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孝柏
新時代中社會生產關系結構變化,國家與社會各界都對社會主義現代化中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而教育部門也曾經作出過明確的指示,提出在新課改的號召下,各個階段的教師都要轉變教學模式和工作理念,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提高應試分數的同時,根據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適應社會需求。所以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更新教育方法,懂得如何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教育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在課堂中設定一系列教學情景,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情景暗示,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情感反應,讓學生產生更健康的情感觀念,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內容的學習,重視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對現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尚處于性格定型前的關鍵時期,情感教育是兼顧知識水平與身心健康的重要教學方式,其教學方式靈活,沒有固定的流程或標準,教師可以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為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通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也能使教材內容更加生動形象,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產生情感上的認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情感教育在教學流程上更加靈活,相對傳統的認知教育而言,教師在情感教育中由于會提及學生的父母,所以能更好地從學生實際出發、調整教學計劃與課堂內容,保證教學質量。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中以課本和教材為主的認知教學方式,情感教育更依賴于教師對教材的解讀和教師本身的創造力,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能力要求更高。相較于以往教學模式中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情感教育更重視學生情感、性格的發展。教師能更好地把控學習觀念和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上發揮重大作用。
情感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有不同的要求與教育方法。在面向現階段學生時,情感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和自律的優秀性格特點,以及利用情感教育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不要放棄人生的希望,同時倡導學生要向家中的優秀成員學習,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為學習生涯設定正確的奮斗目標,合理且安全地度過人生觀念急劇變化的青春期。
二、當前語文教學中親情教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對親情教育對語文教學的影響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教學更加關注專業課方面的教學與學習,在語文科目方面的教學以及教學方式的革新有所忽視,對親情教育對語文教學產生的影響方面更是有所忽視,使語文教學過程中對親情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進而使親情教育在語文教學的應用及教學實踐有所缺失,相關親情教育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探索沒有真正發揮到實處。
(二)語文教學中對親情教育的應用存在不足
親情教育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是兩方面的,只有準確分析好親情教育的兩方面影響才能更好地發揮親情教育對語文教學的真正積極作用。當前語文教學實踐中,缺乏對情感教育合理融入語文教學的深入分析與了解,使親情教育真正融入語文教學時顯得較為生硬,脫離語文教學。
(三)親情教育脫離語文教學過程
親情教育脫離語文教學過程極容易產生消極影響,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使親情教育與語文教學過程出現兩方面對立的問題,嚴重阻礙親情教育對語文教學積極作用發揮,無法使親情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真正發揮教學實效性。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應極力推進親情教育與語文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的合理融合。
(四)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方法傳統、落后
當前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許多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往往采用較為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這種固定的教學思維容易降低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并且沒有積極結合親情教育,難以實現對學生情感積極引導的教學目標。許多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應用讀寫結合、分段式教育的學習方式時,很容易使學生對文章課文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無法對文章故事情節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思想上的交融。盡管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內容大意和段落信息提取,但也容易使學生無法深入探究和分析文章流露的作者的真情實感,只能機械地進行文章閱讀和做題賞析,不能體悟文章意境、感受豐富的親情情感以及與自身經歷情感相結合,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重視師生關系,獲取學生信任
情感教育主張引導學生懂得親情與家人的重要性,同時鼓勵中考失利的學生要為了家人而努力學習,發揮學生情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提高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并合理把控學生學習過程中知識與情感的關系,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所以如何了解學生情感特點、協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點。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讓學生對語文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精神品質產生反應,對作品中出現的情感片段產生自我理解,這就需要學生對教師具備一定的信任,需要學生愿意跟隨教師的教學計劃進行學習。情感教育相比于傳統的認知教育方式而言,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情感變化,是一種偏感性的教學理念,所以在情感教育中師生關系起到決定性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與班級管理中應注重學生的情緒變化,尊重學生個性,要懂得以良好、溫柔的心態和學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平常的日常交往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堅決禁止體罰或變相體罰,批評教育學生也要把握好分寸,講究批評的藝術,以肯定、表揚、鼓勵等正向引導為主。