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慧
根據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寫作是小學期間需要重點培養的部分,并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階段中。作文課作為語文作文教學的主要環節,一直以來都被語文教師所忽略,沒有真正發揮作文課的作用,因此在新時期語文教師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認真研究方法,真正將所學課本內容與寫作結合起來,真正做到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為后續的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素養,就要分析現狀、實事求是,從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出發,引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一、小學生寫作能力現狀分析
寫作教學一直以來是語文的重點內容,根據近幾年對小學生寫作水平的調查發現,學生對寫作感到十分的頭疼和抵觸,教師同樣認為作文是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學生的作文水平參差不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接下來筆者通過教學經驗和調查,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做了簡要的分析。首先,小學生初次接觸寫作是看圖寫話,這一環節培養的僅僅是小學生敘述事情的能力,在過渡到寫作之后,受到字數的限制,小學生會在寫作過程中加入很多不必要的甚至是生硬錯誤的詞語,作文通篇下來看到的只是“流水賬”,只是把某一天的時間、事件做了記錄,缺乏環境的渲染和情感的升華。這種情況通常會延續下去,而教師難以照顧到每一名學生,這也就導致學生并不能意識到自己的作文與其他優秀作文的差距。長此以往,一旦形成不良寫作習慣,對后續想要實現創造性的寫作研究會有極大的阻礙。小學生的思維意識不成熟,教師家長不能正確地引導,從而導致小學生的作文水平不能進一步提高。其次,受到社會壓力和教育制度改革的影響,輔導班成了小學生除了學校之外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學生的課外時間被大幅度壓縮,學生沒有接觸生活的機會,不能從生活中找到素材,因此在寫作中缺乏寫作素材,沒有豐富的課余生活經歷也讓作文缺乏生機與活力。同時,學生失去了觀察大自然的機會,學生不能走近自然,不能細致地觀察大自然中的生物活動,無法觀察大自然中事物細節的生動部分,對事物細節的把握很不到位,因此在想寫一個具體的事物的時候就會出現無字可寫的情況。最后,小學生缺乏課外閱讀,很多家長為了增加孩子的閱讀量,拓寬孩子的知識面,給孩子買了很多閱讀書,但是家長并沒有時間來陪孩子閱讀,這一些書只能束之高閣,由于家長的不作為,孩子難以接觸一些較好的文章,僅靠課本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同時,學生也缺少良好的閱讀習慣,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久地堅持,而家長沒有堅持的毅力,也就導致了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優秀文章中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不敏感,無法達到積累的目的,對寫作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
二、造成小學生作文水平難以提高的教師原因分析
(一)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時仍然存在害怕心理,一怕麻煩,二怕學生寫不出好作文,三怕學生寫完后的批改,每周兩個課時的作文課教師只是單純地為了讓學生寫而寫,甚至教師完全將寫作練習放在課后完成,并沒有給予每個學生合適的引導,加之教師對作文的評價并不及時,對學生的生搬硬套沒有給予及時的糾正,扼制了學生的個性發揮,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學生的寫作習慣沒有得到長久的訓練
小學生的習慣要從小開始養成,小學階段作為養成良好習慣最重要的階段,低年級的識字寫字都是為了寫作而準備,許多教師并沒有抓住這一關鍵階段,只是單純教會學生認字和寫字,與組詞造句、看圖說話、組織語言等寫作要素并沒有聯系起來,從而將識字與寫作割裂開,學生沒有將過去低年級所學完美應用到高年級寫作中,沒有養成積累和練筆的習慣,當進入真正的寫作練習時就會感到無從下筆,造成寫作困難。
三、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策略
其實小學生的腦子是純凈的,寫作思路、寫作方法和寫作內容需要教師、家長共同來補充和給養。這就要求家長和教師共同的配合,完成和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素養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注意積累
閱讀是小學生獲取課外知識,積累作文素材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所以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小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為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家庭和學校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只有學生自己感興趣,才能讓學生自己從書中獲得更多的素材,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學校在班里內設立了圖書角,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放在這里,其他的同學也可以及時閱讀,同樣處于小學生在興趣上有更多的相似之處,因此學生帶來的書往往也符合其他很多同學的興趣,學生的閱讀興趣便可以逐漸培養,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當然圖書角的書是經過教師和家長嚴格篩選的,因為學生的心智并不成熟,不能準確地判斷哪些圖書是有益的,哪些圖書是無益的,所以班級圖書角的書是經過班主任、語文教師和家長共同推薦和共同篩選的,每一本書放到圖書角前,我們都經過了仔細的閱讀和分析,適合孩子閱讀的書,我們就把它放到讀書角,不適合孩子閱讀的書,一定不要放在圖書角讓孩子去閱讀。此外我們還要求學生在班中互相介紹自己最喜歡書的基本內容,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同時也加大了書本的利用率,不需要每一個家長都去買書或者買相同的書,節約資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累非常重要,“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筆者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遇到好的詞語、好的句子一定要做摘記,并且在讀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邊讀邊畫,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這種習慣對學生非常有益,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畫,既有利于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又提高了自己閱讀水平和語言概括能力??梢娢覀儜擆B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積累習慣,讓他們注意記錄讀書筆記,找出喜歡的或者優美的句子,并試著將這些語言加入寫作中?,F使用的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寫作的教學編排更加貼合小學段學生發展特點,語文課堂的作文教學也可以靈活處理,符合但不局限于課本內容。例如,進入寫作教學后,第一篇作文會選擇寫“我的一天”,小學生往往會平鋪直敘,寫完自己的一天,這個時候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加入閱讀時積累的優美語句,豐富文章的內容,同時對優秀的作文進行展示、表揚,樹立榜樣,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D5E22696-D42E-48DC-AA78-FB18A7C9E5DB
