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鵬 金娟
【摘要】新高考評價體系是高中各學科教學的評價標準與行動指南,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與任務、設計教學過程的方向指引。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也應以新高考評價體系為參考標準,設計教學思路,開展教學任務。文章首先解讀新高考評價體系,然后詳細論述新高考評價體系下思想政治教學的應對路徑,最后提出新高考評價體系下思想政治教學的再思考,以期促進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新高考評價體系;思想政治教學;高中;應對路徑
作者簡介:趙繼鵬(1985—),男,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三中學。金娟(1984—),女,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三中學。
隨著新高考評價體系的提出,廣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紛紛探尋新高考評價體系中的核心理念和實現路徑,力求將新高考評價體系融入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是新高考評價體系以及新課程標準的研究者和踐行者,也是高中生知識積累、能力培養和素質發展的指導者和促進者[1]。因此,教師積極探究新高考評價體系下思想政治教學的應對路徑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能夠更好地實現科學育人。
一、對新高考評價體系的解讀
對于思想政治教師而言,新高考評價體系是指引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學的明燈。新高考評價體系核心思想為教書育人、良中選優、教學導引,體系價值在于強化高中生的基礎知識、能力培養、素養形成和三觀構建。將其融入思想政治教學,可以切實有效地推動思想政治教學走向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2]。新高考評價體系為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指出了非常清晰、具體、明確的實施方法,對于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方向性、目的性、策略性和實效性大有裨益,能夠促進高中生的深度認知和全面發展,更能夠推動新課程改革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應用與融合發展。
二、新高考評價體系下思想政治教學的應對路徑
新高考評價體系為思想政治教學提供了非常明確的價值標準,為思想政治教學指出了科學實施、提質增效、最優發展的應對路徑。
(一)夯實高中生的基礎知識
新高考評價體系要求思想政治教學幫助高中生高質量地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實現厚積薄發。每年思想政治高考試題中基礎知識題型一般占據60%,因此,教師要格外注意關于基礎知識的課堂教學,幫助高中生打下扎實有效的基礎,為其后續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提供更高的起點。思想政治教學是幫助高中生運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因此夯實基礎知識除了讓學生記住、理解理論知識,還包括讓學生學會運用基礎知識。
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價格變動的影響”的教學為例。
價格提升或下降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影響:商品價格提升以后,銷售者的利潤空間就會增大,自然就會獲得更大的預期利潤,也必然會增加該商品的進貨量,進而刺激生產者增加原材料購買、擴大生產,以實現生產利潤的提高。而商品價格下降以后,銷售者的利潤空間就會受到直接壓縮,預期利潤自然就會減少,銷售商對該商品就不感興趣,從而減少進貨量,容易導致該商品供不應求。教師要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些基礎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呢?教師可以通過詳細具體的生活案例講解,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這些基礎知識。以豬肉價格問題為例,教師首先指出,2021年有段時間豬肉價格上漲,每斤在28元左右,接著讓學生去探究高位價格對生豬養殖業生產規模的直接影響,學生在探究中明白高價格促使生豬養殖業處于強勁發展態勢,從而出現了現在豬肉供大于求的狀況,導致豬肉價格下降,僅停留在每斤13元左右。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價格變動的影響”,讓學生推導出商品生產與銷售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切實有效地掌握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厘清知識間的邏輯思路,完成綜合認知。
(二)培養高中生的關鍵能力
新高考評價體系還強調通過大量的材料分析題考查高中生識讀材料、理解對象、分析內容、科學判斷、組織觀點、綜合處理的主體能力。因此,教師還要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問題剖析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即學生的關鍵能力,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借助理論指導實踐、利用實踐理解理論的主體能力[3]。
以必修一第二單元第四課“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的教學為例。在“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一課中,教師要注意培養高中生全面分析問題、科學處理問題的主體能力。教師首先可以帶領學生分析工廠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工廠大力生產商品,能夠有效滿足大眾的日常生活消費需求,切實提升大眾物質文化生活的實際質量,讓大眾享有強大的物質保障。接著讓學生探究在這樣的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下,工廠合理擴大生產的連鎖效應。學生通過探究得知,工廠應以大眾的物質文化消費需求為生產導向,大力生產有針對性、有市場需求的商品,才能夠增加收益,進而提升工人的勞動工資,刺激工人的生產積極性,提升生產效率,滿足市場剛需,增加預期收益。此外,工廠大力生產商品,更能夠增加國家的稅收,為全社會積累更多的財富。最后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企業積極進行商品大生產,既能夠全面滿足大眾的日常生活需求,也能夠為國家提供更多的稅收,可謂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總之,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注意培養高中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系統性和深度,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與問題處理能力。
(三)培養高中生的學科素養
教師要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科觀念,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科思維和創新能力,切實培養學生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學科素養。學科素養能夠幫助高中生理性地運用教學內容去探討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成為有主見、有思想的人。
以必修一第三單元第七課“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教學為例。