教師要嚴格按照課堂時間制訂教學計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才能在語文的教學中讓學生認可教師提出的情感觀念,聽從教師的引導規范自身行為,并在教師指導下關愛家人、尊敬父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生對語文文章的鑒賞能力,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深入了解教材內容,展現正確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應用親情教育,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還為了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在引導學生觀念、養成積極性格中的作用,協調好知識傳授與身心培養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有足夠的了解,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內容,并對教材內容中的情感部分進行潤色、簡化,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師在開展親情教育前,應提高自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挖掘教材的能力,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制訂正確的教學計劃,在立足教材文章、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基礎上,思考如何向學生展示教材文章中所蘊涵的情感意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看到情感的可貴,并設立與教材內容相關且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課堂情景,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回憶自己跟家人的往事,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幫助學生理解情感文化的內涵。在運用情感教育進行語文教育中,教師要懂得提取教材理論中的內涵,深入挖掘文章中所要表達的親情寓意,并在課堂教學中搭配相關現實案例展現親情和家人對人生的意義,讓學生明白必須重視親情、珍惜家人,也要為了親人而努力學習、努力奮斗。9393B5AA-819E-4A89-85A7-5FE34A460564
(三)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提高教學質量
情感教育目前還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教師通過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為學生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教學方式,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水平要求很高。這也依賴于師生關系所帶來的信任,但歸根結底都是要以學生為主,是一種注重提高學生對親情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性格的教育理念。在情感教育中,教師除了要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學習如何挖掘教材內容外,還要懂得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根據當時新聞熱點與學生家庭特點為語文課堂設立相關情景。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情感變化,協調好學習生活與情感發展的關系,結合學生年齡階段可能出現的情感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授相關情感知識,豐富學生情感,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解決家庭問題。教師應發揮語文學科在情感教育中的優越性,培養和豐富學生的情感,利用情感觀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們形成更加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特征,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讓語文教學真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親情觀、價值觀。除此之外,要想更好落實情感體驗,教師在實際開展語文教學實踐期間,可通過增加情感體驗環節達到這一效果。例如,在學習《項鏈》這一文學作品期間,人物情感、性格的變化相對較大。通過閱讀以及教師的講解,未必能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體驗,明確不同情景下,人物心態情感變化的具體影響因素。對此,教師可要求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分別扮演不同的橋段,在表演過程中體會人物的特點和情感變化,這對幫助學生強化不同情感體驗有較積極的輔助作用,能促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
(四)深度剖析教材中蘊涵情感人文的內容
在實際開展語文學習過程中,當前所編撰的教材中都會融合經典的散文、古詩詞等當作基礎知識內容,要求學生展開學習,幫助豐富對不同文學作品的欣賞和審美體驗,并產生深入認知。在學校中,教師在實際開展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前,要具有詳細剖析、深入解讀整個教材中所蘊涵情感人文的內容以及知識點的意識,進而通過詳細的講解幫助學生強化認知,做好關于閱讀部分的引導,對其中的情感文化有深入的體驗,挖掘其中的內涵并產生情感共鳴。與此同時,教師在實際進行相應文學作品的講解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所產生的不同情感體驗,更好地領悟其中的思想情感。通過詳細對重點單元情感的深度剖析,特別是一些經典文學作品的內容,借助課堂這一教學平臺,讓學生詳細掌握不同時期和不同時代背景下,文學作品中所傳遞的作者情感意思,豐富自己的認知和情感體驗,達到促使綜合素養提升的教學效果。
(五)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環境
實際進行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情感的豐富和較強的體驗感,通過相應的情感環境教學氛圍的創設,輔助學生的學習和產生較明顯的情感體驗。在創設情境前,語文教師應該事先全面掌握文章內容大意,通過在網絡平臺上找到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視頻配樂及故事情節背景的介紹,在教學時進行展示,以此引導學生快速將感情融入文章情境。在實際教學實踐期間,可以課本作品內容為基礎進行氛圍的創設,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一內容期間,可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荷塘月色的圖片、視頻等,介紹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創作的時代背景介紹。通過宏觀背景的設置,輔助學生更好地深入文學作品的學習,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由此以來,通過將荷塘月色的課件、視頻、音頻資料合理融入課程導入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對文章內容中描寫的景象表現的情感等有明確的認知,在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中的同時,理解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明確在寫作期間的心境。并且在閱讀《荷塘月色》這一課本內容期間,可以播放一些音樂,烘托關于景色描寫的內容,讓學生產生不同的體驗,感受和日常有所差異的美感以及情感體驗。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濃厚的教學情境,還能有效陶冶學生語文閱讀的情操,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興趣和語文學習的激情,幫助學生快速了解作者流露的真情實感。
(六)在教學課堂情感滲透融入生活元素
教師在語文教學時應該重視情感交流,滲透情感教育的教學理念,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和賞析文章的解題技巧,更應該注重將課文內容和學生親身生活經歷建立聯系,提升學生在學習時的感悟以及讓學生建立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教育學生從生活實際情況出發,并切實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教師應定期與學生積極交流,幫助學生正視挫折困難和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在課程中,教師也可以用課文中的貼合生活的人物形象作為正面或反面例子,引導學生學習優秀的行為精神,摒棄不良的行為習慣。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自主積極地開展思維擴展和情感交流,進一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體驗,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習自信心,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發展進入全面小康這一歷史節點,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新課改的風潮愈發激烈,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斷發生變化,除了要保障基本的知識傳授外,各級教育機構也都在努力探索新型教育理念,力求使教育水平足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總而言之,教師除了要重視傳統的認知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知識水平,還要重視與之對立的情感教育。教師應在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親情觀,讓學生懂得親人的重要性,協調好學生學習生活與心理情感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左毓紅)9393B5AA-819E-4A89-85A7-5FE34A46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