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明
生命意識的培養和形成對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十分重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被不斷引入各學科的發展和創新中,生命意識教育隨之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而這一理念在生物教學中更應受到重視。生命意識教學作為初中生物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版塊,不僅對學生身心發育和成長有著重要作用,還會對學生終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生命意識,引領學生尊重生命,需要學校教育中將生命教育納入生物教學和相關學科教學中,植入學生的內心深處并使學生養成習慣,形成正確的生活方式。因此,將生命意識教育納入中學生物教學至關重要。但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忽視了生命意識教育的重要意義,無法正確表現人生的啟蒙教育理念,未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貫徹生命教育理念,掌握生命意識教育的正確理念和教學方法,建立起學生對生命的意識觀念,培養學生應有的生命意識,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全面地發展。本文以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生命觀念的滲透為研究對象,希望為生命意識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鑒。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的生命教育現狀
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生物、地理、歷史等科目由于考試考查力度不大,學生也不夠重視這些學科的學習,教學考核中一直使用成績進行評價,甚至一些教師對生物學科的關注程度不高。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只需在考試前對生物學科的相關知識點進行集中學習,學生的考試就可以順利通過,所以在教學中忽視了生物不同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忽視了教學方法的創新。在這樣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對生物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學習中也是更多關注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科目”,認為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這些課程的學習上,不會用足夠的精力學習生物知識,忽視了生物學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生命意識教育是中學生物學科基本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初中生物學科以人和自然作為基點,專門研究生物的發展規律,教材中涵蓋了植物成長發育以及動物成長發育的相關知識,生命教育的內容蘊涵人和自然的關系。例如,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即植物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然后儲藏有機物的過程。例如,生物教材中設置的關于人體結構教學內容,包含了許多人體對結構和功能進行分析的實例,教師可以借助顯微鏡,組織學生來觀察生物細胞,學習生物細胞在生命中的作用,進而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的探索來理解生命的源頭。這些教學內容的學習,能引導學生從感興趣的知識學習出發,利用相關知識從多元化、多層面來引導學生學生認識生命的本質,達到認識生命、體驗生命、珍惜生命的目的。然而,大多數生物學科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只注重講授課本上的內容,不重視生命教育的實踐和體驗。學生的知和行不能做到統一,個別學生減少了熱愛生活的熱情。在生物教學中,教師以講解課本知識為主,教學方法單一,注重相關理論的重復講解,很少為學生開展體驗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活動,很少將課本知識整合到網絡教育資源或生活知識內容中,使學生學得被動,教學氛圍很沉悶,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知識面變得更狹窄,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培育學生生命意識的意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教師需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讓學生進一步實現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即引導學生在學習關于生命起源、生命發展的有關知識的過程中認識生命的本質,達到理解生命、珍惜生命的目的。在中學生物學科知識中,生命意識教育的意義重大,其教育目標主要是引領學生認識生命,體驗生命的意義,引導學生形成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意識,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過上理想的、有價值的生活。只有讓學生切實感受生命的意義,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形成正確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尊重生活的正確價值觀。生物學在教育學生學習生活技能方面有其自身的優勢,一是生物學是研究生命事件和生命規律的科學;二是生物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空氣污染到水體富營養化,從瘋牛病到艾滋病,從克隆羊到人類基因組計劃,可以看出,生物學就在日常的生活中。《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還明確規定:要教會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因此,需將生命教育納入初中生物教學中。
生命經過自然界無數次的進化而誕生,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條件都能讓搖籃中的生命窒息,所有生命都值得敬畏。一個世紀前,人們仍然沉浸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興奮情緒中,當越來越多的財富遭受大自然的摧毀時,人們逐漸意識到地球不是一個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其資源是非常有限的,許多不可再生資源也越來越匱乏。因此,學生必須了解和保護自然,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永遠是人的母親,是人類發展的最后一道邊界。例如,在教授“生物的起源和生物進化”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生命起源的過程和生命的基本進化路徑,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艱辛和長短;在教授“生物的多樣性”期間,向學生介紹蝙蝠的“生態定位系統”“動物語言”等生命現象,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奧妙,從而培養學生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理解是建立基本生物素養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審美情趣、社會責任感和身心健康。同時,初中生物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為目標,是對傳統教育的改革和補充。教師要在生物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結合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提升學生對生命意識的基本認識和關注。
三、優化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生命意識教育的方法
生物教學對青少年的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和思維特點,加強生命意識內容的滲透,讓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的示范,從生活中挖掘材料,并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切實感受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對生命和生活進行更好的理解。教師將尊重生命的理念融入教學等方式,不僅可以更好地融入課堂,還可以將生物學中教授的生命概念滲透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必須意識到,生物教學不只是要求學生記憶所學的理論知識,而是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引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閱讀、質疑、調查、實驗和探索,有效理解所學習的關于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加深其對生命的理性認識。FCE1E930-55DF-4897-9A20-3CF537BEE25E
