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好詩
小學語文教學屬于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個基礎階段和重要階段。情境教學法這一教學方式,可以在教學目標達成上得到很好的效果,教師通過情境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針對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注重從學生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創設,探索創新情境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提出具體的對策,將優化與完善教學情境作為教學創新的主要內容,在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保證學生更加積極地加入情境教學活動,在輕松、愉悅且學習氛圍濃郁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引導學生理解和感知語言。如此,語文教學活動會更加生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全面激發,語文學習更具有效性,語文教育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使教學質量達到預期。
一、關于情境教學及其作用
教學情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創設的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感的情景氛圍。所謂情境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著眼于師生之間、文本與認知主體之間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氛圍,從教育和心理學的認知理論出發,創設接近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切合生活實際的適宜的情境范圍,通過氛圍創設將學生的認知學習和情感體驗聯系起來,有效激活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思維,從而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培養情感能力。情境教學的理論出發點和實踐切入點都是“情境”,強調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借助于形象,創設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場景,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教學能在積極的情感氛圍和優化環境中順利推進。情境教學的核心是學生思維,紐帶是情感,解決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的邏輯思維不能同形象思維協調發展的問題,從而有效提升思維品質。
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促進語文教學的良好發展。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衡量,情景教學強調立足于學生的語言生活實際,以調控學生的情感為策略,以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獲得情感體驗和知識發展發展為目的。語文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一定要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因素和情感體驗,圍繞課文內容,通過語言渲染、表情襯托、圖片、視頻、音樂、活動等創設的一系列語言情境、實物情境、生活情境、模擬情境、藝術情境等各種形式的情境,試圖通過情景拉近了學生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體驗的距離,使固化的語言轉變為鮮活的生活,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進而達到學習語言、陶冶情操的目的,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學習,主動發展語文能力。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的問題
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在使用情境教學法,但由于各自的認識、方法、技巧不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情境教學法比較單調,很難吸引學生,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不能使學生保持足夠的長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刻意地創設各種情境范圍,想方設法營造靈活、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去促進學生的學習行為,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各個學習環節。但由于不能立足于文本和學生實際,對有效情境營造節奏的把控不適當,導致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不高,或者只是一味地強調情景的渲染,學生在課堂學習后只留下了精彩和形象的情境元素,卻對學科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科知識,這些都是無效或者低效的情境教學。
(一)情境教學法比較單調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包括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與識字等,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在所有的語文教學板塊都要創建教學情境。一些教師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即使會對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進行充分考慮,但依然無法按照教學內容的區別挑選適宜的情境創設手段,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通過圖片展示或是語言描述等手段創建教學情境,幾乎不用其他的新穎方法,這就造成情境教學無法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在枯燥的教學情景中對教學內容講解時,學生僅可以體會字面含義,無法對教學內容產生深層次的理解和切實的情感體驗。如果不能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情景氛圍,會將一些本來生動有趣、豐富靈動的語文教學活動變得呆板乏味,如口語交際、課本劇表演、故事復述等,這些語文學習活動本來非常切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缺乏相關情景氛圍后,就會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也會疲于應付。
(二)學生參與度不高
教師普遍會讓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讓所有學生均可以利用溝通與交流的方法得到豐富的知識。但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對師生間的溝通展開充分考慮,在使用情境教學法時,沒有充分發揮引領作用,不注意把握尺度,情景氛圍不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基礎進行變化,不能合理選擇適應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融入教學情境。這樣未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豐富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也未通過情境教學產生良好的體驗,沒有產生深刻感悟,因此,不優化情境教學法的使用,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三)情景與實際生活相偏離