按勞分配是我國進行物質分配的主要方式,體現了人人平等的法制觀念。在這一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到按勞分配之中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還要看到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兼顧性與科學性,更要培養學生科學分析、靈活處理、全面兼顧的學科思維,防止學生陷入教條主義。教師可以用生活中“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地出地”“有才出才”“有時出時”的合作經營模式來講解,讓學生充分理解資本、人力、才能、時間等都是可利用、可增值的主要經濟資源,能夠成為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獲得一定分配的物質基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社會生活現象深刻感悟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科學之處,理解各種生存資源都能夠在社會上“換取”一定的經濟收入,從而實現對分配方式的深度學習與牢固把握。學科核心素養要求高中生能夠全面考量、具體分析、統籌兼顧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念,讓學生能夠立足于較高的位置去審視和處理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6816A859-14DE-4471-AE49-F887F905D427
(四)發展高中生的核心價值觀
新高考評價體系還要求教師開發思想政治課程的核心價值,以此促進高中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尤其要培養高中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感與擔當意識,這也是文化育人理念與立德樹人理念的切實體現。高中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與承載者,只有擁有科學的思想、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睿智的考量,才能夠真正肩負起建設社會的時代職責。因此,教師要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施加良性干預與正向引導,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與道德品質進行精雕細刻[4]。
以必修三第三單元第七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教學為例。中華文化是民族精神、文明禮儀、文化習俗的整合體,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基礎、精神基礎和思想基礎。因此,教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意識,以此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讓學生能夠養成美好的道德品質,成為品行端正的人才。具體來說,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敬業操守”“誠信意識”與“友善思想”等品質,引導學生建立起公民道德價值體系。為了擺脫課程的枯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經典的案例素材,如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蘊玉抱清輝的教育精英葉嘉瑩教授、扎根農村甘愿奉獻的毛相林、蘭谷遺芳遠的優秀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等。教師可以借助這些鮮活的人物案例進行深刻的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學生從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身上挖掘中華文化與民族美德,發展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社會責任意識的培訓基地,教師要充分發揮課程的思想育人作用,積極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
三、新高考評價體系下思想政治教學的再思考
新高考評價體系是思想政治教學的風向標和導航儀,因而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教師要注意思想政治教學的基礎性。任何科目學習都需要堅實的知識基礎作為支撐,思想政治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注意思想政治教學的基礎性,耐心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以此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學生的基礎知識越扎實,認知能力就越強,學習效率就會越高。
第二,教師要注意思想政治教學的綜合性。思想政治教學的目的是讓高中生能夠借助理論內容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以此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整合知識,能夠引導高中生全面審視、科學分析和綜合掌握研究對象的方方面面,能夠借助課本內容去全面剖析研究對象,以此形成對研究對象的綜合認知[5]。
第三,教師要注意思想政治教學的應用性。為了提升高中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還要注意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為高中生展示如何處理實際問題,借此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思想政治教學既需要向高中生傳輸理論層面的課程知識,也需要引導高中生去正確認識、精準剖析、科學處理實際問題,在理論結合實際的指導思想中有效解決關于思想政治的實際問題。
第四,教師要注意思想政治教學的創新性。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還要積極踐行創新理念,以新思維、新方法和新途徑去進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問題處理能力,通過提質增效優化高中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發展。創新,不僅是時代發展的主題思想,也是思想政治教學的指導理念,更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捷徑。
結語
新高考評價體系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思路、安排教學方式、完成教學任務的指引,更是教師提升思想政治教學質量和課堂效果的參考標準。因此,教師應以新高考評價體系為教學指南,主動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觀,以此體現思想政治教學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為學生的課程認知、知識積累、思維拓展和能力發展創設一個優良的成長平臺,切實促進學生的理論認知和實踐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盧火花.新高考視野下思想政治學科高三復習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21(16):57-58.
[2]馬維恩.高考評價體系導向的高中思想政治復習課教學探析[J].學周刊,2021(09):75-76.
[3]宋雅喜.新高考評價體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1(10):2.
[4]付玉軍.基于新高考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分析[J].高考,2021(01):1-2.
[5]馬娟娟.淺議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9(11):87-88.6816A859-14DE-4471-AE49-F887F905D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