(一)轉變教學觀念,引領學生感知和體驗
教師需從生活入手,挖掘生活中的資料,并將其應用到教學中。作為一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學科,初中生物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圍繞教材和生活兩個方面展開。所以,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開闊眼界,緊密結合教材和生活,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實際和理解能力,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生物知識內容,通過將生物教材和相關材料融入實踐,開發學生感興趣的實踐體驗活動,時時刻刻滲透生命教育,以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后,可以利用知識保護自身的生命,學會珍惜自身生命。例如,在七年級的“食物中的營養”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理解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新陳代謝和飲食之間的聯系,即人將食物吃入體內時,要消化后,營養才被充分吸收,再通過分解和運輸,釋放人類生命活動的能量,是物質流動和體內能量流動的極好組合。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一些耳熟能詳的飲食健康常識,例如,人的飲食結構不均衡時會出現缺鉀、營養不良、肥胖等多種不良狀態。如果能把書本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學生就能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深入思考,順利學習飲食結構與個體生命的各項機能特征的制約關系,并結合課本內容設計合理的飲食計劃,從而建立健康的生活觀念。對中學生流行的節食和減肥潮流,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不能跟隨社會流行趨勢,利用節食方法減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能不能一味地追求美而隨意節食,節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哪些影響?由于初中生對這些知識不夠熟悉,教師可以設計資料收集、調查訪問、統計對比等探索學習活動,讓學生對節食與健康展開自主探究,學生就會發現,如果一個人一味地節食,長期不吃高脂肪食物,就很難保證身體成長必需的膳食營養結構。中學正好是學生身體發育和成長的重要階段,身體需攝入合理的食物保證健康成長,但如果吃太多同一類食物或缺乏某些營養物質,會嚴重傷害身體健康,對學生的正常發育極為不利,因此以這種方式將生命觀念進行滲透,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提升活動體驗,引導學生形成生命觀念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學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物教學方法,對學生的知識接收效果而言,直觀的實踐比教科書更加有效。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生物學習可以充分發揮自主探究能力。無論是指導學生理解生物知識還是發展學生的生活體驗能力,教師的點撥都非常重要。教師在實踐中要注意學生的互動方式?;邮綄W習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加深知識記憶,形成更加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人的生殖”的學習中,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的生命的起源本質,理解個體的人從受精卵到胚胎成為胎兒,再到嬰兒、兒童、成人的發育過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備為學生提供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照片或視頻,讓學生通過可視化的學習過程,嘗試創建這些知識點的思維圖,以更好地體驗生命形成的過程,學生通過認真觀看,切實了解了生命孕育過程的復雜性,感受到母親在分娩期間面臨的挑戰,并了解生命個體成長的過程。再如,讓學生觀看呼吸機的構造視頻,讓學生明白呼吸是從有機物中釋放能量的過程。通過學習這些生物知識,結合生命教育實踐和體驗,讓學生全面感知生命教育的有關知識,逐漸形成正確的生命認識和理念,為未來積極融入社會生活,創造更高的生命價值打好基礎。
(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尊重生命
在實際生活中,一部分未成年人不知道尊重和敬畏生命,其根源在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和不足。教師一定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引導學生在相關知識的學習中尊重生命,教師應注重教育學生學會尊重世界上的一切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動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開展尊重生命的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生命意識,在整個生物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生命教育作為重點,實時更新和整合教學內容,運用新穎、豐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做一個人格健全、尊重生命的人。例如,在“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一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前將教學內容布置給學生進行預習,讓學生通過網絡、書刊、展覽館、生態公園等多種途徑和相關場所去了解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再在課堂中佐以教學視頻、思維導圖、合作交流等形式,讓學生深度感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再收集一些破壞生物多樣性的人類活動的典型事例,播放瀕危物種的保護視頻,讓學生深切地體會:物種一旦滅絕就不會再生,而物種的滅絕會嚴重危害生態環境的平衡,當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時,將會對人類自身的生存產生嚴重的威脅。對人類生命的保護,教師可以通過“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一課,先根據教學目標,在課前搜集有關人類起源的相關理論的教學內容圖片、視頻資料等,讓學生查閱、搜集有關生物進化和神創論觀點的文字資料,下載有關人猿生活場景的教學視頻等,在課堂上對這些資料進行集中展示,并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對所學進行討論、交流、總結,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模擬辯論會,讓學生結合這些學習資料模擬開展生物進化觀點與神創論觀點的辯論,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學生會積極主動依據教材上的內容要點進行發言,達到有效深化知識理解過程的目的,這種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會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借助文理解知識本,跳出文本,深化學習,達到開闊知識視野,全面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目的。
綜上所述,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正確的了解和認識,是初中生物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初中階段學生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演變和進化等知識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對科學現象的想象力比較豐富,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與探究能力不足,他們渴求教師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引領他們進入奧秘無窮的生物世界。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須將生命觀念充分融入教學觀念中,真正將學生對生命的理解與教學過程相適應,才能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認識生物學,熱愛生物學。通過理解和分析生命觀念的含義,將生命意識教育貫穿所有教學活動,通過學生的學習和體驗,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和生命觀念,理解生命的本質意義,關注生命,珍愛生命。
(左毓紅)FCE1E930-55DF-4897-9A20-3CF537BEE2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