(二)提高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想要改變小學生寫作內容死板、平庸的情況,就要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首先,在指導課文閱讀時,要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先明白詞語的意思,再使用這一詞語進行造句并與其他同學交流,學會這一詞語的使用方法。例如,在《觀潮》一文的學習中,可以學習四字詞語如人聲鼎沸、山崩地裂、風平浪靜等的意思,并試著將它們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等,并通過造句、舉例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使其真正成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提高寫作的質量。其次,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品位優美的句子,強化多種修辭手法的合理運用。小學生在課本中接觸的文章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課外閱讀才是小學生加強寫作能力的重要陣地。最后,在小學階段,學生剛剛接觸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寫作方法,并不能準確地將他們運用到寫作之中,這時通過課外閱讀,品位作家運用各種寫作手法寫出的優美的語句,并不斷積累,反復閱讀甚至背誦,讓學生真正掌握這些寫作方法的運用。背誦是一種非常好地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熟讀背誦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發現優美的句子、優美的修辭的時候,一定要適當地讓學生記憶和背誦。在指導作文訓練時,要及時地對較好的作文進行展示、表揚,并在班內進行同學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對優秀作文及時表揚,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三)加大練筆力度,發揮學生想象能力
想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要通過閱讀獲得素材、學會寫作手法之外,還需要不斷進行寫作練習,以鞏固自己學到的寫作知識。第一,要培養學生日常記錄的習慣,其中可以包括日記、觀察筆記、日常感悟等。根據不同的學段,可以進行階段性教學。例如,在中低學段,可以先從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校園、鮮花、小動物等入手,讓學生描寫一下它們的形狀、顏色、生活習慣等,以此先訓練學生能具體地、有條理地描述事物的能力。在此之后,進入高學段的寫作學習,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日記的寫作,除了記錄一天的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某一件事或者物品的細節描寫,這既是培養學生觀察的觀察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像觀察日志之類的寫作同樣是訓練學生描寫某一具體事物的能力,就像法布爾的《昆蟲記》一樣,既是了解大自然的過程,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
想象是騰飛的翅膀,小學生要想把作文寫好,要想有素材可寫,那就必須學會聯想和想象,不能局限于某一種事物,要通過某一種事物進行引發和聯想。想象能力是小學生天生所具有的能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也是讓作文更出彩的重要方式。根據心理學研究,兒童時期會擁有“泛靈性”的表現,例如,有人踩在草坪上,孩子會覺得小草會痛,這樣的反應可以運用到學生的寫作中。例如,筆者在批閱學生在寫砍伐森林的片段時,有的學生會很普通寫“人們大肆砍伐樹木,森林減少,沙塵暴也隨之而來。”而通過想象,學生會寫成“人們無節制的砍伐,大地母親會哭泣,大自然降下懲罰,黃沙布滿了城市的天空。”兩者對比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學生的想象在創作出來的作文會更加生動,富有畫面感。由此可見,學生的想象能力在提高寫作能力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加強同學之間的作文交流
同學之間通過交流,閱讀其他同學的作文,品位優秀作文,是學生發現自己寫作中的優點與不足最直接的方式。彼此之間互相交流的方式有多種多樣,首先由教師選出班中的優秀作文找普通話標準的同學起來讀,大家認真地仔細地聽,聽完之后對文章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由教師制定,可以指定一名學生自由發揮。其次也可以把作文分到每一個學習小組中,由小組長頭帶領著大家一塊去閱讀研討評論。最后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交換閱讀,閱讀之后給對方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不要對對方的作文評頭論足。在進行一次作文訓練后,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換閱讀,相互交流一下自己作文的思路及寫作的方法,互相點評一下自己和對方作文的優點與不足,并及時進行反思整理,可以找一下別人作文中的優美的句子和詞語,這是開拓寫作思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學生進行交流并改正之后,教師可以從中選取幾篇較好的文章進行展示,首先教師進行表揚及一些修改建議,之后再讓學生點評匯報,并分組進行討論,集思廣益,看看如何讓這篇文章更加出彩,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發現寫作的樂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消除了學生對寫作的畏懼感,同時不同學生的新穎的想法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同學,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以后更好地寫作奠定了基礎。
(五)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感悟寫作的情感
當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提高,寫作興趣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把寫作當作是語文學習的理論實踐過程,當成了華麗詞匯、語文要素的堆砌。但寫作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寫作并不只是華麗的辭藻堆砌,生活中的平淡樸素的小事也能支撐起一篇好的作文,只要能留心在意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將它們寫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能賦予作文靈魂,讓作文更加生動。學生除了在學校積累知識之外,也要抓住課余時間進行積累。首先,教師和家長不應通過大量機械性的作業來讓學生記憶寫作素材,教師應及時轉變思路,布置開放性的寫作任務,給予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與此同時,家長在周末或者假期之時要多陪伴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如爬一次山、逛一次公園、做一次晨練等。在有了這些經歷之后,學生在某一主題下寫出一段生活中的小事就能真正寫出心中所想,將事情具體描述清楚,同時能不自覺地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也能讓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在深入分析當代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上,總結出了提高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培訓小學作文的根基;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一篇優秀的作文需要有優美的語言做支撐,必須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發揮想象能力,不能把問題局限于一個方面,運用聯想和想象多種方式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文教學是一項長久性的工作,需要教師與學生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通過一些新的方式,一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左毓紅)D5E22696-D42E-48DC-AA78-FB18A7C9E5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