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更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文章分析了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概念與特點,并針對當前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學經驗,以期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優化和完善。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整合;教學模式;優化措施
作者簡介:徐秋陽(1995—),男,江蘇省昆山市新鎮中心小學校。
語文教學變革倡導教師以調整單元知識結構的方式優化語文教學模式,結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以及多元化教學資源重構教學內容,最后以單元整合的方式體現在教學活動中。本文從五方面探討當前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以期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一、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概念
小學語文旨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語文核心素養。單元整合是以某一教學內容或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為線索,將課內外教學資源加以組織和整合,進而構建成一個具有重要教學價值的知識單元。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認知以及意識形態的發展還不成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但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還應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進行科學合理的單元整合,最終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系統化的教學。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是基于教學理論構建的系統性教學活動樣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實現高效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建構語文知識體系。
二、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整合性
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本質特征是整合性。整合性就是將具有某種聯系的不同事物整合成一個整體。傳統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以教材編排的順序為依據,為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這使得教材內語文單元的課文知識較難以系統、完整的形式被學生所學習和吸收,導致原本具有一定聯系的知識點被分割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小知識點,學生難以構建各個單元之間的聯系,也就難以記憶相關的知識概念,語文學習并不高效。
在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加注重小學語文教材各個單元之間的整體聯系,以整體性為目標設計相關教學活動。教師可基于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增加或刪減,通過整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教學資源,有效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使語文教學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最終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二)高效性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通常以識字、寫字、分析并理解課文的學習順序,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每一個學習環節都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從實際教學角度來看,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導致各項學習環節之間沒有形成較強的關聯,還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緊張感,無法切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
在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下,學生首先需要根據自身的認知水平來掌握課文中各個生詞的讀音及具體含義。隨后,學生需要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建立一定的思維框架,最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與同學交換學習心得。教師則需要在教學活動的最后環節組織學生進行綜合訓練,以此來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以學生為基礎展開針對性教學,結合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將知識從課文遷移到實際生活中,產生思維的碰撞,最后再利用相關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發展性
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采取相對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只發揮引導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而學生則利用小組合作探究或自主學習的方式提升創新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基于某一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引導和幫助,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語文運用能力,從而實現語文知識以及語文應用能力的遷移,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四)實踐性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往往會忽略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大多數語文教師只關注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而忽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在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下,教師從生活實際出發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整合和組織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閱讀和寫作,這樣不但能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能讓學生將這些能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此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分析
(一)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總體思路
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為基于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通過整合教材以及課內外教學資源的方式,建立單元整合、循序漸進的語文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主,以此保障整個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從結構上看,單元整合就是圍繞教材的某一單元主題,結合課內外閱讀資料與寫作資料,幫助學生建立閱讀與寫作的橋梁,學生需要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例如,學生首先需要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預習相關內容,隨后需要利用精讀或泛讀的方式掌握課文基礎知識,并且對重難點內容進行深入學習和理解。最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開展相關的寫作練習或課后練習題等,完成整個教學活動。
(二)單元整合循序漸進教學模式的課型介紹
單元整合循序漸進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四個模塊,分別是自主預習課、主題精讀課、拓展閱讀課和綜合訓練課。
自主預習課是指學生需要在課程開始前,通過自學的方式完成課文預習任務。自主預習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學習和了解生字詞,朗讀課文,并對課文內容有基本的認知。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上學歌》為例,教師需要讓學生對不認識的字標出拼音,做到正確朗讀全篇課文。隨后,學生要抄寫生字,不僅要求書寫美觀,還要求能夠正確地進行聽寫練習。最后,要讓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定的基礎認知。
