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智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信息技術;教學
一、構建項目題庫,保障項目可行性
在教學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法時,教師就要依據教學內容,構建并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的項目主題,將項目任務進行可行性量化,促使學生主動去探究信息技術知識,以此將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例如,在講解“我們身邊的數據”時,為了提升項目式開展的可行性,教師在制定項目主題時就要與教學實際有機結合。并將項目主題定為“生活中的數據收集”,引導學生參考教材中的樣例,選擇恰當對象收集數據;接著將搜集到的匯總成文檔或者是表格等形式;最后依據匯總后的數據,對數據展開分析,找出數據、信息和知識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完成這個項目時就能對零花錢開支數據進行搜集,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以此提升完成項目的有效性。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項目主題,可以保證項目式教學的順利開展。如果教師確定“收集當地旅游信息”的項目主題,就會由于選題過大,學生無法獲取到相關數據而無法完成。因此,構建豐富且具有可行性的項目選題庫,是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的實施基礎。
二、創設學習情境,確定項目主題
在開展項目探究活動前,教師就能依據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出較為恰當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應用自身具備的技能來制定項目解決方案。此外,教師在開展項目探究活動時,并要求學生對生活實例留心觀察,進而依據實例確定項目主題,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 加密與解密”時,課程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對生活中的數據安全問題展開分析,明確保護數據安全的現實意義。另外,教師在設計項目主題時,就能以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信息安全問題為主,問卷收集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程度的數據,教師引導學生從問卷結果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學生便會發現人們缺乏相應的信息安全意識,這時教師便可要求學生以“繪制信息安全藍圖”為主題展開項目探究。
三、依據問卷結果,開展項目活動
在開展項目活動前,教師并要求學生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保障學生在項目開展中,能夠充分應用已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同時教師還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技術支持,如微課、umu平臺、思維導圖。當學生完成實施方案制定后,并要求學生動手操作來完成活動項目。例如,在信息安全藍圖繪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依據問卷結果中探索人們缺乏信息安全意識主要集中地方,并借助互聯網對相關數據進行探索,這時學生就可借助umu教學平臺,學習教師分享的 python 語言的文字加密與解密技術,進而對信息安全問題展開深入探究。學生也可通過騰訊在線文檔分享自身的想法,不斷地充實解決信息安全問題的方案,最終展示出全班同學團結一心繪制信息安全藍圖的情形。這樣通過開展項目式教學,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
四、開展多元評價,確保教學效果
項目式教學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知識。在評價環節,為優化教學效果,教師應繼續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構建多元、系統的評價體系,使學生對自身有較為全面的認知,主動彌補不足,進行實現全面化發展。例如,在講解“數據與系統”時,教師可以“學校成績管理系統”為主題設計項目活動,要求學生分析系統的功能和界面設計,以 PPT 進行展示說明。在項目任務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學習評價活動,首先,由學生進行自評,反思自己設計的系統哪些環節設計得好,哪些環節設計得不夠人性化,以現有的技術手段還應該在哪些地方加以改進等。其次,教師可以篩選幾組比較好的項目作品,供學生共同品鑒,并組織投票活動。最后,教師可以表格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系統功能設計程度、界面的美觀性等多方面進行量化評價。由此,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更加客觀、全面的評價,還可以發現同學的優點,取長補短,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探項目式教學法,要想提升項目式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以教材的教學內容為依據,結合學校的現有實際資源和環境,選擇貼近高中生生活的項目。根據需要創設出相應的學習情境、尋找符合高中生開展項目學習的教育資源,有計劃地管理與控制項目實施過程,進而有效提升高中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參考文獻:
[1]林梓雨.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21(29):4-5.
[2]李琳.項目式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運用[J].新課程,2021(3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