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海域現有近兩百座鉆井平臺。英國的石油幾乎全部自產,天然氣近一半自產。

呂品自由撰稿人在英國生活多年
在蘇格蘭東北部海濱城市阿伯丁,有一種獨特的景觀,那就是天空中經常出現的直升機,不是往海上去,就是從海上歸來。這些直升機服務的對象,大都是離阿伯丁一兩百英里的北海石油鉆井平臺。
北海雖然不深,但風急浪高,所以運送人員和輕型器材的最佳手段就是直升機。北海海域現有近兩百座鉆井平臺,大部分在屬于英國或挪威的經濟專屬區內。作為英國的石油之都,阿伯丁有全英最大的直升機機場。
從1970年代開始,北海油田為英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同時讓英國擺脫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一躍成為石油出口國。1999年,英國石油產量達到頂峰,從此不斷下降,讓英國再度成為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國。
我原來的印象是,英國的石油工業已經凋零,北海里已沒多少油可以采了;最近我結識了一位在北海鉆井平臺上工作的工程師,才知道雖然現在與20年前無法相比,但是英國的石油工業依然十分龐大。
早期的鉆井平臺,如1970年代興建的布倫特油田鉆井平臺,確實正被陸續拆卸,但仍在使用中的鉆井平臺依然十分繁忙,并且北海還有足夠油氣蘊藏量,可供持續開采幾十年。
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他平時住在阿伯丁,但經常會被公司通知到機場報到,一旦天氣條件許可,就馬上登機出發上鉆井平臺。可能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他還有坐上直升機最寬敞座位的資格。
從去年開始,歐洲能源價格暴漲,英國也不例外。今年3月開始,石油和天然氣更是價格飛升。前一陣子,我收到家里煤氣和電力供應商的信,提醒我價格將會大幅提高。好在英國有監管機構對民用能源價格采取封頂措施,還不至于價格失控,但是平均每戶的封頂價,還是會增長54%,達到每年近2000英鎊。
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曾錯誤地把能源價格暴漲與“英國沒石油了”聯系在一起。其實并非如此,英國的石油幾乎全部自產;天然氣近一半自產,約10%來自中東,剩下的來自挪威等歐洲國家。
英國當然也受到最近戰事的影響,但抗沖擊能力遠遠高于德國、波蘭等歐洲國家。英國國內能源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國際市場價格的牽連,而政府并不愿意也不可能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收購價進行控制。
英國面臨的難題,是要不要在北海增產石油和天然氣。現在,除了現有鉆井平臺全速開采之外,原來被擱置的北海新油田項目,傳聞英國政府也可能會發放開采執照。于是,我們又回到了這些年一直面臨的選擇:是開采新油田以保障供應,甚至還能降低能源價格,但同時加速氣候變遷呢,還是堅持對抗氣候變遷這個出發點,繼續減少化石燃料,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同時承受經濟負擔呢?
去年底,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離岸浮體式風力發電站啟用。巧的是,這座風力發電站就在離阿伯丁不遠的海面上,幾乎就在往返鉆井平臺的直升機的航線下。
和歐洲一樣,英國雖然一直致力于向可再生能源轉變,但原來以為還有一定的過渡時間,然而世界局勢急速變化,逼迫英國在兩難中作出選擇。所以,問題不在于北海還有沒有石油,而是今天開采這些石油,未來需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