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
摘 要: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素養,提升數學學習能力是實施驅動教學的主要目的,在當前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教學背景下,問題驅動教學符合社會發展趨勢,有利于很好的開展教學。小學階段的孩子抽象能力發展不全面,以形象思維為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小學階段具有基礎的數學能力才更有利于之后學習的展開,為未來的學習做準備。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階段的學習問題,論述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問題驅動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驅動
引言
深度學習是將問題進行深度思考,老師需要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只有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才更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更有利于學生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老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代入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因為問題驅動下的教學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因此,老師采用問題驅動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
二、實施問題驅動教學的策略
1、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新課標改革下主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課堂的核心,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才更有利于實現知識點由教師推動到學生自主探究與發現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主要是由老師教和學生學,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老師也習慣了主動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適應當前教學的發展。在深度學習的背景下,老師和學生都要轉變思路,教學工作以探究的形式展開,關注到學生的自主思考,學生的學習也要進行自我探究,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在課堂開始前,老師可以利用提問式的方式引出課堂教學內容,用提問的方式來展開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分組教學,讓學生自行展開討論,自主探究問題;在課堂結束后,老師可以利用提問式的方式讓小組展示答案,盡管表達方式不一致,答案不一致,老師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針對性的教學。這個過程說明老師教學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真正的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為主要目標。
2、找準問題的切入點。老師想要真正的運用好問題驅動教學,就要找好問題的切入點,把握問題的提出時間和內容。比如說在學生困惑的地方提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發現學生走思的時候,提出問題,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在進行課堂銜接的時候提出問題,將新舊知識關聯起來,做好知識體系的構建;在課堂時的重難點提出問題,讓學生對該問題引起注意,加強對問題的關注,凸顯教學的重難點。
3、做好分層問題設定。班級內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層次,學習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老師在設置問題時盡量進行分層設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在小學階段已經出現了優等生、中等生和落后生,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必須要照顧到每個學生,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發展數學思維,培養數學素養。進行分層教學設計時,需要老師轉變教學思路,制定不同的提問方式和提問目標,將不同的問題對應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促進日常教學的發展。
4、引入生活現象。數學知識的學習要立足于實際生活,學習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設置問題情境時,教師要立足于生活實際,從學生接觸到的生活現象出發,充分的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進行問題創設時就要立足于生活,同時保證問題能運用到生活中。所以在教學中營造出的問題是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自主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5、引發問題沖突。相互沖突的問題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從矛盾出發看待問題利于學生看到數學問題的本質,從而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所以在設置問題情境時,要主動為學生設置沖突,讓學生自己找線索,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鼓勵學生主動運用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才能讓學生產生出思考欲望,才能在思考問題中找出解決問題方案,實現學習體驗進一步深化目標,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6、保證問題的維度。數學學習本來就要求學員開放性的思維,老師在設置教學時,首先,要根據數學特點進行合理的教學,老師在做教學設計時,應該以教材為基礎,但是要高于教材,找到學生思維活動的重點,設計出開放性的問題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問題設置的合理性,確保問題的設置與學生發展水平相關,為了提升問題的價值,要延伸問題的寬度和廣度,增加問題的深入性,從而更好的實現教育目標。在互聯網時代下,將多媒體與教學結合起來,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小學階段的孩子抽象思維發展的不全面,在講數學立體幾何時大多數學生無法理解,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時候老師可以合理的借用多媒體技術,從網上搜集資料或者引導學生自主操作,通過動態的圖像變化來理解幾何問題。老師在平常的教學時要把握好教學內容與教學節奏,保證問題提問的廣度和深度,保證問題提問的方向才更有利于設計出適合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拉進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與分析好數學知識,在展現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
結束語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問題驅動為背景,實現深入學習,能夠促成學生的知識、能力、意識的全面建構,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素養等以完善教學工作,達成教學的發展,啟發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自主探究等。再以分層目標實現知識增長,進而促成學生的成長與數學知識的掌握。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在設置教學情境時要發揮監督作用,很好的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老師要以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全面發展為主,盡力擴展學生的思維,師生在當前教學背景和目標的引領下,可以很好的做到深度教學,設置合理問題情境。
參考文獻
[1]袁麗仙.核心問題驅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求知導刊,2021(48):58-60.DOI:10.14161/j.cnki.qzdk.2021.48.020.
[2]張貴花.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驅動法的應用與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31):143-144.
[3]陳新鳴.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53):59-60.66BA3874-B1DA-41A8-A110-01B7744039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