主題精讀課是指學生需要事先挖掘單元課文之間的共同點,并以此為基礎選擇一篇自認為最經典的課文進行精讀。課文精讀要求學生能夠概括該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能逐字逐句逐段地了解文章表達的含義,最后能夠通過歸納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理解全篇文章的主旨。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亡羊補牢》為例,學生在精讀過程中需要結合自身認知理解主人公不修羊圈的原因,深入理解文章主旨。06FB152F-66F4-4942-81C5-601FA2AEF053
拓展閱讀課是指學生需要根據每個單元梳理出來的相關知識點,結合自身學習能力,通過網絡、圖書館等渠道尋找相關題材的文章進行拓展閱讀,以此來增加閱讀量。教師在這一環節需予以一定的指導,教師可根據課文主題精選讀本,真正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并且實現知識的遷移。為了更好地保障這一環節的教學質量,教師可在每次課程開始前通過隨機抽查的方式,讓一位學生介紹自己近期閱讀的相關文章以及心得體會。以《小馬過河》為例,教師可先播放“小馬過河”的相關視頻,隨后為學生拓展同一題材的教學資源。學生通過視頻對文章大意進行了解后,再學習教師提供的教學拓展資源,以此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綜合訓練課相當于傳統教學課程的補充,也就是需要通過為學生講解名言警句、古詩典籍的方式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提升。教師可以主題演講或展示匯報等活動為基礎,讓學生結合名言警句、古詩詞向學生或教師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此來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四、當前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系統的方法指導
部分教師在落實單元整合教學模式時,存在教學知識點混亂的現象,這種現象反映了教師在知識點提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教學活動需要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開展,因此倘若教師沒有對此進行深入鉆研,只講解理論知識,那么教師就無法切實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思維的變化,從而無法把握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是否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無法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實踐中出現認知偏差
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認知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無法準確把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教師通常會為學生講述作者在課文中所傳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但卻忽略了學生內心情感的變化,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無法與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雖然在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下,教材是以單元的形式呈現的,但倘若教師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主題,而只是以機械的方式為學生授課,那么也無法發揮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價值與作用。
五、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經驗總結
(一)提出預期目標
以往,教師往往會忽略對學生寫作方法以及閱讀學習的指導,導致學生閱讀量較少,閱讀理解不到位。倘若一味地以一種教學方式為學生進行授課,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將會逐漸擴大,學生也無法深入探究并解決問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小學語文課程開展現狀,提出清晰、明確、具有針對性的預期目標,如提升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或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教師通過這些預期目標建立相應的教學體系并落實各項教學環節,才有助于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優化教師觀念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先教授一篇課文,分析課文主要內容以及作者心路歷程,以此開展語文教學。學生學習完課文,教師再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練習題,最終完成整個教學活動。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這是因為教學缺乏了單元編排、整合,教學方式不夠科學合理。同時,這也側面反映出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缺乏對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意識。在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下,教師可通過將三至四篇具有內在關聯或相似主題的課文整合為一個單元開展教學,讓學生基于該單元找到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異同點,實現系統性的學習,搭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將這些課文結合起來教學,而不是一篇一篇地講,以此提高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三)提供條件保障
集體教研是保障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高效實施的重要途徑。在開展教學活動前,語文學科教研組組長需要組織所有語文教師到指定的教研室,讓教師闡述自己的教學思路并與其他教師進行反復的探討,完善并優化單元整合教學方案。所有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集體教研確定好單元主題教學的知識點、綜合實踐訓練形式等內容,再根據每個班級學生的學情,科學合理地調整各自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之間還應共同分享教研經驗和教學成果,實現共同進步與提升。學校還應定期開展優秀教師的經驗分享會,以此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仍存在不少問題,教師可通過運用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基于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案,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淑萍.依托語文要素對小學語文進行單元整合教學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9):29-30.
[2]張曄.小學語文“單元整合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J].情感讀本,2021(12):55.
[3]徐志敢.淺談小學語文“單元整合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構建[J].學周刊,2021(34):31-32.
[4]雷夏康.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單元整合的教學實踐與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10):126.
[5]李穎.著眼解決實際問題,努力提升小學中段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效果[J].新課程,2021(34):155.
[6]吳汀秀.小學語文高年級單元主題整合的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02):228.
[7]劉慶苓.新課改下探討小學語文五年級單元整合及習作教學的新途徑[J].魅力中國,2020(40):203-204.
[8]管彬彬.部編版小學語文“1+X”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20(02):36-37.
[9]朱武華.單元整合閱讀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2021(11):97-98.
[10]邱燕.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下的主題式課外閱讀拓展[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21(02):119-120.06FB152F-66F4-4942-81C5-601FA2AEF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