全面改版后的語文教材,使一部分教師還沒有完全適應,特別是在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感到迷茫。當前的語文教材文本強調教學內容的生成性,注重語文學習環境的生活化。在以往教師對課本依賴過度的情況下,教師很少刻意創設生活化的語文學習情景,好多語文教師都是依據教材內容展開課堂知識講解,在課堂上很難把生活同知識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某種意義上使學生降低了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講解古詩詞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先對全詩進行通讀,再講解其中比較晦澀難懂的語句,在解決了字詞大義后再引導學生體驗詩人的心情和詩詞所描述的意境,進而了解詩人要表達的情感。但是小學生生活體驗少,在缺少合適的教學情景的狀況下,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古詩所描繪的距離學生現實生活年代較遠的場景,很難對作者心境學生產生正確了解,對古詩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降低。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教師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主導因素,教學中要強化創設情境意識,根據學生特點,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景氛圍因素,優化情境設置策略,認真創設豐富靈活的問題情境,為學生學習和理解運用語言文字創造條件,使情境教學作用能得到最大的發揮。948FDD34-3567-41D4-9A76-C9A9EE2A239D
(一)重視語文課堂中的情境創設工作
在創建語文教學情境時,既需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現狀展開分析與研究,也應充分考慮語文學科的發展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狀態,如此可以讓學生同教學情境展開更好的融合。所以,教師應綜合分析情境教學,對使用各個情境教學的效果與狀態進行反思,可以及時發現其中呈現的不足和缺陷,同時調整和改革以后的教學過程,這使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提高吸引力,也可以讓學生具有更良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更快地解決學習問題。教師應將優化與完善教學情境作為主要內容,保證學生更加積極地加入情境教學活動。
(二)豐富語文情境教學中的創設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認真分析和解讀教材文本的基礎上,廣泛挖掘與教學情境關聯的素材,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學情境創設方法,通過豐富的情境創建手段促使教學目標達到預期。
一是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可以在生活中看到的實物、圖片、動畫與情境,來創設教學情境,改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在輕松、愉悅且學習氛圍濃郁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在閱讀教學中,主要以語言描述方式來進行情境創設,語言情境借助于學生腦海中的表象和想象發揮功能,能讓學生在教材文本基礎上觸發創造性思維。語言創設情景中教師的語言要精練、生動、優美,能引導學生大腦中學城正確的表象,進而對語言文字產生深入的感知和理解。例如,在《草原》一課的引入中,教師準備好一段豐富優美的話語,以導游的身份有聲有色地講出來,一幅美麗的草原畫卷會很快展現在學生面前,形象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產生想象,產生急切領略草原景色和人情風俗的欲望。有時語言文字所蘊涵的美是圖畫、視頻所不能比擬的,對語言優美的的文章,采用優美的語言導入和營造情景范圍,會更加符合學生的情感體驗取向。
二是要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創設適合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由于信息化教學設備具有現代化特點,極大地豐富了創建情境教學手段,利用音頻和視頻等手段,能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其好奇心,可以把抽象、枯燥的內容直觀化、生動化刺激學生的聽覺與視覺,為學生直觀呈現所講內容,易于學生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如在教學《火燒云》一文時,教師可以下載收集許多的火燒云圖片,可以是全國各個地域的火燒云場景,有綠草如茵的草原地區的,有雪山地區的,有黃土高原地區的,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區的,當學生看到這一幅幅美麗的圖片,他們就會深深地被吸引,從而全身心投入閱讀學習。圖畫內容作為教學情景渲染的主題,要求選擇的圖畫畫面要切合課文內容,畫面主題突出、色彩明快、對學生能產生視覺沖擊,達到激發學生情感情緒,渲染教學氣氛的目的。這樣,學生會沉浸于課文情境氛圍中,在理解不同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驗自然景色的美、人情風物的美、傳統文化的美等各類形式的美,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目的。
三是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對話交際來再現生活情境,教師要對學生在學習情境創建中的學習持鼓勵態度,如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來促進學生理解課文描寫的內容,體會課本中描寫的人物思想情感,從而對學習內容產生深刻的記憶。學生只有體驗了作者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并能與自己的情感產生共鳴,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所以,語文教師要注重自己在情景創設中的引導作用,把握好學生情感體驗的基調和節奏,同學生一道創設適合的教學場景。
四是以音樂藝術激發渲染情景,激起情感共鳴。音樂在意象創設、情感烘托、氣氛渲染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和價值,特別是與文學作品有著許多相通之處。在語文教學中利用音樂藝術來渲染氣氛,創設情境氛圍,能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準確理解文章主旨、了解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感情。如《泊船瓜洲》一詩的學習,學生對詩人所描寫的場景、景物都很陌生,對詩人的情感無法理解,不能產生情感的共鳴,如果教師不將詩歌意境置于重要位置的話,詩歌的講解學習便會失去意義,而當教師借助于名曲《春江花月夜》來渲染氣氛后,高雅而空靈的樂曲烘托下,寧靜的月夜、詩人的思緒都會在學生的頭腦中予以再現。美妙的樂曲能把教師和學生一同拉進詩人所描繪的意境,學生的學習情緒就會高漲,積極融入詩歌的學習狀態,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體驗作者的情感。
(三)創建生活化情景
一切學習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切合生活、適應生活,教師在創建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保證教學情境要同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體驗相符合,學生需對教師營造的學習環境展開理解,提高理解速度。若是教師建造的教學情境沒有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就會降低學生同教學情境結合的興趣,使教學質量下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對學生具體現狀展開充分了解,同教學內容相結合,建立與學生生活相符合的教學情境。在講解成語理解的方法時,可以通過學生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來展開教學,例如,“車水馬龍”一詞是用來形容街市景象繁華的。由于小學生理解水平與能力不高,直接從字面意思講解,學生無法正確理解該成語的意思,這時教師如果結合一些說當中具體場景的圖片和畫面,先提問學生水在流動時的現象,龍在學生心中是怎樣的形象,最后再由教師為學生講解車水馬龍的含義,即車子好似流動的水,馬的長度能與龍的長度相媲美,學生利用想象力勾勒出繁華景象,實現理解和體會語言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起到渲染氣氛、烘托場景的作用,使情境元素的作用發揮出語文學習的激發、引導、烘托、促進、渲染等作用,讓學生能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整個文本所關聯的情境教學有一個全面而又深入的把握,又使之更好地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服務,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語文教學的情境教學關鍵是“境”,主線是“情”,能通過相關的生動、具體的語言的環境的創設,借助于情景創設,將學生的閱讀、表達、寫作、體驗等活動融入語文學習,進而把語文學習中的字詞理解、閱讀交際、聽說讀寫等相關語言學習活動融合到具體生動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借助主體參與和主動體驗,切實融入語言學習中,從而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情感能力的提升,將語文教學引入到一個新的環境和概念層次,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宋行軍)948FDD34-3567-41D4-9A76-C9A9EE2A23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