計始終要堅持生態優先這一根本原則和出發點,發揮保費財政補貼的真正作用。同時,草原是牧民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畜牧業發展的載體,“有草有畜、好草好畜”,草畜產業發展先以增草為手段實現增畜,這是提高牧民經濟收入的根本保證,也是促進牧區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草原保險產品設計要在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基礎上,統籌考慮自然災害抵御和草畜牧業發展實際,找準草畜平衡和產業發展的結合點,并注重保險產品的多元化,滿足牧民和企業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 盧欣石.草原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9.
[2] 布仁吉日嘎拉,胡紅霞.論內蒙古草原畜牧業自然災害保險體系的構建[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1):52-56.
[3] 旭日干,任繼周,南志標,等.保障我國草地生態與食物安全的戰略和政策[J].中國工程科學,2016,18(1):8-16.
[4] 許志信.草地建設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農村經濟,2000(3):32-34.
[5] 劉志.草原牧區天氣指數保險研究:以內蒙古蘇尼特左旗為例[J].農業災害研究,2019,9(3):108-109.
[6]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全國草原監測報告[R].北京: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0.
[7] 易沵濼,王季薇,王鑄,等.草原牧區雪災天氣指數保險設計:以內蒙古東部地區為例[J].保險研究,2015(5):69-77.
責任編輯:黃艷飛
Discussion on the Reali-zation form of Grassland Insurance
—Taking Grassland Insur-ance as an Example in Alukhorqin Banner, Inner Mongolia
SHI Junhua et al(Academy of Inventory and Planning,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Abstract Grassland ecosystem is of all kinds of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most vulnerable in the open system, in the complex and long success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vulnerable to all kinds of natural disasters, serious influence grassland pastoral area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to develop grassland insuran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rassland to withstand natural disasters. Taking the grassland insurance pilot in Alukhorqin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rage vegetation index insurance pilot in natural pasture, analyzed the main natural disaster risks of natural grassland and artificial grassland, and the main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developing grassland insurance.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carry out grassland insurance effectively.
Key words Grassland insurance; Nature disasters; Risk; Eco-value; Insurance expenses
作者簡介 石俊華(1976—),男,河北獻縣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草原資源監測評價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