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偉
摘? 要: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開始重視土地調查工作,該項工作能夠對我國土地資源實際情況進行充分把握,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對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產生的變化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對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進行研究,探討了科學的調查策略,希望對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促進全國土地調查工作朝著科學化發展,進一步強化土地調查的效果。
關鍵詞: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策略探討
前言
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對我國發展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作為一項重要的核查手段,不僅能夠滿足社會發展要求,還能為國家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空間規劃”、“生態建設”以及“土地管理”。因此,應重視這次土地調查工作,將調查工作中的各項問題重視起來,尤其是調查策略,作為工作的重點內容去研究,可以增強我國對土地資源的管理水平。
1.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產生的變化
1.1分類變化
相對于第二次土地調查,第三次調查分類產生一定的改變,主要表現在“城市”、“鎮”以及“村莊”的定義方面,適當增加了區域內其他用地,以往土地調查中,局限于一些建設用地,在此次調查工作中,不僅要調查建設用地,還應包含非建設用地,這意味著本次土地調查中,拓寬了“城市”、“鎮”以及“村莊”的定義,使其變得更加寬泛。
與此同時,土地分類也產生一些變化,比如,在特殊用地中,加入了風景區。在采礦和住宅用地中,不包含“鹽田”和“房屋與配套設施”。對于“城市”、“鎮”以及“村莊”進行了細分,結合各個區域中的獨立“倉儲用地”進行了有效劃分。與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相比較,一級分類沒有發生變化,二級分類變化很大。如,針對商服和特殊用地,只是僅僅需要進行“一類調查”。另外,還想采礦用地拆分成兩種,一種是“采礦”,一種是“鹽田”。工業“倉儲用地”也進行了細分,包括工業用地和倉儲用地。
1.2內容變化
在此次調查工作中,實施“三調”分類,將“城市”、“鎮”以及“村莊”用地范圍,當作實際調查工作范圍。相對于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此次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地類”和“分類”之間,差異非常明顯,在某種程度上工作內容也會有所出入。比如,調查“城鎮村莊內部土地”利用的現實情況時,除了“三調分類”這種地類調查,還包含以下內容:(1)利用201-203對“城市”、“鎮”以及“村莊”范圍內的地類圖斑進行標注。(2)采用201A-203A對“城市”、“鎮”以及“村莊”范圍內“獨立工業倉儲用地”進行標注。(3)還對工業倉儲用地進一步細化,結合具體的使用現狀,開展了相應的標注工作,標注的主要類型有“火電”、“水泥”、“電解鋁”以及“鋼鐵”等。該項調查工作中,不管是城鎮用地,還是農村土地,都可以在同一時間進行,并且提前開展,雖說這兩種土地分類標準相同,屬于三調分類內,然而,從工作范圍方面來講,卻存在獨立空間,對于數據庫現狀結果,會實現合并,最終形成一個系統且完成的數據庫。
除此之外,最小上圖“圖斑面積”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此次調查中,以實地面積為標準,其中,“建設與設施”用地,面積為二百平方米,管理需求較高用地,其建設用地調查精度應適當提升。除去設施和農用地,實際面積是四百平方米。
2.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強化各類資料收集與整理,資料的綜合化分析
開展第三次土地調查工作中,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就要重視各類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且將其進行綜合化分析,為后續各項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在這過程中,選擇全野外這種調查方法并非明智,因為工作量較大,因此,就需要合理利用各類資料,提升資料數量和質量,對資料進行綜合化分析,通過核查之后,沒有問題才能進行使用,以此來強化資料的利用價值。如果收集到的資料,不能快速進行應用,就要進一步篩選,面對業內難以判定資料,應與外業調查結果相結合,進行系統化分析并利用。
2.2發揮外業調查的指導作用
在進行第三次土地調查工作中,主要流程為從內業判繪→外業調查→內業建庫,外業調查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最為關鍵且直接的方法和手段,在土地調查工作中,最為常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調查數據更具“真實性”和“準確性”。所以,在對全國土地進行調查過程中,應將“外業調查”作為工作重點,做好“繪”、“記”、“問”以及“看”等各項工作,在根源上將“外業調查”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加以提升。關于獲取的“內頁資料”,在利用過程中,可能面臨差異,受到工作人員的質疑,這時,就要對其進行仔細篩選,找出有用部分。另外,對于部分用地中“權屬”和“地類”無法區分現象,在使用外業調查同時,還應注重調查方法的科學選擇。比如,在調查城鎮村莊土地時,要開展實地補測和調繪工作,使用工具有“測量設備”與“工作底圖”,主要內容有“細化標準”和“種植屬性”等。一旦“圖斑”要求舉證,就應結合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要求,進行舉證,通常依據為“外業調查記錄”和“照片”等。
2.3優化內頁數據庫建設工作
內業建庫能夠實現外業調查補結果的矢量化,進而把屬性信息進行填補。主要工作有“檢查與管理屬性信息”、“拓撲檢查矢量數據”、“核實成果的完整性”等,獲取系統的調查結果,依照調查結果構建當前土地利用“數據路”,編制專項用地“調查圖”和城鎮土地“利用圖”,匯總相關數據 ,以文字形式進行編寫。由此可見,數據庫在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數據分析與匯總的重要基礎,對調查結果有著決定性影響。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從本質上來講,屬于一種普查工作,這項工作離不開數據庫的支撐,不但要重視數據庫的建設工作,還要對其加以完善和優化。一般情況下,建立數據庫是利用“舊圖換新圖”的方式,難以進行變更,就算是“城鎮村莊”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也是一樣。數據庫建設工作,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并且要求高,應堅持“實用”、“經濟”以及“高效”原則,特別是建庫軟件,要合理選擇,促進數據庫建設工作穩定進行。內業數據庫建設時,要格外注意,不能隨意修改“外業調查”結果,如果部分調查結果存在問題或者疑問,還應再次利用“外業調查”的方式加以核實。而“外業調查”結果,還應利用相應的信息資料加以“復核”和“校驗”,進一步提升外業調查結果的準確性 、真實性和合理性。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從根本上提升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質量和水平,部分人員應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影響因素,掌握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主要內容,通過科學的方法,堅持規范化流程,不斷優化土地調查工作的手段和策略,對我國土地權屬等問題進行把握和研究,促進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方剛林.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策略探討[J]. 河南農業, 2020(5):2-3.
[2] 黃利燕.土地調查中做好地籍測繪的策略探討——淺談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J]. 西部資源, 2018(5):2-3.
[3] 范輝輝. 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中土地權屬調查工作方法的探討[J].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19,(5):3-4.
[4] 戴葉明, 黃志杰, 饒建東. 基于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自然資源調查研究[J]. 門窗, 2020(13):2-3.
[5] 高永甲,劉新芳.基于布爾津縣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要點探討[J]. 地礦測繪, 2021, (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